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乎熱門:3個真實故事,告訴你30多歲成功轉行,是種什麼體驗?

知乎熱門:3個真實故事,告訴你30多歲成功轉行,是種什麼體驗?

知乎熱門:3個真實故事,告訴你30多歲成功轉行,是種什麼體驗?

文|新精英生涯

當我們面臨轉行時,是種什麼感覺呢?

就好像你在爬梯子,突然發現此刻竟然已經到了梯子的頂端。這還不是最可怕的,最可怕的是你發現爬了這麼久,梯子搭錯了牆!

扎不扎心?

這時候,你該怎麼辦?

要麼,就在那兒趴著,別動!做好被後面年輕人踩肩膀的心理準備。

要麼,換個牆,繼續爬唄!

當然,我們都知道,30多歲轉行,總會有很多顧慮:

1. 試錯成本太高,無法捨棄現在擁有的東西

2.對前途未知,沒有勇氣重新開始

3. 上有老下有小,太大的改變,還要面對家人的反對意見

隨著年齡的增加,改變的成本確實越來越大。

知乎上關於“轉行”,我們會看到關注量最多的問題是這樣的:

你是如何轉行的?轉行容易嗎? 關注12W+,瀏覽2185W+

零經驗的人都是怎麼轉行的? 關注23460,瀏覽420W+

30 歲轉行是一種怎樣的體驗?應如何應對? 關注23100+,瀏覽660W+

轉行真的窮三年嗎? 關注21646,瀏覽480W+

……

我們在問什麼?想獲得怎樣的答案?

我們想尋找一種確定感,因為這樣可以降低成本。

我們也採訪了3位轉行成功的夥伴,一起來看看:

知乎熱門:3個真實故事,告訴你30多歲成功轉行,是種什麼體驗?

轉行窮三年?因為你沒看到自己的優勢,也沒讓企業看到你的價值。

知乎熱門:3個真實故事,告訴你30多歲成功轉行,是種什麼體驗?

Q: 35歲+轉行來得及嗎?

A: 來得及,我還拿到了比自己要求更高的薪水。


有一天跟現老闆喝酒,酒過三巡,藉著酒勁,我問:老闆,當初為什麼選我?有那麼多更年輕的面試者?

老闆說:“首先,你的經歷讓我看到了你的穩定性;其次呢,是你對自己的優劣勢,認識的非常清楚,自我定位很明確,這一點我比較欣賞。”

我有10多年醫藥行業經驗,但是後面處於溫水煮青蛙,不敢跳、不敢轉、更不甘現狀的狀態!

35歲+,是“中年危機”的“最佳年紀”,可想而知轉行壓力有多大。

而老闆看重的,自我認知清晰的部分,是我學習了生涯規劃之後,對自己當前的生涯階段、能力、資源等方面進行了詳細的盤點,才在面試時,更加準確地傳達給老闆。

我還用“生涯四看”確定了自己 的轉型方向。

除了向上晉升之路外,我至少還有其他三種可能:

如果往深走,我可以有機會成為一名質量管理專家;

往左右選擇的話,我可以選擇切入到相近的醫療器械、保健食品、化工等行業,重新喚起職業激情;

如果從興趣出發,我還可以利用業餘時間慢慢餵養我的寫作興趣。

通盤考慮後,我轉行到了醫療器械行業。

3點提醒:

1. 轉行前,要對自己過往的經歷做一次全方位盤點。包括優勢、能力、資源、價值觀等,確定方向。

2. 用“生涯四看”——更全的視角看到自己的可能性。

3. 不要給自己設太多心理限制。成功轉行的關鍵是讓目標企業看到你的價值。

知乎熱門:3個真實故事,告訴你30多歲成功轉行,是種什麼體驗?

職業轉型沒有你想象的那麼簡單,也沒有你想象的那麼難。

知乎熱門:3個真實故事,告訴你30多歲成功轉行,是種什麼體驗?

我是名自由職業者,做生涯諮詢和培訓,諮詢費從一開始的199元到現在收費1999元,翻了10倍。現在也能月入過萬了。

原來的我是一個普普通通的上班族,因為公司的一次組織架構的調整,有了對未來職業發展的思考。

偶然看到古典老師的《你的生命有什麼可能》這本書,也想探索自己的生命有什麼可能!

2016年,我終於做了一個改變我人生軌跡的決定——報名生涯規劃師課程。學完之後開始踐行——做公益諮詢。這種能量滿滿的愉悅感,完全打破了我原來按部就班的工作狀態。

2017年7月,參加新精英生涯諮詢實戰班,進一步精進自己的諮詢技術。

2018年,學習天賦優勢課程,更全面的瞭解自己。

2018年8月,我又做了一個大膽的決定——辭職,成為一名自由職業者,全身心投入生涯領域。

而我一定會堅持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在生涯教育這個領域,度過一生!

知乎熱門:3個真實故事,告訴你30多歲成功轉行,是種什麼體驗?

32歲,再次迷茫,我用5個月確定了方向!

知乎熱門:3個真實故事,告訴你30多歲成功轉行,是種什麼體驗?

2019年,32歲,我拿到了美國註冊管理會計師證書。

可我突然就迷茫了,你能明白嗎?


那種經歷了千辛萬苦拿到結果後的失落和迷茫感。看著那張滿是英文的證書,我知道這不是我想要的。

讀了《你的生命有什麼可能》,看到古典老師玩兒樂隊、騎行到北京、自稱古少俠、辭去高薪工作,把自己的生命活的肆意綻放,就彷彿看到那個未曾綻放的自己,年少時的夢想被再次激活。

我也曾夢想成為戰地記者,想去學武術,後來它們成了我青春期的“中二病”表現。

但10年前,我曾有過一個靠譜的夢想——成為職業規劃師,因為沒有經驗和途徑被擱置了。而這個夢想在2019年實現了。

今年5月,我連報了新精英的基礎班和實戰班,度過了感覺最短暫的六天兩夜(基礎班不需要住宿),認識了四位新精英的老師,鏈接到一群同頻的夥伴,真正感覺到了同好在側、未來可期!

我用不到5個月的時間,將所學的知識變現了。

我認真的想成為一名生涯規劃師,這條路我已經開始了。

十年後,我希望能對今天的自己說:感謝你這十年的努力,你做到了!

這個時代充滿了不確定,但有一點是確定的——我們一定會不停換工作。

所以,無論你現在多大年齡,做好“轉行”準備。

而我們面臨轉行,最大的焦慮無非就是那個“萬一錯了呢”。

是的,“萬一錯了呢”,即使我們看了這麼多轉型成功的案例,說到底那是別人的故事,你有你的故事情景,無法完全套用,更沒人告訴你“這麼做一定可以”。

那麼,如何應對“萬一錯了呢”?

我能想到的最好方法是LinkedIn 創始人裡德·霍夫曼提出的職業規劃理論:ABZ計劃。

A是指你的主業,也就是你目前從事的工作。

B是從你的興趣出發,發展而來的副業。當A出現危機時,B可以頂上。

比如,《三體》作者劉慈欣曾是電力工程師,業餘時間寫寫小說,現在也只需要抱著電腦滿世界“玩”,可以坐在海邊寫小說。多爽!

再比如歌手毛不易,曾是一名護士,下了班在出租屋裡寫寫歌,當機會來臨時,成功轉型成為許多人喜歡的歌手。

Z是最穩妥的後路,一筆存款、投資、房子、保險等。它的作用是,假設A和B都失敗了,你不至於走投無路,它的存在或許還可以讓你重頭來過。

擁抱變化,不停學習,是對自己最大的負責!

所以,你做好轉行準備了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