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有三馬,演講圈有兩羅,淺談不太順利的兩羅

互聯網有三馬,演講圈有兩羅,淺談不太順利的兩羅

最近因為媳婦的影響,逐漸迷戀上了奇葩說,也比較震撼於能夠將說話的藝術做成一套綜藝節目,並且能夠紅火到第六季。逐漸開始欽佩於超強控場能力的馬東,暖人心脾的蔡康永,看似荒誕,每有金句的李誕,嚴謹認真的薛兆豐。而比較尷尬的存在就是一直端著的羅振宇了。確實與觀眾缺少共鳴,不怎麼討喜。但在演講圈,無論怎樣否認,羅振宇和羅永浩,最被人期待的永遠是演講,無論他們怎樣強調自己的主業。

2000年的羅永浩,焦慮不堪。據他所言,很是落魄。當然,我們不去追究他的出身會怎樣助力他之後的成功。我們僅聚焦於他之後的一系列操作和成長軌跡。

自從17歲高中輟學以來,晃晃悠悠的浪蕩生活,已經持續了差不多十年。直到遇到了新東方,這個改變了他一生的教育培訓機構,才讓他大露鋒芒。

互聯網有三馬,演講圈有兩羅,淺談不太順利的兩羅

年薪百萬的職業,幾年的講臺生活,讓之前這個落魄又迷茫的窮小子,找到了自己的專長,並且不再寒酸。有學生將他上課時爆出的金句整理出來,發到網上,應該算是真正意義上,羅永浩踏上了網絡的風口。之後自創牛博網,獨立孵化的老羅英語培訓班,之後就是我們熟悉的錘子科技創業,直到現在成為老賴。

互聯網有三馬,演講圈有兩羅,淺談不太順利的兩羅

2000年的羅振宇,同樣比較窘迫。

早在1990年,憑藉一張華中科技大學的錄取通知書,羅振宇成功跳出了家鄉蕪湖的小圈子,來到武漢求學。

1994年,憑藉優秀的專業成績,北京廣播學院同意將考試未能達標的羅振宇錄取為研究生。

從目前的履歷來看,羅振宇是一個比較乖的三好學生,為知識改變命運做了最好的註腳。從三線的城鎮逐漸躍遷到首都一線城市。但理想是豐滿的,現實是骨感的。天之驕子的身份,也要面對冰冷的現實,多年的工作,仍然無法得到編制內的生活和理想中富足的生活,不甘心的羅振宇,遂下決心,開始了自己的創業。

互聯網有三馬,演講圈有兩羅,淺談不太順利的兩羅

那之後便是大家熟悉的邏輯思維和得到app。

互聯網有三馬,演講圈有兩羅,淺談不太順利的兩羅

兩位老羅,這樣看來,又有很大的不同。羅永浩好像總部安逸於自己目前的生活,總是想著更大的成功,全然陌生的領域。羅振宇則一直深耕知識傳遞領域,一直都想著如何契合這個時代。兩者又有著一些相同點。就是羅永浩好像做那一行業,那一行業都比較不順,最為明顯的例子就是電子香菸。羅振宇同樣悲催的地方在於,自己曾經誇耀過的黃太吉,暴風迎新,ofo等創業項目,最終都以失敗告終,反倒是對自己多年的知識傳播者啪啪地打臉。

世無英雄,終令豎子成名。名利當前,遑論如何,也無人去做英雄!可笑的是知識,書籍,思考,情懷,青春,精英,文藝等等詞彙,都是藉此牟利的一層皮。很多廣告語看似很有道理,其實也只能說廣告語,讓你買單的,比如,未來以來,為知識付費等。人性有一個大弱點,給了錢的東西才覺得它好,才願意花時間去學習,現在還有多少人堅持自學?還有多少人失去了自我思考能力?聽演講只是在找自我認同而已,其實他們說的那些大道理,雞湯,3000年前就有人說過了,只是你不讀書而已。碎片化的閱讀時間,我們更傾向於得到自己片刻的歡愉。從羅永浩的幾乎不付費的情懷演講到羅振宇一開始的免費60秒知識速遞,我們獲得了自己內心認為的充實和成長,殊不知這很有可能是自己設置的“奶頭娛樂”,當對方真正需要你拿出真金白銀來支持神話的續演時,反倒哈哈大笑離去,轉身看來,兩位老羅又狼狽的很。

是什麼樣的時代或機遇,孕育出了老羅與老羅這樣的“精緻的利己主義者”,並能夠獲得超越一般人的名望和利益?算了,不去糾結這些過於宏觀的東西,活得淺薄些,人生海海,一切不值得。暮暮朝朝,起起落落,皆為正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