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兔2號:我遇到一塊在隕石撞擊後“浴火重生”的小石頭

玉兔2號:我遇到一塊在隕石撞擊後“浴火重生”的小石頭

玉兔2號月球車前三月晝行進路線及沿途探測點

來源 | NSR

2019年1月3日,玉兔2號月球車與嫦娥四號著陸器分離,從那時至今,“小兔子”已經在月球背面工作了超過11個月晝,行走里程達到318.6米。在前進的路上,它遇到了月球上的哪些石頭和土壤,又從它們身上了解了什麼?

2019年11月14日,在《國家科學評論》(National Science Review,NSR)上線的一篇研究論文就介紹了其中的一個發現。中科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的林楊挺研究團隊分析了玉兔2號在前3個月晝對月球背面9處月壤和一塊石塊的探測數據,確認這塊石頭為橄欖石蘇長巖,並推測出它的來歷:幾十億年前隕石撞擊月背,下月殼與上月幔物質熔融形成岩漿湖,岩漿分異結晶重新成為岩石。

小兔子看見了什麼?


前3個月晝中,玉兔2號利用自身搭載的“可見-紅外成像光譜儀”對沿途9個位置的月壤和1塊岩石進行了光譜探測。

分析發現,月壤的成分較為均勻,主要由輝石、長石和熔融膠結物等組成,含少量橄欖石,其中輝石以低鈣輝石為主。但是,研究者很難在月壤中獲得更多信息。這是因為在岩石風化為月壤的過程中,岩石的物理結構被破壞,礦物成分也發生了改變。

幸運的是,還有1塊石頭。這塊石頭落在月壤表面,大於20釐米。石塊的光譜特徵與月壤相似,表明二者可能是同源物質(都來自著陸點東北方向的芬森撞擊坑)。而且,石塊的礦物吸收峰很明顯,可給出更可靠的礦物組成:38.1±5.4%低鈣輝石,13.9±5.1% 橄欖石和48.0±3.1% 斜長石。據此,研究者將其劃分為橄欖石蘇長巖。

此外,玉兔2號還給這塊石頭拍了照片,圖像顯示,該石塊的礦物顆粒較細,屬於中等-細粒岩石結構,所以,研究者認為,它不可能是在月球深部緩慢結晶形成的深成岩,而可能是從較淺的岩漿中快速結晶形成的。

玉兔2號:我遇到一塊在隕石撞擊後“浴火重生”的小石頭

“該石塊”靚照,分辨率0.6毫米/像素,未見明顯顆粒

“小石頭” 背後的故事


“它不可能是在月球深部緩慢結晶形成的深成岩,而可能是從較淺的岩漿中快速結晶形成的。” 這說明了什麼?又意味著什麼呢?

這就要從嫦娥四號著陸的南極-艾肯盆地(SPA盆地)說起了。

位於月球背面的SPA盆地是月球上最大、最深、最古老的盆地。我們都知道,越深層的岩石能反映更久遠的星球歷史。在形成SPA盆地的那次隕石撞擊事件中,月球表面岩石被剝開,許多深層岩石展露出來,所以,SPA盆地是探測月球深部下月殼甚至上月幔的天然窗口,對認識月球-地球系統的早期撞擊歷史也具有重要意義。這也正是嫦娥四號選擇在此著陸的原因之一。

玉兔2號:我遇到一塊在隕石撞擊後“浴火重生”的小石頭

嫦娥四號著陸於SPA盆地中的馮·卡門撞擊坑,小圖中的藍紫色區域為SPA盆地,可見其確實很大。

據研究者推測,這塊石頭的形成歷史應該是這樣的:在隕石撞擊形成SPA盆地的過程中,巨大的撞擊能量使下月殼與上月幔的物質發生混合熔融,在SPA盆地中形成了一個岩漿湖,之後,岩漿湖中發生分異結晶作用,重新形成岩石,其中就包括這塊石頭以及與之同源的月壤母巖。

這一分析也與SPA盆地的撞擊模擬一致。在模擬結果中,SPA盆地尺度的撞擊事件可以產生直徑840千米的瞬態空腔和深度約50千米的岩漿湖。芬森坑和嫦娥四號著陸區均位於該岩漿湖的邊緣。

一葉知秋,一石見史。“嫦娥”與“玉兔”跨越幾十萬公里辛勤奔月,就是為了這樣的發現。

論文信息:

Olivine-norite rockdetected by the lunar rover Yutu-2 likely crystallized from the SPA impact meltpool

https://doi.org/10.1093/nsr/nwz183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