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母校,也是我們的川大

你的母校,也是我們的川大

你的母校,

也是我們的川大

還記得大川介紹過的“普通人”胡國宏師傅嗎?

其實胡師傅是除了師生外,我們身邊所有校工的縮影。在學校裡,還有許許多多像胡師傅一樣的“普通人”。

平凡的崗位,從事平凡的工作,用十年、二十年的時間做著“平凡的人”。

只是這寶貴的堅持,成就了川大在我們心中的“不平凡”。

餐飲服務

龍哥

你的母校,也是我们的川大

龍哥本名彭光建,在後勤集團飲食服務中心馨苑餐廳工作,自2006年8月開始,至今已與川大一同度過了十三載時光。

因為工作服上繡了一條龍,並不知道他姓名的同學們,調皮地給他起了個外號——“龍哥”。他燒得一手好菜、做得一手好點心,對菜品口味尤為在意,“起碼要自己覺得好吃,學生們才可能喜歡。” 2009年,在望江舉行的廚藝大賽結束之後,一群學生激動地圍住了龍哥,希望能再吃一次他做的點心。囿於食材限制,他只做了兩屜花捲。自此,龍哥又多了個“花捲帝”的稱號。

在菜品的口味與安全上,龍哥把關嚴格。每個假期,他都會外出考察學習,以此來不斷豐富川大食堂的口味與菜品。美食廣場的菜單每年都會有更換,而推出新品的海報,都是龍哥親手寫的。有了不斷鑽研的精神和分享理念,馨苑美食廣場也被學生們贊為“最像家、最創新”的食堂。

龍哥說自己對川大有一種不可分割的感情。2011年央視《畢業歌——四川大學專場》節目中,龍哥作為代表接受採訪。主持人撒貝寧曾開玩笑說希望龍哥留在央視工作,龍哥不假思索地回答道:“我離不開川大,川大的孩子們也離不開我。”他一直強調:“是川大成就了我,是川大的孩子們成就了我。下一個十年,川大我還陪伴你,直到我不得不退休為止。”

通訊服務

秦一龍

你的母校,也是我们的川大

在望江基礎教學樓旁的一間小小辦公室裡,秦一龍每天都會接到不少電話反映通訊問題,其中多數來自退休教職工。約好上門服務的時間,提著工具包,秦一龍會按時到服務點。因為他服務好,“爺爺奶奶”們總是把他當自家人對待。一瓶水,幾塊餅乾……小小細節讓秦一龍銘記在心,備受感動。

秦一龍說,最讓他印象深刻的是一名華西退休的教授,老教授會提醒他要注重肩膀的保養,還會幫他揉肩膀,並且經常打電話來提醒他注意身體健康。這些慈愛的“爺爺奶奶”們對他的關心讓他從未想過離開這個崗位或離開川大。

除了與教職工打交道外,秦一龍還經常在望江校區與華西校區間往返,為同學們提供通訊服務。“同學們都很有禮貌,素質特別高。家裡寄來的月餅、肉乾什麼的總是塞給我,也特別愛說‘謝謝’。”

秦一龍也一直銘記著師傅們的教誨:學校為大。談到未來的計劃時,秦一龍表示自己還會一直留在川大,打算還在川大安家,一直都做“川大人”。

交通服務

畢愛林

你的母校,也是我们的川大

今年是畢愛林在川大工作的第31年。作為一名專職司機,見證了三校合併的畢愛林說自己對川大“有著無限熱愛”。豐富的駕駛經驗、嫻熟的駕駛技術和永遠在線的工作熱情……讓許多坐過畢愛林車的人,都對他豎起大拇指, “老畢開車,又快又好!”

