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攪局者”德邦快遞轉型陣痛 三季度淨利潤下滑75.7%

“攪局者”德邦快遞轉型陣痛 三季度淨利潤下滑75.7%

“攪局者”德邦快遞轉型陣痛 三季度淨利潤下滑75.7%
“攪局者”德邦快遞轉型陣痛 三季度淨利潤下滑75.7%

快遞市場當前仍處於資本消耗戰,而且頭部企業邊打隱形價格戰邊轉道數字物流,還沒有佔據快遞主渠道的德邦需要進行戰略忍耐,且要更多地藉助資本槓桿。

文|付魁 夏治斌

爭做快遞一線企業是德邦物流股份有限公司(603056.SH,以下簡稱“德邦股份”)的目標。不過,從發展現狀來看,德邦快遞與快遞企業頭部玩家還存在一定的差距。

這一差距從德邦股份自身的財報數據便可見一斑。2019年三季度報顯示,德邦股份前三季度歸屬上市公司股東淨利潤為1.12億元,同比下降75.7%。現金流方面,前三季度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為-0.29億元,同比下降102.38%。

對於德邦業績的下滑,快遞物流專家楊達卿稱,德邦業績下滑有大環境因素,但也是換道期的一個過程。德邦在快運和快遞兩大支柱業務上,快運是德邦的基石支柱,既面臨順豐、中通等跨界加碼的挑戰,也面臨包括壹米滴答、德坤等新模式上行的衝擊。

其進一步解釋稱:“快遞是德邦的跨界支柱,而快遞市場當前仍處於資本消耗戰,而且頭部企業邊打隱形價格戰邊轉道數字物流,這對還沒有佔據快遞主渠道的德邦來說,需要進行戰略忍耐,且要更多地藉助資本槓桿。”

德邦股份相關負責人向《中國經營報》記者表示,由於人力、運輸成本的上升,使得公司的淨利潤有所下降,不過公司現金流充裕,足以支撐目前和未來的發展。

尷尬現實

快運起家的德邦,在2018年7月,將德邦物流更名為德邦快遞,自此入局大件快遞領域,不同於“三通一達”(圓通快遞、申通快遞、中通快遞、韻達快遞)的加盟制,德邦快遞屬於直營模式。

對於德邦快遞的發展目標,德邦快遞創始人崔維星曾在接受媒體記者採訪時直言:“德邦快遞要做一線,不做一線沒法活。”

但公司淨利潤數據卻難言樂觀,遭遇現實尷尬。據德邦快遞三季度報顯示,前三季度,歸屬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為1.12億元,同比下降75.70%;歸屬上市公司股東的扣除非經常性損益的淨利潤為-0.91億元,同比下降129.25%;毛利潤為17.41億元,同比下降23.62%;毛利率為9.44%,同比下降4.76個百分點。

值得注意的是,德邦快遞自今年以來,淨利潤都處於下滑狀態。據德邦快遞一季度報顯示,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為-0.49億元,較上年同期減少149.14%;扣除非經常性損益的淨利潤為-0.72億元,較上年同期減少206.15%。另據公司半年報顯示,今年上半年,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淨利潤1.05億元,同比下降65.61%;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扣除非經常性損益的淨利潤103萬元,同比下降99.49%。

德邦快遞相關負責人向記者表示,今年上半年公司加大對人力和運輸成本的投入,車輛同比增加700多輛,員工同比增加近千人,成本增速大於收入增速,導致公司淨利潤有所下降。

不過,記者注意到,前三季度,德邦快遞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淨額為-0.29億元,同比下降102.38%。

對於外界對德邦快遞資金的質疑,相關負責人向記者表示,德邦快遞目前資金充裕,足以支撐下半年的發展。但是,就目前德邦快遞的發展情況來看,與三通一達、順豐等頭部企業存在一定差距。

