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世界級港口群 發力海洋經濟

航運評論

HangYunPingLun

「评论」世界级港口群 发力海洋经济

近日,交通運輸部、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自然資源部、生態環境部等九部門印發《關於建設世界一流港口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旨在貫徹落實《交通強國建設綱要》,加快世界一流港口建設。根據《意見》,將分“三步走”的藍圖,分階段針對2025、2035、2050年提出6個方面的19項重點任務,最終目標是全面建成世界一流港口,形成若干個世界級港口群,發展水平位居世界前列。

一直以來,我國港口在海事運輸以及進出口等領域均發揮著重要作用,尤其是在全世界掘金海洋經濟的大浪潮下、在我國尋求建設海洋經濟強國的宏觀戰略之下,一方面受到生態環境保護的約束,針對包括港口、運輸船隻以及排放、人類捕撈等多類別涉及海洋經濟發展要素受到來自技術升級、開發科學管控等多重製約;另一方面,港口質量高低決定著多式聯運效率的提升,尤其是作為海洋經濟對接內陸經濟的關鍵連接點,港口的建設水平決定著各要素銜接轉運的效率高低。

然而不可不提的是,我國港口建設仍存在發展不平衡的現象,亟須進行整體提升和改善。正如交通運輸部有關負責人所指出的,目前,我國港口在總體規模、作業效率、科技創新等方面處於世界前列,但與經濟社會發展要求和人民群眾期待相比,還存在區域港口發展不平衡、綠色發展水平不高、安全基礎不牢等問題。與世界先進港口相比,我國港口綜合運輸體系的樞紐功能有待強化,在專業物流、現代服務功能等方面存在差距;口岸物流通關便利化程度、口岸營商環境有待進一步改善;在多式聯運,特別是集裝箱鐵水聯運方面也有較大差距。

而存在的一系列問題,正是港口樞紐作用能否發揮的關鍵所在,對此,《意見》提出了系統優化供給體系、提升港口綜合服務功能、以多式聯運為重點補齊短板等重點任務。到2025年,集裝箱、幹散貨重要港區鐵路進港率達到60%以上,礦石、煤炭等大宗貨物主要由鐵路或水路集疏運;到2035年,重要港區基本實現鐵路進港全覆蓋,港口集裝箱鐵水聯運比例顯著提升。

而對於其他關鍵領域和薄弱環節,《意見》提出的6個方面的19項重點任務主要涉及著力提升港口綜合服務能力、加快綠色港口建設、加快智慧港口建設、加快推進開放融合發展、加快平安港口建設以及推進港口治理體系現代化等六大方面,可謂事無鉅細盡在其中,尤其是,《意見》還明確了鼓勵有條件的主要港口、企業納入交通強國建設試點範圍,以樞紐港為重點,加快建設世界一流港口。

這樣的“世界一流”正是尋求建設海洋經濟強國的我們所急需的。如此才能懷抱“一流”決心,實現海洋經濟強國建設的一系列宏偉目標。當前,海洋經濟的重要性已是全球共識,我國正面臨海洋經濟發展的重要機遇,

機遇面前必須認清當前面臨的諸多問題,放眼未來,伴隨中國高效優質世界級港口群屹立於我國國土與海洋邊界,勢必推動海洋經濟強國建設按照海洋資源開發利用與海洋生態保護並濟的軌跡推進。而尤為需要提醒的是,要儘快堵住地方無序過度開發海洋資源的路徑,同時加強必要監管,確保相關政策的貫徹落實。此外,各地須肩負起與海洋開發帶給地方經濟利益同等的保護責任,共同確保海洋開發與生態的可持續性。

本文采自 中國經濟時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