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域旅遊:青島西海岸新區的機遇與未來

今年的十一黃金週,青島西海岸新區接待國內外遊客人數再次刷新了記錄——183萬人,同比增長28.3%。據西海岸新區文化和旅遊局統計數據,黃金週期間該區實現旅遊業總收入17.3億元,同比增長30.5%。


高速增長的遊客數量背後,是西海岸新區利用5年時間對旅遊業的不斷升級。這座國家級新區自成立以來就被賦予了“山東半島城市群的增長極”“現代化經濟體系的新引擎”“新舊動能轉換的引領區”“高質量發展的國家級新區典範”等戰略定位,而實現這一系列高起點戰略定位的策略之一,便是升級改造旅遊業,使之成為西海岸新區乃至整個青島市新舊動能轉換、高質量發展的新引擎。

全域旅遊:青島西海岸新區的機遇與未來

國家級旅遊城市迎來“國家級新區”

2014年6月3日,國務院批覆設立青島西海岸新區,這也是我國第九個國家級新區。西海岸新區由原青島市黃島區和膠南市組成,位於環渤海和長三角中間地帶,與日韓隔海相望,是沿黃流域主要的出海通道和新亞歐大陸橋東部的重要節點,擁有前灣港和董家口港兩個世界級大型深水港。

從這一角度來說,西海岸新區的成立奠定了青島市打造“一帶一路”雙向橋頭堡、海洋強市,山東打造海洋強省的基礎。更重要的是,西海岸新區的“新”字,與“新動能”密切相關。

青島市政府去年印發的《關於推進實施青島西海岸新區發展總體規劃的意見》中提出,到2020年,西海岸新區將形成新動能主導經濟發展的新格局。而依據西海岸新區的既有資源和可開發利用資源,旅遊業也成為了該區新動能的重要組成部分。

事實上,以旅遊業發展推動國家級新區高質量發展,西海岸新區並非首創。根據上海浦東新區文化和旅遊局統計數據,2015年該區旅遊收入實現了581.44億元,“十二五”期間旅遊業直接收入和總收入年均增長超過15%。浦東新區也在今年提出了到2020實現旅遊業對GDP綜合貢獻率超過10%的目標。

作為第九個國家級新區,青島西海岸新區在發展旅遊業上不僅具有先天優勢,更有著充足的自信。

去年發佈的《青島西海岸新區旅遊業發展總體規劃》對青島西海岸新區旅遊業發展面臨的機遇做了總結,即區劃調整、國家級新區設立的歷史機遇、旅遊需求增長的市場機遇、交通改善的區位支持機遇和龍頭項目建設的帶動機遇。

毫無疑問,四大機遇為西海岸新區發展旅遊業提供了動力。但面對我國旅遊市場不斷更新的的需求與特徵,旅遊業如何發展,去往何處,成為西海岸新區面臨的一個時代命題。

“全域旅遊”的出現,則為西海岸新區的旅遊業發展指明瞭方向。

全域旅遊:青島西海岸新區的機遇與未來

以全域旅遊擎起新舊動能轉換大旗

《關於推進實施青島西海岸新區發展總體規劃的意見》提出,西海岸新區的重點任務之一,便是加快新舊動能轉換。去年,山東省政府印發《山東省新舊動能轉換重大工程實施細則》,則將旅遊業作為需要加快改造的傳統產業之一,提出“山東旅遊實施新舊動能轉換,要構建起全域旅遊發展體系”。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資源與環境政策研究所副所長李佐軍曾公開表示,全域旅遊可以促進新型工業化、新型城鎮化、農業現代化、服務業現代化、區域經濟一體化以及信息化。

因此,作為青島市唯一一個國家級新區,西海岸新區被青島乃至整個山東省寄予厚望的同時,也責無旁貸地承擔起構建全域旅遊格局的歷史重任,以全域旅遊為抓手,推動西海岸新區旅遊業的轉型升級,從而擎起新舊動能轉換的大旗。

在青島這一國家級旅遊城市的版圖上,青島西翼無疑是一片亟待發掘的“寶藏之地”。受限於經濟、交通等因素,原黃島區的城市旅遊資源和原膠南市的鄉村旅遊資源此前都未能支撐起青島西部旅遊業的發展。而西海岸新區的成立,在打破原黃島區、膠南市行政分割的同時,使海洋、山地等旅遊資源的整合成為可能,也為後期實現城鄉旅遊資源統籌發展創造了空間。

