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表面客氣話,是個內江人都說過

“我哈哈兒就到了。”

“來就來嘛,帶啥子東西嘛?”

“就當這是個人無頭哈。”

“空了一起耍哦。”

......

那些年,內江人說過的客套話。


生活在一個“城市套路深,我想回農村,農村路也滑,套路更復雜”的社會,如果你聽不懂弦外之音,真的毫不客氣,那麼場面可能就會變得非常尷尬。


在內江,大千妹兒敢打賭,這些表面客氣話,就算你沒有說過,也聽別人對你說過。


客套話一:來都來了,帶啥子東西嘛

這句話,多出現在走親戚或者串門的時候,一般稍微自覺點的去別人家,都會主動帶上禮物,當看到你手上時,就會說這句話。但是,如果你真的什麼都沒帶,就去了某個人家裡,你可能就會感受到,主人家這種內心想法:也不是想說要你帶啥子東西,但是啥子都不帶點過來,你是怎麼好意思的?


這些表面客氣話,是個內江人都說過


客氣話二:空了請你吃飯哈

般運用在一盤飯局結束後或者是在一次及不經意的偶遇之後聽到這句話自己心裡就要掂量掂量。


這些表面客氣話,是個內江人都說過


空了?什麼時候有空?時間不都是擠一擠才會有嗎?想請一個人吃飯,天天都有空不想請一個人吃飯,分分鐘都在忙。

等一個空了請你吃飯的人估計和《西遊記》裡等雞吃完米等狗舔完面、等火燒斷鎖難度是一樣的吧。


這些表面客氣話,是個內江人都說過

客氣話三:就當個人屋裡,不要客氣

這句話對於熱情好客的內江人來說基本上可以當個口頭禪每當有人去家裡耍好像不說這句話就顯得不那麼喜客。

這些表面客氣話,是個內江人都說過


如果你把這句話當真,別人剛拖的地,你不脫鞋在被人家的沙發上四仰八叉的躺著,不經同意就櫃子抽屜東翻西找,你再仔細看看主人家的表情,拜拜了您嘞,是不是差點就要說出口。

客氣話四:好久約起一路耍嘛

通常運用在和許久不見的人之間見面,別人:哎呀,楞個久都沒看到你了空了找個時間約起一路耍嘛你:對呀,要得嘛,有空了就約。


這些表面客氣話,是個內江人都說過


分開後.別人:XXX,我今天有時間我們走沱江河達州廣場去耍哈,晚了去吃火鍋兒嘛,你:誒~確實好久沒有和他一起耍了我來看哈兒行程哪天有空欸。


這些表面客氣話,是個內江人都說過


客氣話五:還是你屋頭娃兒有出息啊

在“別人家孩子"的陰影下長大的人對這句話肯定不會陌生。小時候每逢週考、月考、期中考、期未考你屋娃兒考好多分誒,我屋裡的不得行額,還是你娃兒有出息。


這些表面客氣話,是個內江人都說過


長大後每逢五一、十一、中秋節:“你們兒子好多錢一個月額?”“他工資不多,還是你娃兒能幹些。”實際上,相信說出這些話的家長,內心肯定也是mmp。畢竟,娃兒都是自己的乖,男/女朋友是別人的漂亮。


這些表面客氣話,是個內江人都說過


客氣話六:都是兄弟夥,莫說勒些

這句話大千妹兒今兒個在路上都聽見了從某種程度上來說這句話就是外地人普遍認為內江人都嘿耿直的原因。

同款客氣話還有有什麼需要、有哪裡用得著的地方儘管說咱倆誰跟誰,說這些就見外了。

但是你如果敢開口找他們借錢試試你敢搶他的人頭試試所以時刻謹記“親兄弟明算賬即便是朋友也不能老佔人便宜。


這些表面客氣話,是個內江人都說過

客氣話七:你不說我都忘了

一般都是借錢後還給別人,表面上客氣這麼一句,以表示自己其實根本沒有放在心上。

實際上怎麼!可能!!忘得掉!!!什麼時候借的、借錢那天是什麼天氣借去幹嘛了、說的啥時候還都記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時間一到還不還錢就羞指著天上的雲說你看那天上飄的雲像不像上回你找我借的那二百塊錢。


這些表面客氣話,是個內江人都說過


客氣話八:怎麼能讓你破費呢

正常情況下大家聚完餐都會有一個搶著付款的畫面上演,一個人假裝忙著付錢,另一個人假裝攔著付錢當服務員猶猶豫豫地收完款後。還會有人來上一句:“這次讓你破費了,下回我請,都不許搶,這樣吧下次我請你吃飯。”


這些表面客氣話,是個內江人都說過


同樣的畫面還有塞紅包時,一般別人給小朋友遞紅包家長都會攔著說“么兒呢,莫要莫要。”你來我往幾招一過麼兒呢,“么兒呢,快點謝謝叔叔。”


這些表面客氣話,是個內江人都說過


其實呢,我們大中華自古以來就是禮儀之邦,必要的客套話既不會讓別人尷尬也會顯得自己情商較高,所以大千妹兒兒個人認為適當的說一說還是無礙的。


更所謂人在江湖飄,哪有不中招?所以,該講的客氣話還是要講該聽的客套話還是要聽。


只不過表面越來越客氣,內心便越疏遠生活中有著太多的客套話聽一聽就夠了真的要認真,那你就輸了。


更何況大家心裡明鏡似的,真正的朋友從不說客氣話,客氣話說得多的,絕對不是真朋友,交朋友也不止用耳朵聽他怎麼說,而是在用眼睛看他是怎麼在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