藏族畫家德珍的“卡通世界”:雲端上的夢想空間

藏族畫家德珍的“卡通世界”:雲端上的夢想空間

圖為藏族畫家德珍

“《放生魚》系列是我個人比較喜歡的作品。其中豎版的那幅《魚》2009年完成之後,在國外幾個博物館和意大利一個畫廊都進行了展覽。這幅《魚和嘎烏盒》,創作起因是一部動漫作品,這部作品講述了一個很感人的故事,其中提到了河裡的一些魚戴著嘎烏盒。因為有了這個故事,我就開始想單獨創作一幅關於這個故事的作品。其實,《放生魚》系列的兩幅作品中都出現過戴著嘎烏盒的魚,所表現的是人們由於過分索取而帶來壓力和負擔,只有當你學會放棄的時候,才會變得輕鬆,因為有舍才有得。”一邊聽藏族畫家德珍談起創作初衷,一邊欣賞著眼前色彩明豔、充滿卡通幻想的畫作,體會她如何將豐富的內心世界、社會關切和真實感受通過觸手可及的溫情畫面“娓娓道來”。

藏族画家德珍的“卡通世界”:云端上的梦想空间

圖為繪畫作品《魚》

藏族画家德珍的“卡通世界”:云端上的梦想空间

圖為繪畫作品《魚和嘎烏盒》

意料之外的學畫之路

“其實我小時候對美術並沒有什麼興趣,父親覺得我性格比較內向,應該出去學一些東西,去接觸更多的小朋友。就這樣,9歲時我參加了西藏自治區群藝館舉行的一個美術培訓班,我的作品獲得了當年‘全國長白山少年兒童書畫展’銅獎,但我還是和其他孩子一樣讀小學、中學,並沒有成為職業畫家的想法和興趣。”德珍的父親發現她在美術方面的天賦,一直希望她能報考專門的美術學院。後來得知西藏大學藝術系正在招生,於是堅持為她報了名。德珍順利地被錄取了,從此開始了自己的美術生涯。

“即使上了美術學院,我對美術依然不是很感興趣,覺得非常枯燥,有一段時間,甚至不想再學美術了。直到大二時,我才開始對美術慢慢有了興趣,因為當時很幸運地遇到了許多優秀負責的老師,讓我逐漸對繪畫有了自己的理解。我開始意識到,要多充實自己,尤其多去了解本民族的一些東西,於是我經常去圖書館看書,希望能從理論和歷史等角度更多瞭解藏族傳統文化和繪畫技法。”

藏族画家德珍的“卡通世界”:云端上的梦想空间

圖為繪畫作品《我們離太陽最近》

繪畫風格成於偶然

德珍說,自己繪畫風格的形成其實是比較偶然的。在做畢業創作的時候,她覺得西藏並不是大家說的那樣神秘,西藏的很多風俗習慣、歷史、傳說,甚至一些價值觀,在她的腦海裡如同形成了一個卡通世界,所以剛開始創作時,她就會刻意靠近卡通的形象。

“因為我覺得自己對於傳統繪畫的解讀或者理論上已有一些認識,但沒有真正的實踐,所以開始臨摹壁畫,通過這種方式逐漸瞭解了壁畫中關於二維空間的一些內容,包括顏色的搭配和用法。臨近畢業直到畢業後兩年多的時間裡,我一直在臨摹古格壁畫、白居寺壁畫、夏魯寺壁畫等,大概臨摹了100多幅。畢業兩年後,我開始進行創作。因為有了關於壁畫顏色運用和技法的知識,將這些運用到實踐中,就有了很大的幫助,這對於我繪畫風格的形成有很大影響。”

“後來我將個人早期的作品和現在的作品進行了對比,風格上確實有很大變化。剛開始著重表現一些人物形象,因為自己本身就是女性,因此會更關注女性題材。”德珍當時創作了一組名叫《姐妹》的作品,展現的是女性在社會上的不同角色,“關於這組作品的形成,是下鄉採風時我關注到西藏婦女的勞動場景,她們邊勞動邊唱歌,整個過程非常愉悅,展現出一種樂觀積極的生活態度。我覺得這些都很美,所以開始收集素材,再把素材帶到工作室進行二次創作,主要基於個人風格,再將當時的感受和認識結合在一起。”

藏族画家德珍的“卡通世界”:云端上的梦想空间

圖為繪畫作品《最後的晚餐》

從探索到迴歸

德珍覺得,帶著相機去採風,不一定非要把照片帶回來,重要的是要把感受帶回來,以備在之後的創作中運用。“我個人更多是用文字去記錄,真正地去深入生活,例如有時下鄉採風會住在老百姓家中,然後和他們成為朋友,進而瞭解他們從小的生活是什麼樣子的。類似這樣的生活體驗,我都會像寫日記一樣把感受記下來,最終再將這些文字結合自己當時直觀看到的東西,慢慢去進行創作。”

藏族画家德珍的“卡通世界”:云端上的梦想空间

圖為繪畫作品《蒙娜麗莎》

一次參加亞洲藝術博覽會,讓德珍有了將自己的創作跟國際接軌的想法,當時她基於西藏的繪畫形式,結合個人的繪畫風格進行創作。“我畫了將近十幾幅蒙娜麗莎主題的作品,這些作品在西方很受歡迎,被幾個博物館收藏,後期我還畫過名人肖像畫,以及類似達芬奇的《最後的晚餐》等。”

藏族画家德珍的“卡通世界”:云端上的梦想空间

圖為繪畫作品《臥女》

此後,德珍的繪畫風格又迴歸到西藏,著重表現西藏群眾當下的生活。“我會從傳統繪畫中去學習。例如有一幅作品叫做《臥女》,創作靈感來源於《西藏鎮魔圖》,以此為原型,我將它創作為現在的這種感覺,來表達自己對現實生活的一些看法。”

作為一名少數民族藝術家,德珍認為包括西藏題材在內的繪畫創作表現的都應該是正能量的東西,“把畫家本人所感受到的東西,通過個人的繪畫風格轉換成正能量的東西展示給大眾,這也是繪畫創作的社會責任。”(中國西藏網 記者/吳建穎 圖片均由德珍本人提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