數十年如一日的駕駛工作早就讓畢愛林將一位好司機該有的習慣融進了血液裡:安全永遠擺在第一位。每天發車前他都要再三檢查各項設施,上路之後嚴格遵守交通法規。

在川大工作的這麼多年裡,畢愛林始終記得有一次因為不熟悉線路被批評“不專業”,這讓他感觸很深,並且下定決心再也不能讓同樣的情況發生。從那時起,他更加認真地對待每天的工作。

現在,畢愛林依舊每天與他的車作伴,往返於各地,安全地將一批批乘客送達。他總說自己太過平凡……其實,每一位默默奉獻的“川大人”都在閃光。

校園保潔

羅煒

你的母校,也是我们的川大

羅煒是川大後勤集團的一名清潔阿姨,從2008年至今一干就是11年。

凌晨四點半,一套制服和一把竹掃帚宣告羅煒一天工作的開始。夏天的成都異常炎熱,學生們主動撿起的垃圾、遞來的一瓶水、一句“謝謝阿姨,阿姨辛苦了”都讓羅煒倍受感動,“娃兒們都太乖了!能為他們服務,給他們營造整潔的校園環境是我的榮幸!”從校園的一端到另一端,掃帚的沙沙聲和路邊的蟬鳴一唱一和,成為了川大校園裡悅耳的聲音。

每年畢業季總能激起羅煒的無限感慨,“就像看到自家孩子成才一般”,喜悅、欣慰、不捨一齊湧上心頭……但她說,自己更清楚應該抖抖掃帚、收拾心情,繼續準備著為幾個月後進入大學校園的孩子們服務。即使工作辛苦,她對川大的熱愛依舊不減:“從來沒想過離開這個工作崗位。”未來,她還會和川大的一草一木朝夕相伴,關愛她眼中“有禮貌、體貼、可愛的孩子們”。

“因為我的根就在這。”她這樣說道。

宿舍管理

李秀蓉

你的母校,也是我们的川大

李秀蓉是西園二十二舍的樓長阿姨,自2004年8月開始在江安校區工作,已有十五個年頭了。

最開始,李秀蓉只是把宿管視為與其他崗位別無二致的工作。但隨著與同學們的接觸,她逐漸在工作中滲入了感情,對這份工作的觀念也發生了變化。

“每一個學生就像我的孩子一樣”,李秀蓉在工作中全情投入,只希望每一位初來乍到的學生,能放下彷徨與不安,儘快地融入川大這個大家庭,“對川大產生歸宿感,把川大當成自己的家一樣”。“我所有的工作都只是為了讓每一位學生在這裡住得安心、住得開心,讓每一位學生的家長放心。”

令李秀蓉感動的是,同學們也將她看作親人一般。有時,她不經意的咳嗽會得到學生關切的問候。她本以為這只是出於禮貌,未曾想到在得知其確實感冒後,學生會專門跑去藥店為她買感冒藥。在學生離開江安校區之際,總會有不少人與她擁抱、合照,甚至忍不住放聲大哭。有不少學生哪怕畢業了也仍牽掛李秀蓉,在雅安4.20地震發生之後,曾有同學一得知地震消息立馬從美國打越洋電話過來,只為了聽她親口道一聲平安。

李秀蓉感慨道:“我覺得我付出再多也是值得的,因為我一個人只付出了我一個人的感情,卻因此收穫了無數個學生的感情,這是最讓我幸福的。”

你的母校,也是我们的川大
你的母校,也是我们的川大

尋找·川大人的故事

親愛的讀者們,在你的身邊是否也有一些“有故事的人”?

他們可能是老師,在教學和科研上耕耘,幫助我們開拓著知識的新疆界;

他們可能是同學,學習優秀或個性突出,總有一個閃光點讓你想推薦;

他們可能是川大的校工,就像感動過我們的光芒大姐和胡國宏師傅,同樣也是川大的“寶藏”。

歡迎向大川提供線索,讓“不平凡的川大人”被更多人看到~~

聯絡郵箱:[email protected]

你的母校,也是我们的川大

大川

採寫 / 朱音潔、林筱、肖楊鍾

圖片 / 劉可心、彭世傑、劉馨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