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平:中國金融科技監管最成功的案例是第三方支付

2019北京國際金融安全論壇於11月18日在北京金融安全產業園開幕。北京金融科技研究院院長、原中投公司副總經理謝平在論壇上指出,金融科技有可能引發的一些新類型的金融風險,金融科技在發展與風險之間的平衡變量就是監管。金融科技監管需要重點關注的不是科技本身的風險,因為技術是中性的,需要重點關注的是科技應用於金融業務所產生的風險,人民銀行發佈的《金融科技發展規劃》也堅持了這一點。

謝平認為,中國在過去十多年來,在金融科技監管方面最成功的案例是對第三方支付的監管。尤其是網聯出現後,支付機構客戶備付金全額上繳。第三方支付監管通過十多年不斷的博弈、改進、技術進步,最後形成了成功案例。

謝平指出,金融監管科技的目標和金融機構監管的目標是一致的,就是金融消費者保護。應堅持競爭中性原則,即反壟斷,包括技術壟斷和數據壟斷,這兩個問題目前在金融科技當中已經體現出來了,現在有關當局已經在這方面開始研究。謝平還談及個人金融數據保護、金融APP監管等。

“最近銀保監會推出了助貸監管辦法。助貸已經存在5年多了,這個辦法對很多公司影響非常大,其中也隱含著對金融科技監管的原則,例如:主營業務不能外包、科技公司不能碰資金、客戶數據產權是銀行的不是科技公司的、收費規則、市場準入規則等等。中國銀保監會逐漸摸索出對金融科技公司與銀行合作搞類似助貸這樣的業務的監管方法,這在世界上是先例。”謝平說。

關注同花順財經微信公眾號(ths518),獲取更多財經資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