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第一大桥,中国铁路桥梁之母,见证中国沧桑巨变


今天的“主人公”号称中国铁路桥梁之母:平汉铁路郑州黄河大桥。大桥始建于清末、历经民国、日占时期,见证了古老中国的沧桑巨变。新中国成立后,仍旧为国家发光发热,直到1987年退役。大桥早已拆除,仅存几孔可观光浏览。

平汉铁路郑州黄河大桥是跨越黄河的第一座大桥,也是当时中国建造的最长的最早的现代化桥梁,更是平汉铁路的关键环节,使火车从北京直达武汉。但中日甲午战争后,桥梁建造无财力支持,只好向列强借款。英法日等强国纷纷招上门来,清廷知道它们图谋不轨。于是选定了向在华无太多诉求的比利时借款,由比利时公司负责建造大桥。

这是人民网上的一张照片,河南信阳鸡公山老火车,可以体验平汉铁路旧线老式火车。清光绪26年选址完毕后,又聘请德美意等国工程师进行了现场查勘,1902年开始设计,1903年开工,1905年竣工,1906年通车。大桥全长3015米,共102孔。


大桥在建造时偷工减料,存在严重质量问题。尽管如此,由于大桥沟通了黄河两岸,战略地位十分重要,在军阀混战和日本侵华期间,大桥更是接二连三出现毁坏。本图登载于日本1938年7月20日出版的一本杂志上。

1927年直奉战争,第10孔梁被炸、中原大战中,冯玉祥部又将第16孔梁炸毁。1938年为了阻止日本侵略者南下,大桥部分桥墩又被炸毁,但终归阻挡不了日本侵略者的南下。为了更好的为日本侵华服务,日军在1938年对大桥进行了维修。本图登载于日本1938年7月20日出版的一本杂志上。

为了更好的为日本侵华服务,日军在1938年对大桥进行了维修。本图登载于日本1938年7月20日出版的一本杂志上。

为了更好的为日本侵华服务,日军在1938年对大桥进行了维修。本图登载于日本1938年7月20日出版的一本杂志上。日本侵略者修好大桥后,还进行了庆祝活动。

这是现在大桥的示意图。中间原为京广线大桥现已退役,最右侧为现在京广线郑州黄河大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