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英國稱霸世界,而不是歐洲其它列強?

有人說是運氣,如英國的煤儲藏,滿地都是,德國工業革命時的能源就靠砍樹,把深林砍光了。美國雖是反了,但好歹是一家人,它的奴隸制基礎的棉花產業和英國紡織業那是真的雙贏,一下子把大家甩下了。

有人說體制,如國家機構(institution)和法制,有人說是啟蒙思維,如洛克的權力、契約論,和國會對王權的限制結,結果新興中產不僅有做生意的自由,還有財產神聖不可剝奪的權力,包括生命、財產、稅收代表權。

有人說是得益於英國是最早資本主義起源地之一,伏爾泰對英國形形色色不同宗教的人能找到一個共同的語言,金錢,而不是為了你的上帝不是我的上帝而打打殺殺就極其欽佩,有了共同利益,財富,宗教寬容也隨之而來。

英國的公司法,集資手段,銀行股市雖然步荷蘭後塵,但不僅超過荷蘭,縱觀當時的世界,沒什麼地方有的。

有人說是英國有福氣,一個大島國,別人想入侵都不容易,更有舉世無雙的海軍,有了它,貿易暢通無阻,資源市場都得以開發保護,該自由的時候保護自由,該衝進你的市場的時候衝進你的市場,該殖民的時候殖民,競爭對手還都被扼制,一碗飯用不著分。

這類原因,還有其它的,都是原因,問題是給英國稱霸找一個或幾個原因都說不清,其實最關鍵的還是要看英國的歷史。

如果你用的是馬K思人類歷史科學觀,而腦子裡都是中國歷史,那理解歐洲封建社會怎麼想都想不通的,因為馬K思不懂,他的說法整個是錯的。

歐洲以前國王其實很慘,跟中國皇帝根本是兩類人,只是個領頭人(first among equal),國王得不停巡視,既是示威,也是籠絡收買,封建人與人的關係是一層層的,用秦暉的語氣,就是你只知道、服從你的主子,而不知道、不服從你的主子的主子,所以一個將軍是不會聽國王的話的,他只會聽諸侯的,一個騎士不會聽諸侯的,只會聽將軍的。

法國人統治英國很長時間(不是法國統治英國,獨立開來的),諾曼人過海征服英國,宮廷說的話是法語,而不是英語,直到亨利四世、五世幾百年後才重新說英語。

但這王權一開始很脆弱,導致英國產生了影響整個人類歷史的大憲章。大憲章你唯一要知道的核心,就是建立了英國王權孱弱的國情,這貴族與王室之間的爭鬥是英國壯大的基礎,但別忘了那壯大花了六七百年時間。

一開始,英國一點生氣都沒有,貴族和國王之間是拉鋸戰,而且王權是靠兒子繼承的,沒兒子,王室都覺得岌岌可危,可是兒子太多,如愛德華三世,王室間相互傾扎,篡權的就沒完沒了,英國史上“玫瑰之戰”就是今天《權力遊戲》的背景,結果英國上上下下刀光血影,一切都是權力的結構。

可以說王室一直沒停過想收回王權,就是做不到,這一狀況直到旁系亨利七世奪權才結束,當時大家真是殺怕了打累了,亨利七世善於心機,大家算是希望有一個強大的王室,穩定的社會環境,開始厭惡戰爭,英國才開始沒那麼動亂。

可是即使他的子孫亨利八世,瑪麗和伊麗莎白一世用盡渾身招數,王權權力空前,英國也沒有恢復王室對國家的絕對控制。

之後王權落入蘇格蘭旁系(斯圖亞特王朝,House of Stuart),還是沒有那個國王不是日日夜夜想著如何奪回絕對王權的,結果先是克倫威爾專制,然後光榮革命,貴族和隨後取代貴族的中產徹底打垮王權,成了君主立憲。

為什麼英國稱霸世界,而不是歐洲其它列強?

這一漫長的過程造就了的英國法律體制,這一切不是幾個聖賢用啟蒙理性的大腦坐在書房裡想出來的,而是貴族中產跟王室鬥,在大家都沒有絕對力量的環境下妥協的結果。

幾百年的積累,英國鬆懈的社會結構讓無數有能力的人各展神威,而不是依賴中央集權計劃經濟,結果看不見的手讓資本主義在英國開花結果。

大憲章其實並沒有給大家君不君則臣可反的依據,而是當貴族權力被侵犯,王權又不太強盛,其它貴族有個藉口一塊兒造反,不會被砍頭。

不過你要是用現代思維想法,以為(古時)寫進憲法就是神聖不可動搖的,那是大錯特錯了,在英國如果王權足夠強大,那麼憲法也是可以改的,因為你不改,我就殺了你。

可歷史就是那麼一回事,在發現新大陸以前,英國很窮,召集一支軍隊是要錢的,打仗的都是農民和少數騎士,沒錢誰給你打?

