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访“解放第一矿”:为支援西柏坡,转移煤矿器材物资达4大卡车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在解放之初,位于河北西部太行山下的井陉矿区,蕴含着丰富的矿藏资源,素有“百年煤都”之称。正丰煤矿就在历史长河中应运而生,见证了中国一个世纪的兴衰和巨变,为支援解放战争、创建新中国做出了巨大贡献,被称为“解放第一矿”、“开国第一矿”。

1912年,时任北洋政府国务总理兼陆军总长的段祺瑞,联合阎锡山、王士珍等,在井陉矿区成立正丰煤矿,推动了当时石家庄一带的工业发展。如今整个矿区现在只剩下一口矿井,也就是年产20万吨的三矿。三矿即当年的正丰矿,现隶属于冀中能源井矿集团。鼎盛时期,三矿有职工6000余人,年产煤130万吨,现在职工缩减到800余人,年产煤20万吨。

从1947年4月之后,作为全国第一个解放的大型煤矿,井陉矿区的煤、电、机器以及大量的技术工人有力地支援了边区的军工生产等工作。

为支援边区的军工生产,晋察冀边区政府决定把矿山的主要器材物资运往平山兵工厂,扩大军工生产能力。矿工们很快组成了550多人的运输队,把大部分的机器设备化整为零,昼夜不停,用马驮驴拉的方式运往平山。

在转移煤矿器材物资的同时,井陉、正丰两矿还将诸多办公桌椅、生活用具,装满四大卡车赠送革命圣地西柏坡,供党中央领导人使用,现为国家一级革命文物。

德国人援建的冶矿烟囱依然耸立不倒,沧桑的纹理仿佛诉说着历史轮回的故事,这已成为煤矿标志性的建筑之一。

废弃的机械似乎在低语着历史的故事,井陉矿区这座典型“因煤而兴”的独立工矿区正面临产业转型发展的问题。

随着煤炭行业日渐衰落,这座百年老矿早已没有了昔日的风采。2015年7月,冀中能源井陉矿区因为资源枯竭关闭了最后一个矿——井陉三矿,矿区挖煤的历史就此画上了句号。

时代变迁,曾经热火朝天的开采景象已不复存在,矿区挖煤的历史也将随着资源的枯竭画上句号。

如今,正丰矿厂还建立遗产保护机构,将工业遗产保护利用融入全域旅游发展格局。

在原三矿工厂的基础上进行改装,打造时代记忆火车驿站,是集住宿、餐饮、工业研学于一体的旅游新业态,由我国1972年制造的蒸汽机火车头与3节绿皮车厢组成。这里是正丰矿凤张铁路运煤专用线起点。凤张铁路运煤专用线全长15华里,直接和绵河南岸正太铁路接轨。矿区煤炭从这里源源不断地运往全国各地,这里是井陉矿区煤炭工业的一份历史记忆。

在位于正丰矿厂一侧的空地上,还建起了赛车谷。以汽车运动为引擎,在充分保护和利用现有工业遗存的前提下,将转型方向聚焦汽车后市场产业。转型后的矿厂也成为了全新网红打卡胜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