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海,你累了嗎?

《北京人在紐約》裡說,“如果你愛他,就送他去紐約,因為那裡是天堂;如果你恨他,就送他去紐約,因為那裡是地獄”。

但我覺得,這句話對上海同樣適用,“如果你愛他,就送他去上海,因為那裡是天堂;如果你恨他,就送他去上海,因為那裡是地獄”。

上海這座魔都,在男人眼裡,是紅燈綠酒下的妖嬈少女;在女人眼裡,是世界奢侈品牌專賣城;在遊客眼裡,是無與倫比的都市風光;在商人眼裡,是遍地黃金的財富之城。

每年數以百萬計的人潮浩浩蕩蕩地湧入這座城市,使原本只有6000多平方公里居住著三千萬人口的上海變得越來越擁擠。魔都不再是妖嬈少女,而是高架上漫無盡頭擁堵的車潮,是外灘上死於人潮腳下的苦苦哀嚎,是各行各業拼搏廝殺的鬼魅之城。

然而在很多年輕人眼中“魔都”更多的是夢想開始的地方,也是讓人夢想輕易破滅的地方。

在上海,你累了嗎?

半年前,我選擇來上海的時候,別人問我最多的,就是下面三個問題。

為什麼來上海?

也許是,父母及身邊長輩從小對我“人往高處走”的潛移默化影響;也許是,電視上,上海總是那麼燈光耀眼;也許是,要強的個性,所以選擇了大學去北京,工作來上海,一直往大城市走。

我記得,小時候和爸媽來上海,我指著黃浦江邊的高樓,對他們說,等我長大,一定要住在這些高高的大樓上。然後,他們就說,那你要很努力哦,大部分人一輩子都住不了這樣的地方呢。

那個時候,我當然不知道住在這高高的樓上,需要付出多少,需要努力多久。


為什麼留在上海?

也許是,長時間快節奏的生活,身體的發條已經不適應小城市慢悠悠的生活方式;也許是,不甘於朝九晚五的平淡生活,想要在上海拼出未來的另一種可能,殺出一條康莊大道;也許是,我對黃浦江邊的高樓大廈,有很多的嚮往。

你這樣生活,一定很累吧?

很累嗎?累又怎樣?這可是上海啊!

高中的時候,有一句話,被我刻在了書桌上自勉:

累嗎?累就對了,舒服是留給死人的。

小學同學群裡前段時間有人想來上海迪士尼樂園玩,知道我在上海,就想問問我上海的吃喝玩樂攻略。

一問一答間,同學都在說上海是一個充滿機遇的城市,鼓勵我好好奮鬥。

這時,有一個男生,突然冒出來一句:在上海混有什麼好的,租房、擠地鐵、早出晚歸一點幸福指數都沒有,還不如待在家,有房有車,比在上海舒坦多了。

我看了十幾遍他的名字和他說的話,都無法和小學時他的形象對上號。

小學時的他,是學校的風雲人物,樣樣都是好的,家境好、成績好、人品好、長得也清秀。

而現在,從他嘴裡說出的話,只讓我想起了頹廢在家的摳腳沒志氣男人的形象。

問和他相熟的朋友,才知道,他自視清高,高考填志願的時候不屑非985,211的院校,一心向往985,211的詩與遠方,結果一一落選,雖然心比天高,但迫於現實,去了本地的大學,從此再也不願努力了。

有人志向高遠,喜歡拼搏奮鬥的生活,這是一種選擇。

有人甘於平淡,喜歡安逸舒服的生活,這也是一種選擇。

人這一生,不怕甘於平淡,怕的是心比天高,卻不肯付出行動。

怕的是,嫉妒他人卻又不願意努力,只好做出攻擊的姿態當做防禦,藉此安慰自己。

其實,去外面拼一下,又能怎麼樣呢?會頭破血流還是一命嗚呼?

累又怎樣?這可是上海啊!

伸手抓星星,即使一無所獲,也不至於滿手泥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