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小微企業生存現狀調查:融資難,沒那麼容易解開

青島小微企業生存現狀調查:融資難,沒那麼容易解開

2019年11月19日 青島日報5版截圖

融資的難,並不那麼容易解得開

“原材料價格上漲,貸不到款,我們進貨都十分困難。”青島川煜食品有限公司是位於西海岸的一家寵物食品公司,因為沒有抵押物,多次與銀行溝通貸款未果。公司負責人袁法水嘗試了多種方式,包括與銀行商討供應鏈金融類的貸款,但“銀行要求我們的上下游企業必須是大型的核心企業,這對我們來說太難了,根本達不到要求。”

融資難的袁法水,是中國7500多萬小微企業主的一個縮影。據21家上市銀行2018年財報中披露的普惠型小微企業貸款的數據,只有9家上市銀行此類貸款餘額佔比超過兩位數,最高的浙商銀行,在總貸款餘額中佔比16.25%,工行、中行和交行等國有大行,這一類型貸款餘額佔比均未超過3%。

從青島的數據來看,前三季度,我市貸款新增1926億元,其中授信1000萬元以下的普惠小微貸款增加189億元,佔比約為10%。

今年年初,人民銀行青島中心支行、青島市地方金融監管局和青島日報社共同推出“金企通”小微企業融資平臺,截至八月底,在所有提報的企業都與銀行實現對接的前提下,仍有近90%的小微企業無法獲得貸款。

小微企業貸款難,究竟難在哪兒?

企業融資難:

成立時間短、無抵押、無信用記錄

青島鑫盛亨元建設工程有限公司是一家成立不足一年的企業,“銀行打電話直接問我們的成立時間和抵押物,這兩條達不到他們要求,就會直接說沒有適合我們的產品,根本沒有辦法深入瞭解。”公司負責人張濤坦言自己很想了解銀行的產品、從銀行貸款,但銀行不給機會。

張濤與多家銀行進行了對接,但都因為成立時間的原因被拒之門外。“我們有實體,不是皮包公司,但沒有辦法跟銀行解釋,銀行更看重實質性的東西。”張濤很無奈:“像我們這樣的初創型企業有很多,大家都很難從銀行獲得貸款。”

記者聯繫了幾家成立時間在一年以內的小微企業,他們的貸款經歷都和張濤一樣。青島食為先有機農業有限公司成立時間也不足一年,公司負責人在電話中告訴記者:“有幾家銀行聯繫過我們,但基本上都會以成立時間短為由,說等滿一年之後再聯繫。”

銀行為什麼對企業的成立時間這麼看重?“人民銀行做過一個統計,小微企業的平均生存週期大約是三到四年。”浦發銀行青島分行客戶經理牟梅娟坦言,企業成立一年內的存活率特別低,銀行從風險控制角度考慮,很難給他們貸款。

袁法水的青島川煜食品有限公司貸不到款的原因則因為沒有抵押物,“我瞭解到的銀行入口都必須有抵押物,但是大部分的小企業廠房都是租的,很少有自己的廠房。”

很多銀行在辦理小微企業的貸款時,往往會要求企業的大股東或法人,用自己的房產作為抵押,還要求夫妻一起簽字確認。很多小微企業主吐槽:自己明明創建的是有限責任公司,現在把家產都拿出來了,變成無限公司了。

成立時間短,沒有自己的固定資產,很多小微企業營收指標的不確定性,也讓他們很難獲得銀行的認可。“像我們建築行業,銀行一般不想貸,因為我們回款不穩定,有時候兩三個月才能拿到資金,所以銀行會質疑我們的還款能力,他們可能更喜歡每月有固定收入的企業,”鑫盛亨元的張濤看著對面的批發超市說,“有規模的超市,貸款非常容易,因為每天都有固定收入。”

銀行貸款難:成本高、風險大、覆蓋面小

面對小微企業的貸款難題,從中央到地方,各級政府連續出臺政策,行政命令、市場手段齊出,力圖有所改變。

“總行對於小微客戶的貸款投放有獎勵,同時我們也會有關於貸款投放量的獎勵,所以對於小微企業貸款的整體利率都很低。”牟梅娟告訴記者,現在各行都加大了普惠金融的支持力度,對小微企業來說,融資環境可以說是前所未有的好。