在市值方面,截至2019年11月19日,德邦快遞股價11.33元,總市值為108.77億元,而在上市之初,德邦快遞股價曾高達31.48元。

同樣截至11月19日,圓通的市值為360.45億元,申通的市值為286.26億元,韻達的市值為726.21億元,順豐的市值為1759億元。對比發現,德邦快遞與頭部企業的差距仍然很大。

對於未來的發展方向,德邦快遞方面表示,未來會加大投入和產出情況,在經營方向做優化和突破。“德邦快遞的經營模式不同於三通一達,我們屬於直營模式,旺季是在當年9月到次年春節前一個月,其他時間處於淡季,目前還在戰略調整期,對於明年和未來的戰略規劃,目前還沒有明確的說法。”

品控缺位

今年以來,德邦股份相繼發生高管頻繁出走、子公司理財踩雷、屢遭投訴快件受損等負面事件外,使得企業口碑遭遇下滑。

根據國家郵政局公佈的2019年9月郵政業消費者申訴情況顯示,9月份,全國快遞服務申訴率平均為4.49,而德邦快遞的申訴率為12.52;除此之外,據國家郵政局發佈的《第三季度快遞企業公眾滿意度報告》顯示,7家已經上市的快遞公司裡面,順豐速運得分最高在80分以上,中通、韻達、圓通、申通、百世排名次之,德邦則拿了最後一名。

今年8月,遼寧的李女士通過德邦物流寄出的27公斤重的行李被當成廢棄物處理掉,而負責郵寄的德邦只肯賠償300塊錢,隨後經雙方協商達成和解。

更早前的7月份,德邦披露了其控股子公司寧波德邦基業投資管理有限公司“踩雷”私募的情況,後者使用自有資金1.6億元購買的理財產品存在延期兌付的風險。一系列的負面信息,使得德邦快遞多次身處輿論旋渦之中。

“我們本身是大件領域,在大件領域中破損率相對比較高,我們更

關注的是菜鳥排名,在菜鳥排名中,連續數月的服務質量比較靠前。此外,我們會根據客戶的訂單和實際的破損情況進行相應的理賠。”德邦快遞方面向記者表示。

除此之外,德邦今年還面臨著短時間內多位高管相繼出走的問題,德邦副總經理黃華波、公司董事兼副總經理韓永彥,以及副總經理、財務負責人單劍林均已離職。在所有上市快遞公司中,德邦也成為上市時間最短、離職高管最多的公司。

一位不願具名的業內人士向記者表示,德邦不斷有高管離職,說明公司的土壤、基因有問題,企業缺乏黏性,留住人才的制度不太完善。企業之間的競爭,就是人才與人才之間的競爭。“要扭轉這種被動的局面,其董事長崔維星應該帶頭轉變用人觀念,完善用人制度,真正落實到位。”

財報顯示,德邦股份共有網點27986個,其中直營網點6368個,合夥人網點2521個,服務點19097個,分撥中心155個,已基本實現全國地級、區級城市的全覆蓋,鄉鎮覆蓋率達到94%。同時,公司運輸線路不斷增加,10大運力平臺、152家專線、1885條幹線、1388家信息部、近27萬名個體司機。

對於德邦未來的發展方向,上述人士稱,目前中國的快遞和快運市場,需要公司有貨源,否則很難生存下去。比如,三通一達站在阿里巴巴的陣營裡,京東和順豐自建電商平臺和運營網絡。企業“站位”是德邦快遞面臨最大的、最嚴峻的、最客觀的現實問題。

楊達卿亦直言,快遞市場已經步入以“資本+技術”為核心驅動服務的雙重競爭,而不是單純的口碑或商業模式等。在物流數字化大環境下,主河道的流量規模及深度生態協同至關重要,目前通達系和百世、蘇寧物流、京東物流基本佔據電商物流的主渠道,德邦快遞要實現突圍,除必要的資本支持外,還需要與包括阿里、京東或蘇寧雲商這樣超級生態圈型的平臺企業深度聯動。

“搅局者”德邦快递转型阵痛 三季度净利润下滑75.7%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