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舔石头探知地下水信息女博士:只是一种“土办法”主要靠仪器

11月19日,一张女博士靠舔石头判断地下水深度、含量等相关信息的照片引发网友关注,很多人提出质疑,仅靠舔石头就能辨别出地下水信息,岂不是太神奇,这样的方法真的会有用么。

北京青年报记者20日,联系到了照片中的山东省地质调查院研究员、地质工程博士杨丽芝,她告诉北青报记者,被拍这张照片时,自己正在进行打井找水作业,舔石头是为了探知当地含水层和含水量,只是一种凭借经验的“土办法”,而真正需要进行打井等作业的时候,还是需要专业的设备和仪器。

靠舔石头探知地下水信息女博士:只是一种“土办法”主要靠仪器

用舔石头探知含水量 凭经验总结的“土办法”

北青报记者20日联系到杨丽芝,她告诉记者,那张照片是他们在野外作业时同事拍摄的,能火起来还是感到非常意外的。

“用舌头舔石头主要是为了大概了解含水层的大致位置以及含水量的多少,地球上有许多石头,但不是每种石头里面都可以找到水。在打井过程中,舔石头是一种直接、快速的找水方法,”杨丽芝说,“比如舔石灰岩时,结构粗的湿印会很快消失,含水性可能会好些,而颗粒细的结构致密,湿印会消失慢些,含水量可能相对少一些,尤其是含泥量比较多时,会沾舌头,可能含水量更少。”

杨丽芝说,野外是找水工作的主战场,但一些大型设备很难及时运送到现场,此时舔石头便成了确定含水层和含水量的最佳方法,而这个方法是杨丽芝根据经验总结出来的。“这属于在教科书上学不到的技能,”她说,“主要是在平时找水过程中不断积累,工作时间一长,也就会了。算是从实践中得来的一种技能吧。”

杨丽芝告诉记者,这种方法也并不是任何情况都能适用。“毕竟这个方法是单凭个人的感知来判断,而实际的含水量是很多因素影响下的结果,所以严格来说,舔石头只是一种辅助方法,不能准确地探测含水量。我们找水的主要办法有很多,比如用放大镜看石头的结构,或拿到实验室进行测试石头成分和纯度。”

问及担不担心用舌头舔石头会造成身体不适时,杨丽芝表示没有这个担心,因为一般舔的石头都是比较干净的。

靠舔石头探知地下水信息女博士:只是一种“土办法”主要靠仪器

做地质工作31年 帮村民打井找水

杨丽芝告诉北青报记者,自己是1988年开始从事地质方面的工作,今年已经是第31个年头了。

回想起当初在大学选择地质学院的时候,杨丽芝说这是在她小时候埋下的种子。杨丽芝出生于湖南,在她还是几岁大的时候总是能看到地质队找石油的场景,望着地质队员们忙碌的身影,她心里不由得羡慕地质人员四海为家的工作状态,也慢慢坚定了对地质工作的喜爱,于是在大学里正好顺应学校的鼓励,选择了地质学院,结果一干就是三十多年。

杨丽芝刚开始的工作是打井找水,后来也干一些污染评价、找温泉等方面的工作。过去的条件不太好,无论是交通还是设备设施都非常落后,但更多的工作需要在野外开展,这就需要杨丽芝深入野外。“每次去野外都要步行和爬山,一去就是好几天,折腾下来真是腰酸背痛,”杨丽芝说,“但现在的条件改善了许多,也不太用担心这些了。”

除了刚开始的困难,地质工作带来的更多是喜悦和感动。据杨丽芝介绍,有一次在一个极度缺水的山区里打了一口200多米的井,井里出来的水特别多,水质也特别好,村民们都高兴的不得了,尤其有一位快80岁的老大娘,不仅送来苹果,还唱歌给大家听。

靠舔石头探知地下水信息女博士:只是一种“土办法”主要靠仪器

儿子和母亲上同一所大学毕业后从事地质工作

杨丽芝的工作占据了她生活的较大部分,有时候一出门就是好几个月,陪伴家人的时间少了,这使得杨丽芝心里有些失落和遗憾,但她的儿子从小就特别理解杨丽芝的工作,很少哭闹。甚至在选大学时,选择了母亲的母校中国地质大学。

尽管杨丽芝没有刻意要求儿子,但儿子毕业后也从事地质方面的工作。“也许是我儿子小时候会跟我一起去野外工作吧,当时他就对这些设备、器材特别感兴趣,像流速仪、放大镜之类的,同时跟我一起学习了不少知识,所以也明白地质工作的意义。”

杨丽芝说:“我想这很大程度也是受到我的影响吧,平常被他叫成‘师姐’还是挺有趣的。”

(北青报记者 付垚 实习记者 杨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