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秀避難“九龍口”的傳說故事 (文

一天,劉秀騎馬挎刀,被王莽帶兵追殺至南陽九十九里處,忽然面前出現一條 巨大的青牛擋住去路,牛說:“劉公哪裡去?”,劉公不知誰在說話,但見青牛擺擺尾巴又說:“我是天庭牛魔王,玉帝派我來救劉公”,劉秀看著身後王莽的追兵,心急如焚,說後面追兵這麼多,我該怎麼辦?於是牛魔王伏下身子說:“你快從我背上跳過去”,劉秀聽吧不由分說,揚鞭縱馬,從牛背上跳了過去,剎時間青牛長高,擋住了王莽追兵。青牛化為連綿群山,這就是我們現在所說的“伏牛山”。劉秀縱馬跳過大山,從山頂滑行山下,山下便是現今宜陽縣張午村,山下岩石被馬蹄踏出兩個深坑,山坡被馬蹄劃出兩道劃痕,後人謂之“遛馬崖”。

劉秀避難“九龍口”的傳說故事  (文/陳耀群)

劉秀騎馬奔馳,繼續前行,走沙灘過洛河,來到魚泉村,當時人困馬乏,劉秀心想,天要亡我。失望之時,忽見遠方一白鹿飛奔而過,於是劉秀驅馬追趕,忽然間白鹿不知去向,卻見一泓清泉,呈現眼前,引人口渴,劉秀下馬飲水,只覺泉水甘甜,飲後精神振奮,劉秀自言,真乃神水也,此泉滋潤百姓,長流不息,從此當地人稱“白鹿泉”。至今仍水源旺盛,泉水清澈見底,繼續淌流在今魚泉小學門口。

劉秀飲泉後,精力充沛,策馬西行,北拐至西石村杜渠九龍口,忽聞王莽追兵又至,劉秀急中生智,隱藏於九龍口下土洞內。王莽追兵至此,四處搜尋,不見人影,轉身繼續北上,追至王馬村,問村人是否見一個騎馬的將軍模樣的人經過,村人說未見,於是王莽埋鍋造飯,養精蓄銳,飯後王莽又折回九龍口,還未見劉秀,於是回王馬村帶兵向北,後來人們就把王馬村改成王莽村。劉秀等王莽北上之時,趁機繞道至高村,緊急中見四處無路,劉秀長嘆道:天要絕我,到頭矣。於是高村古稱“到頭”,後人覺的不好聽,將“到頭”改為“道頭”,後改為“高村”。劉秀怕王莽追上,急不擇道,直奔高村北,遠見一村莊前有一農夫正在犁地,劉秀前去問路,忽聽戰馬嘶鳴,王莽又至,劉秀急忙中甩開戰馬,伏臥犁溝,懇請老農行犁掩身,農夫救得一代帝王。王莽找人不到,於是率兵直奔長安。劉秀起身謝過老農,繼續趕路。事後劉秀稱帝,特賜村名“掩犁溝”(今演禮溝)。

劉秀避難“九龍口”的傳說故事  (文/陳耀群)

劉秀大難不死,驅馬南行,奔赴綠林赤眉軍駐地三鄉驛北坡,接受綠林赤眉軍全部兵馬,大宴豪傑,共謀大計。第二天洛陽城內劉秀部將也疾馬趕到,劉秀率領大軍共討王莽,攻克長安,殺死王莽,“新”朝覆滅,東漢建立,都城洛陽,年號光武。後來在三鄉北坡建漢光武廟,以示紀念,北坡俗稱“大廟坡”,光武廟至今仍屹立於三鄉大廟坡之頂。連昌河水常年氾濫,漢光武帝差人建五花寺塔,用塔鎮妖驅邪,現在千年古塔又得以修繕,雖塔身微斜,但屹立不倒,被當地人稱為洛陽的“比薩斜塔”。光武帝劉秀公正賢明,愛民如子,東漢初年社會繁榮,史稱“光武中興”。

武帝避難九龍口,演義佳話傳千秋,公平正義永遠在,世人稱頌萬古留。神奇九龍口成就一代帝王偉業,它的傳奇故事也將永遠流傳下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