賣房2套,住院72天,醫療費130萬,還是沒留下媽媽……

人來人往,人來人去;春去花開,秋葉冬落。

雖然每個人都要面對生死,但是生死真的有別。

有的給家人留下了孤獨;有的給家人留下遺憾;有的給家人留下債務……

賣房2套,住院72天,醫療費130萬,還是沒留下媽媽……

一、故事一

標題的數據來自一篇2019年1月的文章,莫名其妙的這篇文章最近又在“復活”傳播,《“住院72天,我賣了2套房”:沒病沒災,就是最大的不動產》。

文章的開頭,就寫了作者朋友的母親因為腦溢血住院,然後進了ICU,這位朋友為了治療母親,把家鄉的2套房子賣了,每天在icu的錢少則幾千,多則上萬,連個響都沒有聽到。

最終,這位腦溢血的媽媽,熬了2個月走了。留給孩子的除了喪母之痛外,還給作者留下了一組數據“賣房2套,住院72天,醫療費130萬”。

賣房2套,住院72天,醫療費130萬,還是沒留下媽媽……

二、現實,故事二

一個人成長最快需要多久?

我記得有個小姐姐給我說過,她最快只用了30分鐘,因為她去醫院走了一圈了。她賠自己的媽媽去醫院檢查一個婦科小毛病,結果在走廊遇到了一起檢查出大病而崩潰的病人。

前天晚上,成都的小沈妹子突然給我打電話。原來是她家裡來了兩個某保險公司的業務員,她老媽同意來的。讓業務員給她講養老險,她打電話給我,是問我這個養老險合適不?我一看設計方案,交10年,每年1萬。直接問她:1萬是不多,但是10年10萬鎖到這份保險裡面,是無法動用的,你老媽都64歲了還在為你考慮,你給她考慮過沒?

小沈的媽媽只有社保和一份意外險,而當我這麼問了之後,她終於明白了自己的媽媽年齡大了,對保險的需求比自己需求大,於是就揭過了養老險,問了她媽媽可以買的醫療險。而電話那頭,64歲的媽媽聽到我說有她這個年齡可以買的醫療險,而且我還在問她的健康狀況,我隔著電話都能聽到這位阿姨的激動。隔著電話給我說:我沒有住過院,也沒有檢查過有異常……

而當我說,某些公司有符合阿姨的醫療險,並且保額幾百萬的時候,電話那頭,阿姨的激動我隔著電話都能感受到。

賣房2套,住院72天,醫療費130萬,還是沒留下媽媽……

三、保險

作為一個保險作者,上面的兩個案例,肯定是要拐到保險上來的。

故事一中,沒有聽到有後續。不過也可以普及一下相關的保險知識。

ICU俗稱“吞金獸”,這種花費130萬,最後醫保能報銷的大概也就後面的30萬吧,畢竟醫保報銷需要扣除:自費部分(耗材、ICU高費用項目都是)、自付部分(不能全部由醫保承擔,自己也要承擔一部分)、門檻費、封頂費等。當然,若還投保了相關的政府組織的大病醫療險,則還能多報銷點兒。醫保就這樣,不是包全部,而是人人可以包一部分。更多的是靠我們自己。

賣房2套,住院72天,醫療費130萬,還是沒留下媽媽……

故事二中,小沈媽媽之所以激動,是因為我說了有幾百萬的醫療保額可以報銷,意味著真遇到了大事兒,她不會給小沈增加太多的負擔。父母總是為我們操心。

之前陪老婆回孃家,給岳父岳母說,我們給他們買了醫療險的,保額挺高的。他們說:浪費這個錢幹嘛。老婆性子直,直接說:是給我節約錢……

岳父和岳母也就不說什麼了,他們明白花小錢省大錢的道理。

賣房2套,住院72天,醫療費130萬,還是沒留下媽媽……

最後

我們的父母喜歡聽到他們不是我們的負擔,他們也不想成為我們的負擔。

太多的現實已經證明,現在社會,一個人一旦成為“負擔”,真的很重……

不是每個兒女都有2套房來賣,也不是每個兒女都能籌130萬。但是要進ICU,要住72天醫院真的很容易……

趁父母健康,給他們買一份適合他們的保險,遠比買兩盒營養品更能讓他們安心。

點擊頭像關注我們,更多接地氣的保險知識普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