瓷器收藏爱好者别忽略了这个集观赏和实用一体的“挂屏”

瓷器收藏爱好者别忽略了这个集观赏和实用一体的“挂屏”

挂屏,指贴在有框的木板上或镶嵌在镜框里供悬挂用的屏条。可谓集木工工艺和陶瓷、绘画、书法于一体,既有非常高的观赏性,又有很好的实用性(用于厅堂、书房装饰)。

其实,说到“屏”,今天我们要说的挂屏,它的前身是屏风,屏风的出现就比较早了,据历史记载,西周时期就有了屏风,屏风一般陈设于室内的显著位置,起到分隔、美化、挡风、协调等作用。

屏风在发展过程中,规格除有单扇和多扇拼合外,形制也变得多样化,比如睡觉时防止受风的三面屏风,后来干脆屏床一体,摇身一变为“罗汉床”。屏风最终大致发展成几个形制如下:

围屏、折屏、地屏、炕屏、枕屏、枕屏、砚屏、桌屏、插屏,最后这个屏索性离开地面跑到墙上,就变成了今天我们要说的“挂屏”。

挂屏从明代开始兴起,到清代就比较流行了,据清沉初《西清笔记·纪职志》描述:“ 江南进挂屏,多横幅。” ,还有就是老舍的《骆驼祥子》十四:“再看看自己的喜棚,寿堂,画着 长坂坡 的挂屏……他觉得自己确是高出他们一头。” ,均有挂屏的相关叙述。

明代以前,挂屏多趋于实用,这个时候,屏还是属于家具的范畴多点,主要用于遮蔽和作临时隔断,大多是接地而设。而后才有一些文人雅士出于欣赏目的,做炕屏(设在寝室后墙,充当炕围子)、桌屏(陈设在条案和书桌上的小型)等,形制虽小,却不失屏风的形式。挂屏和小插屏所不同的是,它己脱离实用家具的范畴,成为纯粹的装饰品和陈设品。

清初出现挂屏,多代替画轴在墙壁上悬挂,成为纯装饰性的品类。它一般成对或成套使用,如四扇一组称四扇屏,八扇一组称八扇屏,也有中间挂一中堂,两边各挂一扇对联的。这种陈设形式,雍、乾两朝更是风行一时,在宫廷中皇帝和后妃们的寝宫内,几乎处处可见。

瓷板画挂屏/条屏几乎都是用吉祥纹饰,题材包括:“福禄寿”、“春夏秋冬”、“梅兰竹菊”、“八仙”、“八宝”、“山水”等等,有图必有意,有意必吉祥。

瓷器收藏爱好者别忽略了这个集观赏和实用一体的“挂屏”

清康熙五彩人物挂屏

【挂屏含一方形瓷板与两长方形瓷板,分别嵌于长方木框中,挂于墙上。3块瓷板均以五彩饰山水人物图。方瓷板绘陡峭群山,层峦叠嶂,红色的卷云环绕山间。山下河水曲折流淌,岸边树木茂密,茅舍掩映其间。小桥之上一书童挑担前行,桥头处有一老者正在送别。两块长方瓷板分别以五彩绘山林房舍、田园风光。画面用彩以绿色为主,兼用红彩、墨彩,具有康熙五彩器的典型风格。】

瓷器收藏爱好者别忽略了这个集观赏和实用一体的“挂屏”

北京故宫博物院馆藏

瓷器收藏爱好者别忽略了这个集观赏和实用一体的“挂屏”

局部放大图

民国嵌钧瓷挂屏

瓷器收藏爱好者别忽略了这个集观赏和实用一体的“挂屏”

观复博物馆馆藏

珠山八友瓷版画

珠山八友当时的名称是“月圆会”,就是御窑厂停烧以後部份流落到民间的粉彩和瓷版画的高手。这里的“八友”分 别是:王琦、王大凡、汪野亭、邓碧珊、毕伯涛、何许人、程意亭、刘雨岑。这其中江西人除外,王大凡、何许人和1904年出生八友中最年轻的艺人刘雨岑分别是徽州黟县、徽州歙县、和安徽太平(今黄山市黄山区)人。要再算上徐仲南、田鹤仙,珠山八友实则是十个人,这并不前後矛盾。正如“江西诗派”也并不全是“江西人”一样,“以味不以 形也”。月圆会“珠山八友”也可以是指一个画家群体,在绘画上他们追求清代中期“扬州八怪”的风骨。

瓷器收藏爱好者别忽略了这个集观赏和实用一体的“挂屏”

民间收藏

瓷器收藏爱好者别忽略了这个集观赏和实用一体的“挂屏”

珠山八友王琦、王大凡、程意亭民国粉彩瓷板画

瓷器收藏爱好者别忽略了这个集观赏和实用一体的“挂屏”

民国珠山八友之王大凡作墨彩描金八仙逍遥瓷

瓷器收藏爱好者别忽略了这个集观赏和实用一体的“挂屏”

珠山八友 - 汪野亭 - 山水画四条屏瓷板画

福禄寿中堂挂屏

瓷器收藏爱好者别忽略了这个集观赏和实用一体的“挂屏”

民间收藏

清晚民初酸枝木镶理石中堂挂屏

瓷器收藏爱好者别忽略了这个集观赏和实用一体的“挂屏”

民间收藏

浙江嘉兴南湖烟雨楼

瓷器收藏爱好者别忽略了这个集观赏和实用一体的“挂屏”

中堂条屏

作为重要的装饰,挂屏带有浓厚的人文气息,除了瓷板画讲究,屏框的用材也是不惜工本的,一些大户人家甚至用贵重的红木,比如紫檀、大红酸枝,花梨木、金丝楠木等,普通硬木材料有“铁力木”、“菠萝格”、“酸枣木”等等。榫卯结构加上雕刻,使得整体看上去非常高档高贵。

比起字画来说,条屏经久耐用,色彩几乎永不褪色,易以清理,在厅堂、书房都非常适宜摆放,如果你家正在装修,不妨考虑一下条屏的装饰效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