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篇文章說清楚了!從奇點大爆炸到人類的物演之路

這篇文章說清楚了!從奇點大爆炸到人類的物演之路

導言:

從現代物理學所瞭解的萬物來源,都是起源於宇宙最開始的奇點大爆炸,但是從宇宙大爆炸到人類這種形式之間這個過程卻始終沒有一個系統表達,人類這個目前最複雜的物種是如何從奇點一步一步走到現在?這個過程中究竟有哪些我們還不知道的物理、化學、生物等過程?

這一篇文章就以此為基點,試推論從宇宙奇點大爆炸到人類這一路走來的坎坷歷程,也使得我們在這個過程中去思考,人類究竟在自然界中處於一個什麼樣的位置.

閱讀本文之前,大家要先了解我們先假設了的兩個基本概念:

萬物先天的缺陷本性(可理解為熵增)和求存本性(可理解為先天的逆熵增)

這篇文章說清楚了!從奇點大爆炸到人類的物演之路

那為什麼假設求存本性呢?

要知道人類任何形式的活動、言語、行為、故事、制度、文化等一切,其最終表達的都是符合最簡原理的求存,如果不是為了自己或部分人,乃至人類這個物種的求存,我們為什麼要工作、學習?這不是我們主觀所決定,而是先天就被我們的機體決定.

從歷史長河的演化和人類的個體到群體來看

比如:從古代的環地中海地區由於當地的地理條件限制從而必須通過貿易而發展出的海洋文明,還是中國由於地大物博、封閉性較強的地理因素而發展出的農耕文明;

再到現代無論是城市裡早出晚歸我們每日操勞的工作,又或者是還是在山區還原農業生活、辛勤耕作等等.

其本質都是在用不同方式來維護自己或者維護人類群體的生存和繁衍,只是所在的層級和所觀照的人口數量的多少不同而對應匹配的思想、能力、方式.

再看植物,為什麼會有光合作用?

為什麼樹的生長會將根深深的扎入土地?還會長出不同的果實?究其本質也是植物在獲取求存資源以及繁衍,以獲得個體和整個種群在地球上穩定的繁衍生存.

這篇文章說清楚了!從奇點大爆炸到人類的物演之路

說到這裡,很多人會說你僅僅舉的生命界的例子,而無機物也會有同樣的求存?當然有!

比如碳原子,它第二層電子有4個,這造就它在同層次元素中其殘缺性最大,最大概率的和其他元素或碳原子達成穩定結構才能穩定存在的元素,所以碳元素成了有機物世界的開端,而這種達成穩定的結構同屬於求存範疇,只不過這個時候其表達得很微妙.

這篇文章說清楚了!從奇點大爆炸到人類的物演之路

而以上所舉例子僅僅是萬千案例的一部分,因為只要是相對存在,就有著求存本性,也就是擁有維護自身存在的本性,只是在不同的階段所表達的方式不一樣,所呈現的程度不一樣,但歸根結底都是在求存.

那麼為什麼需要求存?

這裡我們假設一個先天缺陷性(可以理解為熵增),也就是能量會從有序化、聚集化的狀態逐漸散亂為無序狀態、遊離狀態,換更直觀的方式理解的話,就是物質轉化為能量,也是愛因斯坦的質能轉換.

物質會自發的轉換為能量而耗散,不同的物質結構其穩定度不同,耗散的速率也會不同,普通的物質因為其自身的穩定性,所以能量耗散的很難探測,而像鈾、鈈、鐳這些放射性元素就很容易探測到.

那麼也正因為這個原始本性的先天缺陷性,導致萬物必須補償這個缺陷性(也就是逆熵增)才能實現為存在,否則任其能量化耗散,那麼就將徹底失存,而且這個過程在生物階段尤為明顯.

就好比鈾元素,在原本的條件下,他能夠穩定的存在於地殼中,有自己獨特的屬性,而當人類給他換了個完全與之前不對等的環境,於是它變成了另外一種物質存在,並會釋放巨大的能量,要知道這個時候質量是減少的.

這篇文章說清楚了!從奇點大爆炸到人類的物演之路

由此可以很直觀的知道任何具象的物質都是其本性的缺陷性即熵增,單從這點就可知,無論外在的屬性是否變化,那個無可感知的本體一定是發生了變化的,也就是能量耗散化了,我們只能將其稱為有序能量,而且萬物都會有不同程度的熵增,只有派生出不同的屬性去對抗,於是呈現出繁華世界.

是因為熵增!導致萬物一系列的求存行為

宇宙物演用七級表示

宇宙最開端是始基存在,可以類比於物理學中說的奇點存在,也就是質量無限大,體積無限小的一個無法用任何形成詞的一種始基存在,這是人類目前信息量結合自身邏輯所導致的最底層的邏輯奇點.

由於人類的天生認知系統的自我封閉屬性,包括感官上的限制,我們的所有感官系統對於外界的感知不可能通過真空感知、並且由於後期文化的發展人類語言的天生表達限制,現階段此問題是無法追究和用科學形式表述的,所以暫且這個不算在屬性存在的物演之中.

這篇文章說清楚了!從奇點大爆炸到人類的物演之路

但我們必須假設有這樣一個始基存在,也就是物理學上的奇點,它無法用任何言語形容,也沒有任何屬性,這是什麼質料組成的物質?這個奇點由何種物質構成?總量是多少?現階段人類的認知無法探知,但是由於熵增的存在,這個不可知但實存的質料存在逐漸會能量耗散化,也就是物質因為本身的缺陷性而不得不趨於能量耗散化.

