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降雨引發暴雨?把握“天機”的妙法你知道嗎?

人工降雨引發暴雨?把握“天機”的妙法你知道嗎?

為緩解迪拜的炎熱乾燥,阿聯酋國家氣象中心近日持續人工降雨,卻意外引發暴雨,導致迪拜全城大面積積水,交通擁堵、道路癱瘓。在迪拜購物中心裡,雨水從天花板傾瀉而下,店員奮力搶救存貨,顧客在水波粼粼的地板上行走。據統計,自2019年初以來,阿聯酋已進行大約181次人工降雨。

人工降雨引發暴雨,迪拜全城被淹算天災還是人禍?不過,抓住一切有利時機進行人工降雨,將最大限度緩解旱情。今年7月下旬以來,我國長江中下游地區遭遇大面積氣象乾旱,人工降雨該出手時就出手,來看看它都能派上哪些大用場吧!

人工降雨並非憑空“造雨”

人工降雨又稱人工增雨,是指根據自然界降水形成的原理,人為補充某些形成降水的必要條件,促進雲滴迅速凝結或碰並增大成雨滴,降落到地面的過程。

氣象專家解釋稱,人工增雨並不是氣象部門憑空造雨,而是天空中有適合開展作業的雲團,氣象部門通過各種手段把正好過境的降雨雲團留住,讓它多下一些雨。

人工降雨引發暴雨?把握“天機”的妙法你知道嗎?

根據氣象學原理,一般自然降水的產生,不僅需要一定的宏觀天氣條件,還需要滿足雲中的微物理條件,比如:0℃以上的暖雲中要有大水滴;0℃以下的冷雲中要有冰晶,沒有這個條件,天氣形勢再好,雲層條件再好,也不會下雨。而在條件不充分的情況下,如果向雲中播撒人工冰核,就能使降雨產生或使雨量加大。

當然,並不是說天上隨便一朵雲就可以實施人工增雨作業。一般來說,當雲的厚度超過2000米,缺乏冰晶卻擁有豐富的過冷水,且雲體外具有充足的水汽通過輻合抬升源源不斷補給,就算通過“審核”,認定具備增雨潛力。

但天高雲淡,肉眼無法辨別雲裡的情況,負責“審核”的重任就落在了現代化探測設備上。目前,這項任務由天氣雷達、探空儀、地球靜止衛星、極軌衛星、探測作業飛機等組成的綜合監測系統具體執行,由它們鎖定合適的、可以作業的目標雲。當目標雲“現身”,時機出現,只待“金風”“玉露”一相逢,便可化云為雨。

人工增雨的方法則是根據不同雲層的物理特性,選擇合適時機,用飛機、火箭向雲中播撒乾冰、碘化銀、鹽粉等催化劑,使雲層降水或增加降水量,以解除或緩解農田乾旱、增加水庫灌溉水量或供水能力,或增加發電水量等。中國最早的人工降雨試驗是在1958年,吉林省這年夏季遭受到60年未遇的大旱,人工降雨獲得了成功。

今年旱情不容樂觀

記者從中國氣象局獲悉,7月下旬至10月4日,長江中下游地區由於受持續高溫少雨的影響,氣象乾旱迅速發展;截至11月13日,江西、安徽大部、江蘇大部、浙江大部、福建、湖北東南部等地有中度至重度氣象乾旱,其中安徽中東部和南部、江蘇南部等地為特旱。

7月下旬以來,七省中度及中度以上氣象乾旱日數平均有53.1天,較常年同期偏多30.7天,少於1966年(60.0天)和1978年(59.0天),為1961年以來歷史同期第三多。

人工降雨引發暴雨?把握“天機”的妙法你知道嗎?

“從氣象乾旱角度而言,今年長江中下游地區的伏秋連旱還是非常嚴重的,為近40年來最重。”國家氣候中心氣候服務室首席葉殿秀解釋稱,由於7月下旬以來,我國中高緯地區基本維持“西低東高”的偏緯向型環流,冷空氣活動不活躍,長江中下游地區氣溫較常年同期偏高。

同時,低緯度地區的西太平洋副熱帶高壓整體偏強,位置偏西,但分為東西兩段,我國東部及近海地區對應低層的異常氣旋性環流,其西側的偏北風距平控制著我國長江中下游地區,不利於來自熱帶的水汽向北輸送;而來自孟加拉灣向北的水汽輸送路徑偏西,導致長江中下游地區成為顯著的水汽輻散區,降水持續偏少。環流的長時間異常造成持續的雨少溫高,從而導致乾旱持續發展。

葉殿秀表示,這種乾旱現象屬於極端氣候事件,與全球變暖等更大尺度的氣候問題沒有直接聯繫。但是全球變暖會改變大尺度環流格局,進而影響不同區域極端天氣氣候事件的發生規律。

應對旱情,人工增雨及時出招

當前,乾旱已造成旱區部分地區農作物受災,淮河以南秋種工作進展緩慢,不利於已播作物苗期生長;江西中北部柑橘種植區普遍遭受乾旱、高溫危害;江蘇麥子播種、播後出苗和油菜移栽後的醒棵等受到一定影響。

乾旱造成部分江河湖庫水位明顯下降。11月3日衛星監測顯示,鄱陽湖主體及附近水域面積為983平方公里,較歷史同期(歷史同期多年平均為1913平方公里)偏小近5成。此外,乾旱還導致旱區森林火險等級高。衛星監測顯示,旱區火點個數較常年同期偏多。

人工降雨引發暴雨?把握“天機”的妙法你知道嗎?

中國氣象局應急減災與公共服務司巡視員李明媚表示,針對當前嚴重旱情,氣象部門還將密切監測天氣形勢,強化預報預警服務,為農業農村部等部門及時製作報送乾旱氣象服務專報等;上下聯動,由國家氣象中心聯合多地農業氣象中心製作實況及預報產品;積極開展人工增雨作業,為應對乾旱作為重點任務精準發力。

以江西為例,11月以來至16日,氣象部門已組織全省開展人工增雨抗旱和降低森林火險作業83次,發射火箭彈192枚,燃燒碘化銀焰條25根,累計影響面積2.25萬平方公里,增雨量約1.21億噸。

總體來看今年氣象乾旱過程範圍廣、持續時間長、強度強,各地仍需抓住有利時機實施人工增雨作業。據瞭解,目前,各省、市、縣三級人影工作人員待命就緒,作業小分隊做好了充分的準備工作,隨時出動捕捉作業時機。

經濟日報經點科學工作室出品

記者:郭靜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