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恰同學少年》書評

民國初年,風起雲湧。彼時毛澤東在農、兵、學、商四個行當皆混過水,蔡和森從少爺變作街頭擦鞋工,他們等人貧而好學,窮且益堅。就在他們為學費而苦惱的時候,湖南第一師範學校為普及國民教育,決定這一年免費招生,於是一幫有志青年得意匯聚在這所大師雲集、人才濟濟的千年學府始影響了他們一生的讀書生活。

修身以立志為先

說到立志,在一節修身課上,楊昌濟老師問一些同學的志向,羅學瓚的志向在於為國為民、捨身成仁;身體瘦弱的易永畦的志向是做一名關雲長那樣的大將軍;而毛澤東同志對自己的未來尚一片茫然,但他一直上下求索著......

那個時代,社會動亂,民生凋敝,有志青年皆以國家為己任,國家的前途正是他們為之終身奮鬥的目標。

巾幗不讓鬚眉

“男兒努力蔚為萬夫雄”這句話也適合形容書中的女性。向警予、陶斯詠兩位姑娘雖出身富貴人家,但思想新派,不受封建禮教束縛。在得知一師招生消息後,她倆也冒名參加了考試,一顯身手。向警予對窮書生蔡和森產生了感情,並且始終與他平等來往;陶斯詠對毛澤東產生了情愫,追隨他加入讀書會,她還反對父親給她包辦的婚姻。 楊昌濟的女兒楊開慧受家學影響,富有膽識,也很可愛。趙一貞和劉秀秀雖然出身寒微,卻她倆都忠於愛情,不過她倆的不同結局告訴我們愛情和是非不是兩碼事,愛一個人也要看這個人是什麼樣的人。

時勢造英雄

毛澤東在湖南第一師範求學時,對於非社會學科提不起興趣,便也不願花費時間在上面。因此社會學科課程門門全優 非社會學科則難以及格,被老師稱為“獨擅專長的怪才”。在那個時代,毛澤東要幹出一番大事業,確實可以不必要是個通才,也許這就是時勢造英雄叭。但這個英雄也開創了一個新的時代,兩相成全。

師恩重如山

在一師,有一批以教育救國為信念的老師,他們識才、愛才,譜寫了一段段不朽的傳奇。板倉楊昌濟先生坦言自己的志向是願得一二良才救治百年積弊的中華,他對毛澤東的賞識與器重影響了毛澤東的一生,造就了一代偉人;一直不喜毛澤東文章中鋒芒畢露缺點的國文老師袁吉六一次次降低毛的作文分數,恨鐵不成鋼,意欲使其有所改觀,毛卻與袁先生在課堂上就分數問題爭論起來,毛醒悟過來後,袁門立雨,此後做文章追求平實穩重、凝練含蓄,作文進益很大;校長孔昭綬作為一師的一把手,在斯文敗類湯薌銘要求全校師生寫中日親善徵文時,他決定冒險一搏,重新起草關於五七國恥的徵文啟示,為此險些喪命,被迫流亡海外,其深明大義於此可見。

誰主沉浮

毛澤東此人性格張揚過甚,倔強有餘而自控較差,蕭子升、蔡和森二人則比較謙和謹慎。而毛澤東最大的優點在於他感想敢做,是個行動派,特立獨行者。他主張文明其精神,野蠻其體魄,強調體育鍛煉。他本人常常在雨天鍛鍊,徒步遠行,還自創毛氏六段操。驚動民國的逆書大案也是毛澤東首倡 ,他真不愧為“萬夫之雄”。最可貴的是,他們性格如此不同,卻可以不計較而成為志同道合的朋友。

該書根據同名大火的電視劇改編而成,展現了一代偉人年輕求學時期的故事 ,不同於當今很多無病呻吟的作品,該書立意高遠,文風古雅,讓讀者從中獲得了無窮的感染,得到了精神上的洗禮。

民國遠去,但那個時代留給我們的財富永存我心。

圖片描述

《恰同學少年》書評
《恰同學少年》書評

陶斯詠

《恰同學少年》書評

毛澤東與楊開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