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勇會:堅持不鬆勁不降標,持續鞏固脫貧成果————專訪安化縣委書記劉勇會

安化地處湘中偏北、資水中游,總面積4950平方公里,轄23個鄉鎮,總人口103萬,是集山區、庫區、革命老區、自然災害多發區於一體的國家級貧困縣,武陵山片區脫貧攻堅試點縣。近年來,縣委、縣政府牢固樹立“一切工作圍繞脫貧攻堅、一切工作服從脫貧攻堅、一切工作服務脫貧攻堅”的理念,真抓實幹,用心用情用力抓好脫貧攻堅各項工作。為保障如期脫貧摘帽,深入開展扶貧領域腐敗和作風問題專項治理,並取得良好成效。2019年4月,省人民政府批覆同意安化縣脫貧摘帽。近日,安化縣委書記劉勇會接受了省扶貧領域腐敗和作風問題專項治理工作辦公室專訪。

劉勇會:堅持不鬆勁不降標,持續鞏固脫貧成果————專訪安化縣委書記劉勇會


凝心聚力,如期兌現脫貧承諾

問:安化縣如期實現脫貧摘帽,請問在落實脫貧攻堅主體責任方面有什麼好的做法?

答:安化縣有建檔立卡貧困人口39905戶149256人,目前累計已脫貧36685戶140171人,貧困人口降至3220戶9085人,130個貧困村已全部出列,貧困發生率由2014年的17.5%降至2018年底的1%。我們的主要做法:

一是堅定政治站位。近年來,安化縣認真學思踐悟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扶貧工作的重要論述,堅持把脫貧攻堅作為最大的政治任務和第一民生工程,堅持以脫貧攻堅總攬全縣經濟社會發展全局。縣委以最講黨性、最講政治的責任擔當,切實履行脫貧攻堅主體責任,充分發揮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的作用,凡是脫貧攻堅需要的剛性支出,堅決予以保障;凡是影響拖累脫貧攻堅的人和事,堅決予以查處。縣委常委會、縣政府常務會、縣脫貧攻堅領導小組會每月研究一次脫貧攻堅工作,及時解決重大問題。縣級領導堅持開展“三走訪三簽字”,著力化解民生疾苦。縣脫貧攻堅領導小組辦公室堅持每月一行業調度,共享信息,收集情況,處理問題。

二是理順工作思路。安化縣按照“2018年貧困縣摘帽、2019年整體脫貧、2020年同步小康”的總體思路,明確時間表、路線圖,對標對錶,解決了一批重點難點問題。堅持繫好精準識別第一粒紐扣,實事求是,應納盡納、應退盡退。聚焦戶脫貧,圍繞“一超過、兩不愁、三保障”,突出抓產業、住房、教育、健康、安全飲水、就業等專項攻堅行動。聚焦村出列,圍繞“一個確保、兩個基本完善”,突出抓交通、水利、通信、電力、基層組織等建設。聚焦縣摘帽,圍繞“三率一度”,堅決杜絕漏評、錯退,不斷優化人員、資金、項目等要素配置,完善脫貧攻堅目標任務體系和工作考核體系,倒逼各級各部門落實脫貧攻堅工作責任,樹立求真務實的導向,確保脫貧結果經得起歷史和實踐的檢驗。

三是強化組織保障。堅決落實脫貧攻堅一把手負責制,明確牽頭行業部門的主管責任,各鄉鎮、村支兩委的主體責任,駐村幫扶工作隊和結對幫扶責任人的幫扶責任,做到職責清楚、有章可循、履職充分。縣委書記和縣長出任縣脫貧攻堅領導小組“雙組長”,相關縣級領導根據分工負責某一領域脫貧攻堅工作,各行業扶貧單位均設立由一把手負責的行業扶貧辦。實行“縣領導包鎮、縣直單位包村、縣鎮幹部包戶”幫扶工作制度,全縣共派出407支縣級以上幫扶工作隊、860名工作隊員,實現所有貧困村和百人以上貧困人口的非貧困村駐村幫扶全覆蓋,10508名幹部實現15萬貧困群眾結對幫扶全覆蓋,為全面決勝脫貧攻堅提供堅強組織保障。在考核獎懲上,嚴格落實“凡提必扶”要求,把脫貧攻堅作為檢驗幹部能力和實績的“大考場”,2017年以來全縣共提拔重用扶貧幹部29人。

四是優化工作機制。實行“一週一會商”“一月一主題一述職一點評一通報”工作調度機制,對抓黨建促脫貧攻堅、易地扶貧搬遷、危房改造、扶貧領域信訪輿情等四項工作每月評比的第一名和倒數第一名,分別發放“紅旗單位牌”“整改單位牌”,確保工作又好又快推進。同時,堅持問題導向,對中央脫貧攻堅專項巡視和成效考核以及省委巡視、省摘帽實地檢查評估和省委常態化聯點督查等反饋的問題,建立問題整改清單,精心制定整改方案,按照交辦、會商、銷號、報告“四步走”的流程,確保問題整改達到“一清三到位”——問題癥結查清、整改措施到位、紀律處理到位、群眾情緒理順到位。

精準執紀,不斷深化專項治理

問:安化縣在扶貧領域腐敗和作風問題專項治理方面有什麼好的工作做法?

