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揭示業績top30主動基金經理的投資風格

之前的文章《5年業績最佳主動基金經理TOP30》,鏈接如下:

一文揭示業績top30主動基金經理的投資風格

從長期平均業績排名角度選出了偏股主動型基金經理TOP30,受到了大家的認可。投資者由於各自風險偏好、投資理念的不同,往往傾向不同的投資風格。

因此,我們選擇基金經理時,不僅會看基金經理過往業績,更希望能進一步瞭解各基金經理的投資風格,即:偏向大盤股還是小盤股、成長股還是價值股?收益和風險特徵如何?本文繼續對過往5年的歷史數據進行深挖,找出Top30基金經理的風格和風險收益特徵。

一、風險收益特徵

我們統計了2014年11月12日至2019年11月12日5年收益情況。由於混合型基金在全市場主動基金的佔比中佔絕對優勢,這裡的收益是基金經理管理的所有混合型基金收益率的平均。

為了更客觀地揭示風險收益情況,對於期間管理股票型基金而未管理混合型基金的時段用股票型基金平均收益替代,對於未管理任何基金的時段用所有混合型基金經理收益的中位數替代。

據此,統計了上文中Top30基金經理的收益和風險情況如下:

一文揭示業績top30主動基金經理的投資風格

這裡有人可能會有疑問,為何前面不直接用總收益率為依據選TOP30呢?

因為,總收益率受短期收益率影響很大,比如,某人因為激進策略踩中市場風格,短時間收益率可能很高,而其他時候表現平平,這樣也會帶來較高的總收益,此時,用總收益排名不一定能反應收益風險的真實情況,而用平均業績排名則更加穩健、客觀。

二、投資風格

判斷投資風格有兩種方法,一是直接觀察持倉股票,但對於主動型基金而言,只能通過滯後的財報看到其季末持倉,無法得知其他多數時間的持倉;第二種是間接考察其歷史收益率來判斷其風格,這裡採用的是第二種方法。

我們用巨潮風格指數:大盤成長、大盤價值、中盤成長、中盤價值、小盤成長、小盤價值六種指數對基金經理的收益率做嶺迴歸,風格指數的迴歸係數表示該風格指數對基金經理收益的解釋能力。某風格指數的迴歸係數越大,表示基金經理越貼近該風格。

巨潮風格指數的編制中,大盤是全市場市值排名前200的股票,中盤是市值排名201到500名的股票,小盤是市值排名501到1000的股票;價值指數選擇其中估值較低的股票,而成長指數則選擇其中業績增長高和盈利能力強的股票。

下表表示Top30基金經理過去5年總體風格(不代表當前風格),各基金經理在每個風格上的取值大小表示其對該風格偏向程度,風格概況是對基金經理風格的簡要概括,其中的空白表示風格偏向不明顯。

一文揭示業績top30主動基金經理的投資風格

例如表中張坤的大盤成長係數為0.27,其他的係數相對較小,說明他的總體持倉風格為大盤成長。朱少醒的中盤成長和小盤成長係數分別為0.25和0.27,其他風格的係數相對較小,說明他的總體持倉風格以中小盤成長為主。

從上表可以看出,表中多數基金經理選擇了成長類股票,即多數優秀基金經理偏好成長性好和盈利能力強的公司股票。

上表只是對五年風格的總體衡量,實際上同一個基金經理各年的風格不盡相同,投資風格受到市場風格變化、基金經理偏好及其對市場認知的影響。

比如王崇,2015、2016年偏向中小盤成長股,到了2017和2018年,持股風格變得相對均衡,2019年更傾向大盤成長股。

一文揭示業績top30主動基金經理的投資風格

再比如林鵬,2015、2016年的持股風格傾向不明顯,2017年後逐步傾向大盤成長股:

一文揭示業績top30主動基金經理的投資風格

有的基金經理投資風格較固定,有的隨著時間發生變化,由於篇幅所限,無法全部列出,我把Top30基金經理的近5年中每年的投資風格及年度收益率情況做了一個excel表格,需要的朋友可以到同名公眾號發送“持倉風格”獲取下載地址。

我是不在此山中白話投資。如果有什麼理財方面的問題,可以關注我的公眾號:不在此山中,留言諮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