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在南極洲建立的五個科考站,其中一個建在南極最高點


中國南極科考站是提供中國科學家及科研團體或組織對南極開展了多項學科考察研究、多項重大科學研究的科學實驗基地,其最早科考站長城站於1985年2月20日建設完工。 目前有30多個國家在南極建立了科研考察站,中國南極科考站包括中國南極長城站、中國南極中山站、中國南極崑崙站和中國南極泰山站,以及在恩克斯堡島在建的中國南極羅斯海新站。

長城站建成於1985年2月20日,坐落在南設得蘭群島喬治王島。長城站所在的喬治王島,是南設得蘭群島中最大的一個島嶼,與智利的合恩角相距960公里,在該島上,除長城站外,還有其他國家設立的7個考察站。 長城站佔地面積約2.5平方公里,長城站海拔10米,夏季平均氣溫在0°以上,冬季平均氣溫有隻有-8℃,這在南極洲真是世外桃源。

中山站建立於1989年2月26日,位於南極大陸沿海。中山站年平均氣溫零下10攝氏度左右,極端最低溫度達零下36.4攝氏度,氣候條件比長城站惡劣了許多。中山站有極晝和極夜現象,連續白晝時間54天,連續黑夜時間58天。中山站建站以來,經過多次擴建,現已初具規模,有各種建築15座,建築面積2700平方米,其中包括辦公棟、宿舍棟、氣象棟、科研棟和文體娛樂棟,以及發電棟、車庫等。


崑崙站於2009年1月27日勝利建成,海拔高度4087米,是南極內陸冰蓋最高點上的科學考察站。由於選址在冰天雪地中,雪層會不斷積累,因此該考察站考慮了年積雪速度,設計壽命為10年。

泰山站於2014年2月8日正式建成開站,位於中山站與崑崙站之間的伊麗莎白公主地,距離中山站約520公里,海拔高度約2621米,年平均溫度-36.6度,可滿足20人度夏考察生活,總建築面積1000㎡,使用壽命15年,配有固定翼飛機冰雪跑道,是一座南極內陸考察的度夏站。 新建的泰山站規模跟崑崙站大體相當。它是一個三層高架結構,高度大概20多米,外形很像中國的一個燈籠的造型。

羅斯海新站位於南極三大灣系之一的羅斯海區域沿岸,面向太平洋扇區,是南極地區岩石圈、冰凍圈、生物圈、大氣圈等典型自然地理單元集中相互作用的區域,具有重要的科研價值。目前,已有美、新、意、俄等6個國家在此區域建設了7個考察站。羅斯海新站於2018年2月7日,在恩克斯堡島正式選址奠基,預計2022年建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