答:今年1-9月,安化縣扶貧領域立案150件,查處552人,其中組織處理455人,黨紀政務處分97人,收繳資金338.95萬元,清退158.23萬元。

一是立體監督,著力發現扶貧領域突出問題。緊盯扶貧領域政策、項目、資金的監管,全面加強群眾監督、執紀監督、巡察監督和業務監管,構建“四位一體”的立體監督,著力形成了齊抓共管的合力。進一步暢通信訪舉報渠道,每天安排1名縣級領導坐班接訪,聯繫鄉鎮的縣級領導每月到聯繫鄉鎮掛牌接訪1天,將縣級領導、行業部門負責人、紀檢監察組織負責人電話公佈到村到戶,主動接受群眾監督。大力推進“互聯網+監督”平臺建設,將26個民生主管部門140項民生資金項目、全縣433個村(社區)財務全部公開,方便群眾監督。開展專項監督,對標對錶省紀委“一季一專題”集中治理,由縣紀委牽頭組織林業、發改、教育等部門先後開展生態扶貧、易地扶貧搬遷、教育扶貧等領域專項治理,共立案查處22人。強化巡察監督,今年以來組織開展2輪對17個單位的常規巡察,並延伸巡察了49個村(社區)。強化業務監管,按照誰主管誰負責原則,督促各行業主管部門切實履行審核監督職能,做到既抓業務又抓廉政。比如,縣委巡察發現公租房存在違規租賃問題後,縣住房保障服務中心立行立改,在全縣開展“公租房”專項清理,查處違規使用公租房386套,重新分配給住房困難家庭157套,移交縣紀委監委立案查處8人。

二是實字託底,堅決整治扶貧領域作風問題。持續深化扶貧領域作風問題專項治理,紮實推進“作風建設提升年”活動,堅決整治扶貧領域“不作為、慢作為、亂作為、假作為”四個方面的15種突出表現和行為,著力解決扶貧領域“怕、慢、假、庸、散”的作風問題。先後立案查處作風不實幫扶責任人3人,通報批評駐村幫扶工作隊78個,約談單位主要負責人17人,對2個擅自調整駐村幫扶工作隊員的鄉鎮全縣通報批評。全縣廣大結對幫扶幹部接地氣,結窮親,堅持按月下鄉走訪一次以上,各駐村工作隊每月駐村20天以上,戶主會、屋場會開到了每個村民小組。今年,全縣幹部職工實現貧困戶“微心願”2.5萬個,召開屋場會1100餘場。不搞花拳繡腿、不做表面文章,全面整治扶貧領域形式主義、官僚主義,能不報的表一律不報,能不開的會一律不開,能不發的文一律不發,能精簡的考核一律精簡,能減少的督查檢查一律減少,讓扶貧幹部把更多的時間和精力花在貧困群眾身上。今年以來,全縣共撤銷“責任狀”19類,“一票否決”事項5類,取消村級標識標牌5類8項2400餘塊。

三是嚴字當頭,全面提升執紀問責震懾作用。始終堅持誰動“扶貧奶酪”就嚴懲誰,通過採取領導包案、直查直辦、協作辦案等方式將問題查穿查透,不管涉及到誰一律從嚴查處問責、一律通報曝光,形成強大震懾作用。上級交辦扶貧領域信訪舉報線索,全部實行縣紀委監委領導分片包案,建立包案臺賬,實行銷號管理。由包案領導包統籌協調、包指導把關、包問題解決,確保案件查清查透、問責處理到位、群眾息訪罷訴。對上級交辦的扶貧領域問題線索和複雜疑難扶貧領域案件,一律由縣紀委監委直查直辦,既查違紀人員又查行業部門監管人員,既查直接責任又查領導責任。深化派駐監察改革,將派駐紀檢監察組的人、財、物全部納入縣紀委監委統一管理,派駐紀檢監察組組長不再兼任所駐單位班子成員職務,各派駐紀檢監察組的辦公地點仍設在所駐單位,進一步提升派駐監督實效。將全縣23個鄉鎮、2個紀工委、13個派駐紀檢監察組統一整合為五個片區,當鄉鎮和派駐紀檢監察組認為自身辦理案件有難度時,可以申請片區協作辦案,集中片區紀檢監察干部力量將“單兵作戰”提升為“集團作戰”,大幅提高查辦工作的質量和效率。同時,把宣傳警示教育打造成扶貧領域反腐“第二戰場”,凡是扶貧領域腐敗和作風問題,一律點名道姓公開通報曝光,縣紀委監委每月通報曝光一批典型案件。堅持“同類通報、同級通報”,涉及村幹部的問題通報到全體村幹部,涉及結對幫扶責任人的問題通報到全縣結對幫扶責任人。今年以來,全縣扶貧領域內部通報29期359人,公開曝光9批次34人。