這裡始基存在有兩條路:

一條是無法遏制的趨於毀滅,直到這個始基存在完全迴歸為原能量本體,迴歸宇宙最初狀態;

另一條路就是基於假設的求存本性來遏制熵增,也就是始基存在本身有一種對抗熵增的原本性質.

而如果假設始基存在自身是極度穩定的,那麼後衍的萬物,包括原子、分子、細胞、生物等是如何來的呢?

所以始基存在,也就是分化為萬物的那個奇點存在一定是有缺陷的,否則不可能有奇點後衍的萬物,而且任何的世間萬物都有缺陷性,需要某種方式去彌補這種缺陷,畢竟最開始的始基存在都有缺陷性,如果不去對抗熵增就會失存,消彌於宇宙之中.

接下來我們來看:

第一級:基本粒子態,如暗能量暗物質那樣的最接近奇點的存在,這也是宇宙的基本存態,是我們不能直接感知的存態,而是得先假設再證明的一種存在形式.

這篇文章說清楚了!從奇點大爆炸到人類的物演之路

這裡我們可以理解為,發生宇宙大爆炸之後形成了能夠通過現代物理學邏輯去假設證明的第一級基本粒子,但是並不是說這就肯定是始基存在分化的第一級粒子,這裡我只是按照當前的物理學上的邏輯理論來表達.

而且我們要明白是熵增導致萬物本性的缺陷,任何物質都有自發性的能量耗散化,而因為求存,萬物以屬性存在而實現,而屬性就是為了抑制熵增,或者是逆熵增,這才使得萬物得以存在,也就是萬物是本體的屬性求存化表達.

另外基本粒子的構合,也就是達成依存結構,會釋放釋放能量.

正如現代物理學要獲得質子,就得需要很大的力量去衝擊原子核,所以說基本粒子形成之初一定被迫釋放了極大的能量而形成粒子之間的鏈接,使其能夠暫時滿足穩定存在,但是本體的熵增卻是不斷進行,所以產生這樣一個不斷熵增及逆熵增逐步增加的過程.

物質的構合需要釋放巨大的能量,為什麼呢?

因為當人類去獲得單個質子、中子、電子的時候就需要巨大的能量去衝擊原子核才能得到,由此說明質子和中子的結合形成穩定的結構表達其釋放了巨大的能量,而任何的分子、有機大分子、單細胞、多細胞生物深究其底,都是原子之間的反應.

這篇文章說清楚了!從奇點大爆炸到人類的物演之路

我們可以這樣理解,因為始基存在的缺陷本性是熵增,而求存本性的逆熵增逐步增加,於是求存本性派生出某種對應的屬性去將耗散的能量重新收集回來,並固定為質子、中子之間的電磁力,分子之間的化學鍵等,以使得構合兩者獲得暫時的穩定存在,而不至於自身一直無序的能量耗散.

於是,第一級某些粒子在某種特定條件下,因為自身缺陷本性的能量熵增耗散,不得不與同類粒子達成依存,在某種條件下吸收到巨大能量而形成第二級粒子,但這也同時意味著第一級粒子的暗物質並不是只有單一的一種,而是可能存在好幾種,其中的某種粒子類似C元素,自身極度殘化,於是構合成了第二級粒子.

第二級、亞原子粒子存態,如電子、光子、夸克、玻色子,是我們感知以內的四維宇宙的主要存在形態;

第三級、原子存態,如元素週期表中的各種元素,H、He、Li等;

第四級、分子存態,如小分子、大分子物質,是比前三級存態質量更小、穩定度更差、存續時間更短的存態;

第五級、生命存態之單細胞初級生物存態;

第六級、生命存態之多細胞到中級生物存態;

第七級、生命存態之人類晚級生物存態,智人以前,生物的進化以體質分化延續,智人以後,則以智質分化延續物質演化的自然進程,其分化速率急速暴漲;

這篇文章說清楚了!從奇點大爆炸到人類的物演之路

人類作為最複雜的生命存在,是所有生命畸變之集成,存在度最低,無論從存續質量、時間、穩定性而言,在宇宙間都是最卑微的存在.

那麼為什麼說人類最殘弱.

舉個例子:比如貓、狗、豬隨便在哪裡喝水,無論是池塘、路邊的水灘,基本不會鬧肚子,但是人類現在連自來水都必須燒開了才敢喝,這是很簡單的一個例子,也就是非得要做到儘量最乾淨才敢去喝,這可不是因為人類愛乾淨,而是人類必須這樣,否則就得鬧肚子,由此表達人類的存在度極低.

以上的物演就叫做物質演化的步步分化和層層相依,步步分化指的是縱向上七個級別的存在都會分化、殘化,也就是熵增,而層層相依指的是橫向的每一層因為自身的弱質,逐漸能量耗散化,而不得相互結合,達成依存,形成相對穩定的結構.

也就是說,任何的存在都是通過與依存對象達成穩定的結構,從而使得自身能夠減緩因先天缺陷性導致的能量熵增耗散,但是任何的抵抗熵增到最後都無濟於事,只能暫時的維持穩定存在,而且隨著時間的推移,其穩定度不得不衰減,於是這樣一層一層的不間斷分化構合,形成繁華的世界萬物.

以上為宇宙物質的演化模型,於是我們找到了古希臘亞里士多德提出的動力因,和目的因,動力因是因為自身本性的缺陷,也就是熵增能量耗散化,而目的因就是逆熵增過程,也就是為了求存.

那麼以上,就是以現代更直觀的物理學結合物演通論中的宇宙物質演化模型而形成的統一物演模型.

1、物演通論

2、自然科學有關宇宙大爆炸相關資料

以上僅為個人觀點,目的在於讀者能更好理解物演通論

如果您深入研究物演通論或對科學有深究,請提出您的建議,我們會更改以便做的更好


總編:饒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