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力“大健康賽道” 溫江三醫產業“加速跑”

三醫創新中心裡,康城生物副總經理王欣正和同事們進行新藥的臨床試驗;

珠江新城寫字樓上,藥康生物常務副總經理吳美彤正在指揮大小模型動物研發基地的建設;

公司廠房中,通德藥業總經理李曉琳又來到了車間查看凍乾製劑的生產……

這樣一幕幕快節奏的工作場景

每天都發生在成都醫學城中

他們都不約而同地說

既然選擇了大健康產業的漫漫賽道

就要跑好這場產業發展的“馬拉松”

發力“大健康賽道” 溫江三醫產業“加速跑”

田相和 攝

賽道

選在風口才能跑出新紀錄

2017年7月2日,在成都產業發展大會上,全市統籌佈局建設66個主導產業明確、專業分工合理的產業功能區,全面提升城市能級。

位於溫江的成都醫學城,作為66個產業功能區之一,正是全市醫藥健康產業發展的主陣地。

發力“大健康賽道” 溫江三醫產業“加速跑”

張志強 攝

2019年7月15日,四川省召開縣域經濟發展大會,中共四川省委書記彭清華在會上指出,縣域經濟是特色經濟,要圍繞全省產業體系,找準主攻防向和細分領域,選擇自身最擅長的賽道,在建鏈、延鏈、補鏈、強鏈中精耕細作,堅定不移推動特色發展。

從開始建設,到2015年提出以醫學為“創新中心”、醫藥為“價值中心”、醫療為“需求中心”的“三醫融合”發展理念,再到推動生物技術、醫療人工智能、價值醫療、全程健康、醫藥工業4.0健康產業新技術、新模式、新趨勢的發展,溫江培植醫療產業厚土,將大健康產業作為全域深耕的主導產業,確立了以“三醫兩養一高地”為特色的產業定位。

“作為《四川省縣域經濟發展考核辦法》中劃定的城市主城區,溫江同時承擔著成都‘中優’和‘西控’兩大戰略職責,經濟發展指標權重達到了51%,這意味著溫江同時面臨有限的空間資源壓力和較大的經濟發展壓力。”

隨著《健康中國行動(2019—2030年)》的出臺,我國圍繞疾病預防和健康促進兩大核心,提出開展15個重大專項行動,促進以治病為中心向以人民健康為中心轉變,一個價值16萬億的中國大健康產業市場已經呼之欲出。要在經濟發展的長跑中先人一步,市場前景廣闊的大健康產業正是溫江集產業基礎與未來前景於一身的最優選擇。

2018年初,溫江邀請國際知名智庫波士頓諮詢公司(BCG)協助編制了《成都健康產業功能區規劃》,將溫江“三醫融合”理念再次升級,圍繞生物技術、醫療人工智能、價值醫療、全程健康、醫藥工業4.0全球健康產業五大發展趨勢,確立了生物藥、高端藥械等8個產業門類17個重點細分領域,打造“三醫+”產業體系。

發力“大健康賽道” 溫江三醫產業“加速跑”

2018年,成都醫學城醫藥健康產業主營業務收入241.33億元、連續兩年保持25%以上增長,109個藥械研發成果進入臨床試驗階段。

長跑

堅韌與專注成就優秀跑者

國內大健康產業市場方興未艾,參與大健康產業這場長跑的選手也越來越多,來自房地產、醫療機構、金融機構、科技企業的投資不斷增多,我國大健康產業形成了迅速發展、快速集聚之勢。

在中關村科技園區、上海自貿區、上海張江松江工業園區、蘇州工業園區、武漢東湖新技術開發區等知名高新技術園區中,大健康產業正在不斷聚集。以生物醫藥產業為例,20家在科創板上市的生物醫藥企業中,共有6家來自上海,5家來自江蘇。其中上海產業分佈區域廣泛,蘇州產業區域則集中在蘇州工業園區內。但縱觀全國,以全域之力深耕大健康產業多年的區(縣)僅溫江一家。

對此,自2006年便在溫江的成都通德藥業有限公司總經理李曉琳深有體會。“通德藥業由國企改制搬遷而來,初來時這裡幾乎沒有其他製藥企業。現在,各大製藥企業都分佈在我們周邊,我們還與關聯企業海通藥業推出了海德康聯合平臺,目前有20多種藥物在進行一致性評價,溫江的產業集聚效應已經顯現。”

作為全市醫藥健康產業發展的主陣地,成都醫學城總規劃面積110平方公里。

A區規劃建設醫藥、醫療器械製造4.0工業區,承接醫學研發成果轉化。

發力“大健康賽道” 溫江三醫產業“加速跑”