四是立行立改,標本兼治堅決防止問題反彈。堅持問題導向,從體制機制上深入研究分析重點領域或部門存在的普遍性問題、制度漏洞、監管盲點,重點分析研判一些幹部在脫貧攻堅中的政治紀律、政治規矩、政治責任等深層次問題,提高監督執紀的針對性和實效性。堅持以案促改,縣紀委監委按照“查到點上,改到根上”的要求,逐件逐案分析案發原因,查找問題根源,及時向相關單位進行反饋,要求立行立改,先後下發紀檢監察建議書10份。堅持整章建制,以問題整改為契機,對脫貧攻堅工作進行全面體檢,切實找準問題、查清原因,定準措施、建立長效機制,出臺完善了《安化縣脫貧攻堅工作問責辦法(試行)》《安化縣財政專項扶貧資金使用管理實施細則》《安化縣強農惠農專項資金備案制度》等制度,最大限度堵塞監管漏洞,做到標本兼治,堅決防止問題反彈。

一鼓作氣,持續鞏固脫貧成果

問:按照“一摘四不摘”的要求,摘帽後安化在提高脫貧質量、鞏固脫貧成果方面有什麼好的工作舉措和抓手?

答:安化縣嚴格落實“一摘四不摘”要求,以“提高脫貧質量、提升脫貧形象、鞏固減貧成效、防範扶貧風險”為工作主線,堅持精力不散、重心不偏、政策不變、力度不減,精準精細,用心用情,抓好脫貧摘帽後續幫扶工作。

一是思想再升溫,進一步壓實扶貧工作責任。落實“一摘四不摘”工作要求,著力解決脫貧摘帽後鬆勁懈怠情緒,保持現有扶貧政策穩定,細化責任清單、任務清單,壓實縣級領導、行業部門、鄉鎮、駐村幫扶單位、駐村幫扶工作隊及結對幫扶責任人等各層級職責。按照“盡銳出戰”的要求,今年進一步增強全縣脫貧攻堅駐村幫扶工作力量,增派工作隊員和幫扶指導員70名,調整工作隊隊長和隊員89人。

二是舉措再強化,進一步鞏固提升脫貧質量。堅持黨建引領,進一步深化抓黨建促脫貧攻堅,嚴肅整治軟弱渙散黨組織,引導農村基層組織積極發揮作用,激發貧困戶自強不息精神。堅持問題導向,聚焦“兩不愁三保障”存在的突出問題“回頭看、回頭查、回頭改”,瞄準產業發展、易地搬遷、金融扶貧風險防控、信訪處置等難點問題集中攻堅。高度重視各級反饋問題整改和信訪問題化解,不斷提高群眾滿意度。堅持精準施策,繼續在精準扶貧、精準脫貧上下更大功夫。採取過硬舉措,下足“繡花功夫”,堅持目標任務落實精準、政策實施執行精準、資金統籌使用精準。重點實施好產業就業增收、三保障、雙基建設、內生動力、群眾滿意度、幹部攻堅能力、風險防控等“七大鞏固提升工程”。以發展特色產業為主抓手,做好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戰略的有效銜接,穩步提升脫貧成果。

三是作風再嚴厲,進一步築牢扶貧工作保障。進一步加強作風治理。持續推進扶貧領域腐敗和作風問題專項治理,嚴格扶貧領域政策、項目、資金的監管,全面整治扶貧領域形式主義、官僚主義現象,加大執紀問責力度,倒逼各項工作落細落實。進一步深化調度機制。優化“一月一提示、一季一點評、半年一小結、全年總考評”的工作機制,挖掘扶貧典型,講好扶貧故事,營造比學趕超的濃厚氛圍。進一步激勵幹部擔當作為,完善脫貧攻堅容錯糾錯機制,落實“凡提必扶”要求,以扶貧實績論英雄、定優劣,對被評為先進的優先提拔重用,把脫貧攻堅作為檢驗幹部能力和實績的“大考場”。引導全縣上下幹在實處、走在前列,一鼓作氣、頑強作戰,不獲全勝不收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