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堰」竹溪劉德華出名了!當地鄉幹部說,這不是偶然……

在竹溪縣的深山裡

有一個關於愛情的故事

丈夫的名字叫劉德華

妻子的名字叫李加香

一場疾病讓這個家庭遭遇不幸

妻子的病情幾乎拖垮了一個家

可是丈夫劉德華卻精心呵護病妻12載

不離不棄

用實際行動詮釋了人間真愛

「十堰」竹溪劉德華出名了!當地鄉幹部說,這不是偶然……

劉德華帶妻子李加香出門散步。

夫妻相扶,不離不棄

劉德華不僅是十堰人的楷模

更是鄂坪鄉新時代好農民的代表


竹溪縣鄂坪鄉人傑地靈,民風淳樸,素有“慈孝之鄉”的美譽,境內的慈孝溝更是遠近聞名的旅遊景點。

「十堰」竹溪劉德華出名了!當地鄉幹部說,這不是偶然……

唐家畈村新時代文明實踐站。

進入新時代,如何引導農民踐行文明?鄂坪鄉圍繞“舉旗幟,聚民心,育新人,興文化,展形象”,以唐家畈村新時代文明實踐站為抓手,以新時代文明實踐廣場、愛心超市實踐點、愛心菜園實踐項目、愛心銀行(存摺)實踐項目為依託,建立並完善志願服務平臺,服務群眾“最後一公里”。

「十堰」竹溪劉德華出名了!當地鄉幹部說,這不是偶然……

愛心菜園實踐項目。

“習語夜話”、“美家美戶”、“村風化雨”、“鄉村振興”、“幸福鄰里”、“愛心幫扶”等6支志願者服務隊,常年走村入戶,活躍在田間地頭,通過夜習講堂、基地傳藝、村戶評比、愛心幫扶等措施,採用“你點單、我服務”,對群眾提供“一對一、一對多、多對一”的志願服務。注重用身邊人、身邊事教育引導群眾,潛移默化間在全鄉形成良好鄉風。


讓慈孝文化浸潤每一個村民的心

鄂坪鄉這樣做

「十堰」竹溪劉德華出名了!當地鄉幹部說,這不是偶然……

即講科學理論,講政策形勢,講黨的十九大精神,組織村民學習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圍繞鄉村振興戰略,用群眾喜聞樂見的方式,宣傳黨的方針政策,激發內生動力,增強發展信心,共創美好生活。


即廣泛開展評選時代楷模、道德模範,最美人物、身邊好人,好鄰居、好媳婦、好公婆和尋找最美家庭活動,深化家規家訓進農家和十星級文明戶、文明家庭創評活動,引導群眾向上向善、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即結合群眾需要,向村民普及農業科技、健康、法律等知識,傳遞脫貧致富技術,教授增收手藝,傳播文明理念。


即幫助基層協調關係,量裁糾紛,維護農村穩定,組織志願者上門協調鄰里關係,開展“三關愛”、扶弱、助殘等美德實踐活動,引導鄉風和諧,形成鄰里互助、守望相助、患難相恤的社會風尚。


如今

孝老愛親、重義守信、勤儉持家

和睦鄰里、樂於助人、知恩圖報

等精神在每一位鄂坪人身上得到顯現


鄂坪鄉人唐秉成,2000年退休於匯灣中學,退休後仍不忘為人師表的本色,樂於助人,和睦鄰里,幾十年來,沒有同左鄰右舍紅過一次臉。不僅自身守禮,唐秉成還用行動影響身邊的人,他常對家人說:“遠親不如近鄰,近鄰不如對門。”

「十堰」竹溪劉德華出名了!當地鄉幹部說,這不是偶然……

和睦鄰里的退休教師唐秉成。


田少霞,鄂坪鄉唐家畈村一組人,1983年出生。2008年嫁到丹江口六里坪,婚後和丈夫育有兩個孩子,丈夫在外打工,一家人過得很幸福。田少霞父母過世後,還有一個62歲的叔叔,名下沒有子女,又不會照顧自己,田少霞隔三插五地跑回來,給叔叔收拾房間,換洗床被,做幾頓可口的飯菜。把叔叔當親生父親一樣對待,田少霞孝老愛心的行動讓村民們看在眼裡敬在心裡。父母不在了,看看叔叔一個人生活的孤單,2018年8月,田少霞決定接叔叔一起接到六里坪生活。不是親生,勝似親生,田少霞用孝敬和愛心,詮釋了新時代風尚。


「十堰」竹溪劉德華出名了!當地鄉幹部說,這不是偶然……

接叔叔到婆家養老的田少霞。

典型引領,示範帶動,傳承弘揚

這些本就淳樸、善良的村民

讓良好家風、淳樸民風、文明鄉風

在這裡代代傳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