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官要理舊賬”——四川廣安重拳整治房地產領域“老大難”

新華社成都11月17日電(記者袁波、陳地)“拖了將近10年的房產證真的辦好了?”近日,當聽說不動產權證已辦好時,四川廣安市翠屏花園小區69歲的居民肖克林直呼不敢相信,“終於盼來了,證辦好了,住著才有安全感吶!”

據瞭解,肖克林居住的小區屬於單位集資建房,2010年6月完工,共有264戶。由於當時土地供應、建設程序等不規範,項目建設手續不齊,工程技術資料不全,而且私下買賣房屋很普遍,有的甚至倒了幾次手,一系列問題導致辦證拖延了近10年。

如今,肖克林的安全感,源自廣安近期開展的聚焦解決群眾意見集中、覆蓋面寬、反映強烈的問題,房地產領域首當其衝。今年1至9月,廣安全市受理房地產訴訟3808件,接待房地產信訪179起,收到涉房地產輿情1026條,集中於“延遲辦證”“爛尾樓”等問題。

“這次是動真格的了。”廣安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副局長劉運舉說,此次整治堅持“開發商的違規行為不影響群眾辦證”的原則,成立了市政府主要領導任組長、相關職能部門為成員的房地產市場綜合監管工作小組,並組建工作專班集中辦公,採取“清單制+責任制”方式,從今年8月開始集中3個月時間,對房地產領域“延遲辦證”“爛尾樓”等問題拉網式排查,一個樓盤一個方案,堅決減存量、遏增量。

廣安市住房與城鄉建設局房產科科長唐大江表示,以翠屏花園小區為例,不管房屋中間轉手幾次,均以現在住戶進行房屋產權登記,“目前總證、分證均已打印完成”。

劉運舉介紹,專項整治開展以來,全市共約談開發企業20家,暫停網籤備案項目12個,追繳土地出讓金2790萬元、契稅2989萬元、住宅專項維修資金255萬元。目前,廣安市72個房地產延遲辦證項目已有21個辦理不動產登記證,其餘也正在緊鑼密鼓的推進中。

除了“延遲辦證”,“爛尾樓”是當地房地產領域又一個難啃的“骨頭”。

廣安區新天地小區三期2012年施工,預計2016年年底交房。但由於建設中開發商資金鍊斷裂,工程爛尾,資金缺口達4500萬元,一爛就是好幾年。對於很多老百姓來說,一套房就是一輩子的積蓄,交了錢卻遲遲沒有新房子住,苦不堪言。

日前,小區住戶陳偉又到新天地小區三期工地現場,驚喜地發現工程居然復工了,“房子對我們來說是安生之所,‘爛尾樓’現在復工,全家人懸著的心終於可以放下了!”

原來,廣安區規範和整治房地產秩序工作專班8月底便進駐新天地項目片區。負責人陳明介紹,通過多方協調,新的施工單位已進場施工,目前新天地三期主體建築已完工。

“我們一方面協調各個部門運用綜合手段督促開發商加快籌集資金,另一方面在銀行開通了由政府部門、業主代表、開發企業共同監管的銀行賬戶,確保資金都使用在項目上。辦法,總比困難多嘛!”陳明說。

近期,廣安市結合正在開展的“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活動,堅持“新官要理舊賬”,規範房地產市場秩序。市委書記李建勤說:“我們就是要堅持聚焦民意找問題,辦群眾最關心的事;集中力量打硬仗,謀群眾最切身的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