但銀行同樣是企業,他們也有自己的成本考慮,“銀行幾乎是賠本在為小微企業放貸款。”恆豐銀行青島燕兒島路支行客戶經理辛悅祥告訴記者,“每一筆貸款審批的時候,我們都會派人去小微企業實地考察,如果公司太偏,我們的人工費、路途費都會很高,小微企業融資需求金額又普遍較低,對銀行來講真的很不划算。”

為了節約成本,許多銀行也紛紛與政府合作,利用政府的數據或補貼,面向小微企業設計了一些創新產品。

如中國建設銀行一直力推的“雲稅貸”,主要是看小微企業的納稅情況;青島銀行等金融機構推出“知識產權質押貸”,則是對企業的知識產權進行評估,作為另一類抵押物;還有“高企貸”“人才貸”等金融產品,政府的相關補貼是銀行認定的企業主要還款來源。

然而,這些產品能覆蓋的小微企業數量非常少。以在國內開展得比較好的青島專利權質押保險貸款為例,該業務推行四年來,發放貸款總數不足6億元;而目前覆蓋面最廣的建行雲稅貸業務,今年累計服務小微企業2019戶,累計發放貸款11.28億元。

談到各銀行的創新產品,青島華商匯通融資擔保公司的合規負責人吳春燕認為:“剛成立的小微企業,無論是在納稅等級還是在用電量上,都達不到銀行目前定的標準,所以說,銀行這些創新產品受益最大的,還是大企業。”

吳春燕的判斷在鑫盛亨元的張濤這兒得到了印證,“銀行要求的稅收是固定稅收,比如每個月最少保證交10萬的稅,別的行業我不清楚,但我們建築行業是很難達到銀行的要求。甲方什麼時候給錢,我們什麼時候才能開票交稅。”

第三方機構:增信門檻不低,融資成本高昂

當銀行和企業直接對接的路走不通,往往會藉助第三方的力量。

“第三方金融機構加入小微企業融資進程,既可以為小微企業增信,又可以幫助銀行分散風險。”恆豐銀行的辛悅祥說。

但作為傳統的第三方——擔保、保險,他們的門檻並不比銀行低太多。

“我們公司對行業沒有特別要求,但小微企業的成立時間要在一年以上。”華商匯通的吳春燕告訴記者,“如果是新興創立企業的話,要求企業的實際控制人或者主要負責人員有相關行業兩年以上的從業經歷,如果這兩條都不符合的話,在我們這邊兒通過就比較困難。”

平安人壽青島有限公司市南分公司業務主任張春華向記者介紹了他們推出的“保單貸”產品。雖然這一產品對企業成立時間和行業沒有什麼限制,但同樣考慮了企業創始人的個人信用,而且由於受到保單現金價值的約束,“保單貸”貸款額度一般較低,期限較短,貸款利率也相對較高。

川煜食品的袁法水也嘗試過擔保和保險的貸款方式,但“保險公司和擔保公司的服務費增加了企業的貸款成本。”他最後還是轉向了新希望旗下的一家金融公司,對方提供的供應鏈金融產品雖然比銀行的利率高,但畢竟幫助公司解了燃眉之急。

青島海利瑞商貿有限公司是一家主營建築工程的公司,“因為銀行貸款困難,我們也曾經辦理過互聯網貸款,但是利息實在太高了,短期著急用錢,實在沒有辦法,只能用來救急。”

當記者提出某些銀行有專門面向建築類企業的貸款,但利息比其他銀行要稍高時,張濤表示“再高也不可能比互聯網貸款的利率高,只要比互聯網貸款便宜,我們都可以接受。”

“現在一些大的金融平臺,像螞蟻金服的‘網商貸’,都是很不錯的,雖然利息比銀行收費要高,但是放款條件低,確實能解決中小企業的困難。”膠南市瑞海電腦耗材的負責人王先生坦言因為從銀行貸款困難,自己嘗試過網絡貸款,不過螞蟻金服高達14%的利率讓他覺得“從銀行貸款肯定是最好的選擇。”

(青島日報/青島觀/青報網記者 劉夢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