根據《青島西海岸新區旅遊業發展總體規劃》,西海岸新區具有區位條件、海洋科技、國際航運、產業集聚、政策環境等方面的綜合優勢,這也成為了該區旅遊業發展的動力:能夠為旅遊業提供良好的發展基底和外部推力,有力支持旅遊業的規模增長;促使旅遊管理能級提升,創新平臺隆起,有利於旅遊業加快轉型升級的步伐。

與此同時,按照國務院此前的批覆意見,西海岸新區確立了“承接新戰略,培育新產業,建設新城區,探索新機制”的總體發展思路,這也對西海岸新區打造全域旅遊格局提出了新的時代要求:全域統籌城鄉旅遊資源,做好旅遊與創新產業跨界融合。

全域旅遊:青島西海岸新區的機遇與未來

全域旅遊,西海岸新區怎麼做?

李佐軍曾對全域旅遊的概念進行解釋,全域旅遊包括地域全覆蓋、全資源整合、全產業融合、全社會參與、全需求滿足和全過程服務。

值得一提的是,與西海岸新區遙遙相望的青島嶗山區在近日入選了首批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但與嶗山區以嶗山風景區為主體打造“上山下海”的全域旅遊目的地不同,西海岸新區的旅遊資源更加分散,這也註定了西海岸新區需要根據自身特點,以涵蓋各產業的龍頭項目為依託,整合旅遊資源的同時,提升旅遊競爭力,打造具有西海岸特色的全域旅遊格局。

如今,以東方影都為支撐的影視文化旅遊,以金沙灘啤酒城為支撐的啤酒文化旅遊,以鳳凰島旅遊度假區、靈山灣旅遊度假區、唐島灣景區、琅琊颱風景區、珠山國家森林公園、大珠山景區為支撐的自然風光旅遊等資源,構成了西海岸新區打造全域旅格局的重要基礎。

一系列文旅地標不斷崛起的背後,是西海岸新區打破傳統旅遊業的壁壘,向著更加豐富多樣的全域旅遊格局邁進的步伐,而這些跨界融合的新文旅產業,也為西海岸新區的旅遊業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除此之外,根據去年發佈的《國務院辦公廳關於促進全域旅遊發展的指導意見》,構建全域旅遊格局需推進服務智能化,打造智能化旅遊服務系統。

為此,2017年,國內首家官方旅遊目的地服務平臺——西旅心度假網上線,據該網站主要運營方青島億聯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華清波介紹,西旅心度假網是充分利用智慧城市特別是智慧旅遊、智慧交通等建設成果,整合優勢度假資源和產品,搭建集資源展示、諮詢顧問、區間交通、預定銷售、數據掌握、服務評價、投訴監管、營銷推廣於一體,以管理智能化、服務個性化、營銷精準化為特徵,包括線下運營中心和線上服務平臺兩大板塊的西海岸度假目的地公共服務平臺。

同時,為了實現旅遊資源整合後的服務智能化,西海岸新區正在建設全域旅遊的“智慧大腦”——全域旅遊運營中心,華清波解釋說,“該中心建成後,可實現對西海岸全域旅遊的整體運營。”

據介紹,依託西旅心度假網和該運營中心,西海岸新區各景區將實現涵蓋票務、停車、導覽等多項目的智能化,各景區的車流、客流、交易等大數據也將實時傳送回運營中心,並由運營人員進行分析後,給出運營建議。

《青島西海岸新區旅遊業發展總體規劃》提出,到2020年,青島西海岸新區實現接待國內遊客2990萬人次,國內旅遊收入突破270億元;實現接待入境遊客40萬人次,入境旅遊收入4.3億元。

面對即將到來的2020年和快速增長的遊客數量,西海岸新區各旅遊景區通過網絡實現聯動運營並實時調整運營策略,不失為一個有效嘗試。

可以預見的是,融合新興產業、智慧化程度提高,不斷增強的旅遊“內功”正在成為支撐西海岸新區崛起的新動能。作為青島“一帶一路”橋頭堡上的燈塔,西海岸新區以“國際知名旅遊目的地”為目標,為青島市乃至整個山東省提供了一個以旅遊業發展為抓手推動新舊動能轉換、實現高質量發展的範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