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聊天:愛用語音的人,究竟讓誰不待見?

除去行走在路上和開車時,愛用微信語聊的人,顯得特別不走心和不太尊重對方,這是大部分人的感受。

首先發語音的人,沒有考慮到對方是否也方便去聽語音,幾個文字能說清的事情非要一大串語音,特別浪費時間。

我一貫的習慣是,能用文字表達清楚就不用語音聊天;能語聊清楚的就不用語音通話;能語音通話的就不視頻通話,能站在對方的立場上考慮問題,就千萬不要自作主張。

01 選擇性發語音是對別人的尊重

除去特別不方便打文字的時間,比如跑步時、擠公交時、下雨時或者騰不開手時,我會偶爾發語音,除此之外的時間我是斷然不會隨便發語音的。

只不過,自打3月份換了新工作後,上至領導,下至員工,90%以上的時間都是用語音來交流,起初特別讓我水土不服,然而淡然,最後習以為常。

微信聊天:愛用語音的人,究竟讓誰不待見?

只不過,我還保持著初心,很少發語音,倒不是因為聲音拿不出手,實在是覺得不好意思打擾別人。因為我不知道我方便發語音時,別人是否也同樣方便聽。

常常會遇到,忙到翻天地覆時,有人給我發語音,不是不去及時聽,實在是沒時間,幾分鐘沒有及時回覆信息,語音電話便會打進來。

接也不是,不接也不是,想想還是接了吧,然並卵,發現找我的事竟然是芝麻一般小的事,折算成文字最不多超過10個字。

哭也不是,笑也不是,down也不是,總之三個字:不可說。

只想說:其實尊重別人的時間,就是尊重自己。

02 愛發語音的人,都有什麼特點

不愛發語音的人,大多相似,愛發語音的人各有不同。愛發語音的人大概有以下但不限於這幾個特點:

第1點,情緒激動,要直接表達情感。語言表演是人的本能,有人愛用語音去直接表達思想,管他外界三七二十一,先說為敬。普通話的話,還可以翻譯出90%,不影響溝通交流,倘若普通話不標準又愛語音的,咱只能有空聽聽,沒空暫存唄。

第2點,內容過多,直接口述。語音說的人痛快了,聽的人就尷尬了,也不管有沒有時間,此時方便不方便,反正我說了,你自己看著辦。

第3點,內容不想被截屏,魯迅說過:世上本無路,走的人多了便成了路。換算到現代,只能是套路無疑,文字表達一清二白的呈現著真相,而語音的意思可以千差萬別,誰讓咱中國語言博大精深呢?

微信聊天:愛用語音的人,究竟讓誰不待見?

第4點,只想表達,不在乎你的回應,我說我的,至於你聽不聽,何時聽,我不管。你及時回應,我覺得理所當然,你過期回應,我覺得你對我有意見。然後就聽見一串的呵呵呵飄過。

第5點懶癌患者,我就是懶得打字,我就懶得費時間,能用嘴巴說出來的,何必再吭哧吭哧的敲文字。嗯,有人方便,總會有人麻煩,這是不變的真理。

是不是,這5點有似曾相識之感?

03 發語音,其實是需要環境的

揶揄了那麼久,並不是全盤否認語言的魅力,只是要稍微分一下場合和語境。

比如說,這5個方面:

1、開車、走路不方便時發個語音沒毛病;

2、和親密友人,在非工作時間,語聊起來,契合度非常之高;

3、與父母兄妹、子女用語音談天說地,也很和諧;

4、熟的可以煮了吃的人,發發語音,多增進感情咩;

5、用文字表達不清,解釋不清楚的用語音聊也很正常。

微信聊天:愛用語音的人,究竟讓誰不待見?

這些語聊,只要不是在正常的工作時間,通常不會讓別人討厭。

但有一些場合頻繁語聊,就有點不體諒對方了,比如:

1、不太熟悉的人,換句話說就是熟悉的陌生人;

2、工作時段,沒人能拿手機巴拉巴拉聽語音,也沒有人一直有空接語音電話,畢竟不是專職客服嘛,總是還有些需要動手和動腦的事情待分解。

3、初次認識,就balabala一長串語音的,一萬個小星星會飄過......

4、完全不把時間當時間太自我和自私的人,事情不緊急的,就用文字緩緩,豈不更完美的溝通?

綜上,微信語音聊天也是一把雙刃劍,用對了是錦上添花,用錯了是彼此尷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