B區聚焦生物技術、價值醫療、三醫+AI,建設“三醫”研發小鎮。

發力“大健康賽道” 溫江三醫產業“加速跑”

田相和 攝

城市核心區,著力強化生活功能,配套發展精準醫療、特色專科、健康金融、健康管理4大業態,為醫藥健康產業發展提供高品質生產性和生活性服務配套。

發力“大健康賽道” 溫江三醫產業“加速跑”

在溫江,大健康產業賽道上的跑友越來越多。“今年我們計劃總投資5億元,啟動了3個項目,呈現一批校地企協同創新展示場景、科技成果轉化應用場景。未來,我們計劃圍繞環中醫大知識經濟圈建設,結合棚戶區改造,打造全國知名的中醫小鎮。”四川春秋開發建設集團董事長冉仕春介紹,通過與成都中醫藥大學合作,該公司利用閒置樓宇和存量土地打造中醫創新載體。

“生物醫藥是一個高投資、高回報、高風險、長週期的產業,一種新藥可能要花10年時間,投入10到20億的經費進行研發。上下游產業鏈聚集對於生物醫藥公司尤其重要,而在溫江,我們在園區裡就能找到許多合作伙伴。”康城生物副總經理王欣說,“有了同行者,這場長跑我們才能跑得更有韌性。”

目前,成都醫學城已建成投運創新載體129萬平米,入駐“三醫”類企業199家,聚集了藥明康德、科倫、海思科、百裕、博奧生物等龍頭企業。

“隨著入場選手不斷增加,溫江大健康面臨的挑戰越來越激烈,我們將瞄準目標不斷髮力,努力在2035年建成世界知名的健康產業高地。”

賽場

“高配”賽場保障“選手”加速跑

“去年8月簽約後,12月底就完成了項目報規,而原來沒有1年時間是完成不了的。”在成都藥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常務副總經理吳美彤眼中,除了產業的高度集聚,企業的發展更離不開政策環境、經濟水平、人才等核心要素的保障。“這些,就如同賽跑中的賽場一般。”

吳美彤介紹,該公司是國內最大的疾病動物模型供應商,“我們將在成都建設規範化、規模化、標準化的國內頂尖國際一流的藥物研發技術並軌的大小模型動物研發基地。而在動物實驗房的國際認證中,政府對我們的幫助非常重要。”

發力“大健康賽道” 溫江三醫產業“加速跑”

張志強 攝

成都醫學城管委會副主任張荔介紹,為保證項目快速運營,溫江對簽約項目簽訂企業“五同步”和政府“五同時”任務書。政府在土地拆遷、土地供地、施工圖設計、基礎設施保障以及對企業提前審批進行“五同時”要素保障。把如何立項、公司如何註冊,如何完成招投標,方案怎麼設計,如何完成招投標,開工前的工作準備,五個階段製成書面的任務單,使企業一目瞭然。“不僅如此,溫江還要求幹部學產業、懂產業、精產業,每個人都能與科學家對話,切實瞭解企業的需求,切實為企業營造良好的營商環境。”張荔說。

發力“大健康賽道” 溫江三醫產業“加速跑”

張志強 攝

有了良好的營商環境,還需人才的聚集。溫江對人才的吸引力,來自於其宜居環境的生活服務配套。

溫江城市綠化率如今已達到47%,人均公共綠地面積為21.95%平米,北部167平方公里的生態園林面積更是紐約中央公園的50倍。同時,伊藤洋華堂、成都實驗外國語學校、華西醫院等公共服務配套在溫江的佈局和不斷完善,也使溫江更加宜居。

發力“大健康賽道” 溫江三醫產業“加速跑”

“剛剛搬遷溫江時,老員工幾乎沒有願意到溫江工作的,而現在這裡不僅有便利的生活,更有優美的環境,我們許多員工把家都安在了溫江。”李曉琳告訴記者,生活品質的不斷提升,也使企業員工隊伍更加穩定。

發力“大健康賽道” 溫江三醫產業“加速跑”

發力“大健康賽道” 溫江三醫產業“加速跑”

如今,溫江彙集了20餘所高等院校、85個國家級、省部級重點實驗室及研發機構,擁有39位兩院院士和20餘萬科技創新人才。

越來越多人才

正在溫江大健康產業的賽道上鳴槍起跑

一座“國際健康產業高地,

西部創新公園城市”

正築勢成景!

發力“大健康賽道” 溫江三醫產業“加速跑”

劉航 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