王室就沒機會強大,國庫稍一有點積蓄,又出來了個楞楞的國王要立軍功,連和平時期亨利八世也要摻乎一手,結果反而欠一屁股債,結果貴族和上層更加勒緊稅收這一套在國王脖子上的繩索,王室是怎麼掙扎都沒用。

然而這只是第一個因素,第二個,是英國的宗教改革。新教改革起於教會道德上的破產,新教倫理卻是被壓制,非貴族的社會里少數精英給自己爭權力的口號,這才是新教。

尤其是加爾文教義的核心,也難免這種思維盛行於荷蘭英國。不過上帝青睞有錢人只是一種說法,機緣卻是亨利八世沒兒子。

不孝有三無後為大,上面提過國王無子嗣是最大的不孝,亨利八世沒兒子,要離婚再娶,但教會不同意,為了兒子,亨利八世寧願打倒英國教會,但又不是那麼容易,於是他就跟一部分貴族和新興中產聯手(地主、商人、財主)。

上面提起有人說到英國國情(個人、權力、體制、法律)是資本主義在英國如魚得水的原因,在今天這也是你聽到的解釋,但蠻不是那麼一回事。

不久前兩個經濟歷史學家在挖掘數據後發現最關鍵的是亨利八世“宗教改革”帶來的土地改革,所謂改革,就是為了壓制教會而把它的土地強行充公,分發給那些為亨利八世賣命的貴族和中產。

當時教會擁有大量土地,這是個歷史性的財富轉移,而且是革命性的,就是說用的是暴力(法國大革命也把教會土地充公)。

財富從一部分手裡移到了另一部分人手裡,用於有建設性的生產,才是資本主義在英國起飛的原因。

歷史上的飛躍,不論在那個社會,都是建立在一大堆屍骨的基礎上的,而且英國一兩百年的資本主義,不是今天的“自由資本主義”,而是公私聯盟下,殖民性的資本主義。

在貴族與王室爭奪權力之間的老百姓既不希望國王太嚴厲,也希望有個國王,這種情劫一直延續到今天,王室的存在,實質性的還是象徵性的,給英國帶來、保留了一種向心性,一股能把大家團結在一起的力量,給大家一個國家的歸屬感。

早期英國的殖民者,包括來美國的,時時不忘國王的恩典和祖國這個強大後盾。

對比之下,法國和西班牙王室強大起來以後,對國家的控制是絕對的,宗教改革基本沒成功,愈加窒息,結果處於歐洲中心的法國在政教高壓下走向另一個極端:法國大革命和極端民主思維的產生,在邊緣的西班牙則走向衰亡。

荷蘭雖有資本主義精神,但是一團散沙,大家只有在有一個共同敵人時能共同對外,否則大家吵吵鬧鬧,甚至動刀動槍,形不成勢力。

德國不統一(直到1871年俾斯麥才完成大業),缺乏一箇中央有向心力的權力機制,急於工業化的結果邁向了國家資本主義,成為日本的模範。

歷史上英國國內缺乏一個壓倒性的政治勢力,結果反而形成一個競爭的環境,加上英國人的務實無情,新興的勢力不會被扼殺,才是英國稱霸原因,這在全世界都是獨一無二的。

歲月悠悠,歷史輪迴,關注分享留下你的記憶!

寫歷史比較敏感,難以把握,防止失聯請關注!



橫掃德國的蘇軍裝甲兵元帥:卡圖科夫

蘇軍衛國戰爭初期為什麼會慘敗?



日俄戰爭:日本崛起成為大國之戰的啟示

蘇聯國家安全委員會全委會(KGB)簡介

二戰日德兩軍的命門:石油

蘇聯軍史資料:蘇軍的政委和政治機關

衛國戰爭時期的蘇軍指揮系統

第一次世界大戰導火索:薩拉熱窩刺殺事件(下)

第一次世界大戰導火索:薩拉熱窩刺殺事件(上)

德意志簡史

鮮為人知的波蘭流亡政府歷史

助紂為虐 斯大林打手貝利亞等人的下場(圖)

歷史機會稍縱即逝 兩德統一30年回顧

幸福的蘇聯兒童

國家對決:德蘇二戰中慘烈的廝殺

克格勃的魔鬼教材:一本在美國引起震撼的教材 裡面有什麼內容?

王康專訪:蘇聯大清洗數字驚人,和平年代的自殘(圖)

美蘇在格拉納達的較量(六)

美蘇在格林那達的較量(五)

美蘇在格林那達的較量(四)

美蘇在格林那達的較量(三)

美蘇在格林那達的較量(二)


美蘇在格林那達的較量(一)

蘇聯在79年自衛反擊戰中的表現

二十年前那場沉靜的世界大戰(三)

二十年前那場沉靜的世界大戰(二)

二十年前那場沉靜的世界大戰(一)

他19歲駕機直飛莫斯科 蘇聯3百將軍撤職(組圖)

柏林牆的歷史由來



蘇聯解體到底是災難還是好事?

20世紀最寶貴的間諜 他的情報價值100億美元(圖)

希特勒納粹德國發展簡史(下)

希特勒納粹德國發展簡史(上)

里根是如何“推倒柏林牆”的?誰不同意?(圖)

朝鮮戰爭爆發的第一天發生了什麼?

謊言的代價:《切爾諾貝利》

肯尼迪的敗筆——豬灣事件

帝國墳場:阿富汗

以色列空軍—主宰中東天空的王者!

俄羅斯的版圖擴張歷史

美國對外戰爭簡史

驚魂動魄13天:“古巴導彈危機”揭秘

辮子教授辜鴻銘


血灑南苑的將軍佟麟閣與趙登禹

西南聯大的遷徙之路

文化漢奸:林柏生與胡蘭成(下)

文化漢奸:林柏生與胡蘭成(上)

往期文章(九)

往期文章(八)

往期文章(七)

往期文章(六)



往期文章(五)

往期文章(四)

往期文章(三)

往期文章(二)

往期文章(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