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照片:二三十年代的四川宜賓

老照片:二三十年代的四川宜賓

1925年,四川宜賓的一個小山村,江邊停著不少的小船,岸邊不少老房子。宜賓地處長江上游,是歷史文化名城。

老照片:二三十年代的四川宜賓

1925年,宜賓附近的金沙洞,應該是個風景秀麗的地方。

老照片:二三十年代的四川宜賓

宜賓煤炭資源豐富,圖為1925年背煤的一對母子。孤兒寡母的要背這麼重的東西,真不容易。

老照片:二三十年代的四川宜賓

宜賓南部與雲南交界,那裡還生活著不少的苗人。

老照片:二三十年代的四川宜賓

1924年,生活在宜賓南部的苗族。

老照片:二三十年代的四川宜賓

1925年的宜賓人是這樣一副打扮。

老照片:二三十年代的四川宜賓

1928年,路邊的一座佛像。

老照片:二三十年代的四川宜賓

1928年,宜賓西南50公里處的一座石橋。

老照片:二三十年代的四川宜賓

1930年,宜賓岷江邊。

老照片:二三十年代的四川宜賓

老照片:二三十年代的四川宜賓

一位方丈。

老照片:二三十年代的四川宜賓

岷江邊的峭壁懸崖。

老照片:二三十年代的四川宜賓

老照片:二三十年代的四川宜賓

老照片:二三十年代的四川宜賓

老照片:二三十年代的四川宜賓

這些老照片,是美國著名漢學家葛維漢(David Crockett Graham)拍攝。他當年是作為美國浸禮會的牧師來到了宜賓,在這裡生活多年,對宜賓和西南地區的人文、地理、植物都頗有研究。 後來他又成為了華西協合大學的教授,並創辦了該校博物館,葛維漢可以說是一位名副其實的漢學家、博學家。

老照片:二三十年代的四川宜賓

1929年,宜賓城一角。歷史上的宜賓,一度被稱為僰道、戎州、敘州、敘府。現在說起四川宜賓,人們總會想到五糧液。酒城,成為了宜賓的另外一個稱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