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画家张大千所藏陈洪绶、石涛、金农等人的绘画精品欣赏


张大千是著名书画家、鉴赏家、收藏家和作伪高手。上世纪二三十年代,他以唐寅、陈洪绶、石涛和八大山人等明清画家的作品为主要收藏对象;四十年代之后,则尤其关注五代宋元名迹。他自身的创作也明显受到这些藏品的影响,开始出现新的面貌。

明代成化三年杜琼纸本水墨叠岭松溪图轴。杜琼此图远景主峰高耸,中景沟壑纵横,近景从林掩映。一高士林下策杖,童子携琴相随,是明代文人画的典型图式。

杜琼,字用嘉,号东原耕者、鹿冠道人、江苏吴县人。他的山水画宗法五代董源及元代王蒙,以干笔细皴为主,略施淡墨渲染,是“吴门画派”形成时期的重要画家。

明代陈洪绶纸本设色右军笼鹅图轴。陈洪绶,字章侯,又名莲子,一名胥岸,号老莲,别号小净名,晚号老迟、悔迟。崇祯年间召入内廷供奉。明亡入云门寺为僧,后还俗鬻画为生。

陈洪绶擅长表现文学题材、历史典故方面的内容,以流畅富于变化的线条塑造生动的人物形象,中晚年作品中形象夸张,采取变形手法,风格鲜明。同时兼善花鸟题材,设色典雅清丽,富有装饰性。

清代龚贤纸本水墨秋林书屋图轴。龚贤又名岂凯,字半千、半亩,号野遗,又号柴丈人、钟山野老。江苏昆山人,寓居金陵。与同时活跃于金陵地区的画家樊圻、高岑、驺喆、吴宏、叶欣、胡慥、谢荪等并称“金陵八家”。

龚贤以山水画见长,画山石树木以中锋用笔,笔力雄厚,擅长用积墨法繁复皴擦点染,强调墨色中的细微变化,作品有“黑”、“白”两种风格,特点鲜明。

清代康熙二十九年石涛纸本设色长安雪霁图轴。石涛此图山峦层叠,绘雪后山景。右侧画山下河流,左侧山势蜿蜒曲折。近景松树枝干分明,远山层林则多以横点概括。山林中有一茅屋,内有一高士抱琴赏雪。

全图苍茫浑厚气象万千,留白处自然灵动,在壮丽的气氛中也不乏生动自然之趣。

清代康熙二十九年石涛纸本水墨高士临溪图轴。石涛此图远处高峰突耸,中部山峦起伏,近景水流平缓,纯用水墨画成,笔法洗练,墨法酣畅淋漓。

石涛,原姓朱,名若极,小字阿长,别号大涤子、清香老人、苦瓜和尚、瞎尊者,法号有元济、原济等。广西桂林人。明靖江王朱赞仪十世孙,朱亨嘉之子。因国变出家为僧。后入北京结交上层官员,以书画作为交际工具。晚年定居扬州,以卖画为生。

清代康熙三十五年王原祁纸本水墨仿云林山水图轴。王原祁擅画山水画,以黄公望为宗,偏好干笔焦墨,层层皴擦,用笔沉着,自称笔端有金刚杵。与王时敏、王鉴、王翚并称“四王”,是“娄东画派”核心人物。

王原祁,字茂京,号麓台、石师道人。江苏太仓人。康熙九年进士,官至户部侍郎,人称“王司农”,以画供奉内廷。

清代康熙三十六年石涛绢本设色荷花紫微图轴。石涛此图上部绘紫薇花,下部绘盛开的荷花。紫薇花以没骨画成,荷花略以淡墨勾画荷叶叶筋。右上侧以行书题诗一首。

此图原为著名藏书家严谷生所藏。严氏字式诲,陕西渭南人。章士钊、张大千、于右任等当时著名的文化名人都曾到其藏书楼借阅古籍。张大千与其交往甚密常有作品相赠。

清代康熙四十三年石涛绢本设色送春图轴。石涛此图以巨幅描绘山林草木楼阁降水,意境辽阔。笔法潇洒洗练,苍老稚拙。

公元1697年左右,石涛在扬州兴建“大涤草堂”,借此表明自己试图洗涤为名利奔波的内心世界。但事实上,晚年定居扬州的石涛有着更为实际的考虑,他与扬州名流交游雅集,并应诱人的需要,创作了许多尺幅巨大的作品。

清代乾隆二十七年金农纸本设色双钩竹图轴。金农此图以墨笔双钩画竹,利用竹子枝叶之间的疏密错落,形成一种和谐的视觉效果。作品用笔奇拙,凝练厚重,是其典型画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