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費電子+半導體研究框架新鮮出爐

科技板塊是很多人心頭的白月光,但是由於最後很難賺到錢,就又變成了衣服上的一顆米飯粒。

既寫了券商,醫藥,家電等行業的研究框架之後,正式開始寫科技板塊,把握好科技行業的大機會,大邏輯,真正把白月光留住。

科技板塊,根據一般券商的劃分通常劃分為三個方向:電子,通信和計算機,這裡面實際上標的之間互相也有重疊,咱們就是抓住每個行業的最重要的幾個大方向,大邏輯,賺點穩穩定定的錢。

今天先聊科技三劍客之一的電子行業,客觀上說,原來電子行業最大的趨勢就一個:消費電子,但是這兩年隨著中美之間這點事的不斷加劇,增加了一個趨勢:自主可控帶來的半導體投資機會。

科技股投資最需要記得的是產業趨勢是第一重要的,比估值和企業本身基本面最重要的多。

消費電子行業,總結起來就是四個字:元,器,量,價。

元器件,事實上可以分成元件和器件,舉個例子,比如最近大熱的airpods,咱們可以對他進行拆解,裡面的各種小部件就是元件,生產廠商包括:歌爾股份,瑞聲科技等,器件企業就是把這些元件組裝在一起,最厲害的當然是立訊精密。

消費電子+半導體研究框架新鮮出爐

再比如說光學攝像頭,元件包括鏡頭,濾光片,馬達等等,生產企業主要是臺灣的股王大立光,器件就是把這些部件組裝在一起的企業,主要就是歐菲科技。

消費電子+半導體研究框架新鮮出爐

元件企業和器件企業從財務上看最大的不同在於,roe,元件大於器件,毛利率,元件大於企業,現金流,元件大於器件。但是爆發力,器件比元件好。從價值投資的角度考慮,元件企業會比器件更好。外資一直沒有過多配置藍思科技,領益智造等器件企業也是這個原因。

電子元器件的成長驅動因素主要來自於兩個方面:量和價。量的邏輯非常簡單,簡單說就是電子消費品的持續增長,不論是蘋果手機,AirPods,華為等等都是量的邏輯,

另一個邏輯就是價的邏輯,價的邏輯主要來自於兩個方面;單品升級和品類升級,單品升級典型的就是攝像頭,原來是一個,現在華為標配4個,蘋果也有三個,品類升級以airpods為例來說,從airpods一代到現在的降噪版本,單機價值量快速提升。

元,器,量,價就是研究消費電子個股股票的起點和出發點,最終都是要落在這四個維度的思考,是不是很多朋友看了一臉蒙圈,正常,畢竟這些內容券商研究所要講兩天。

在最開始講到的消費電子最重要的研究方向是行業發展趨勢的研究,也就是面向未來的研究,而從現在起未來最大的消費電子趨勢就是5g手機換機潮及智能穿戴帶來的投資機會。

長期值得關注的只有一個:立訊精密,因為咱們剛才講到科技股基本上是不用pe來進行估值的,但是也有一個例外,那就是立訊,因為不論是元件還是器件,他們之間本來是井水不犯河水,很難互相跨界,唯一的例外就是立訊,他起家於器件廠商,後來不斷通過併購重組向上遊元件延伸,突破了傳統的元器件之分,是中國精密製造的代表。

當然現在太貴了,就算用2020年的估值來估,現在也有31倍的估值,這對於一家機械製造企業來說,太貴,等等看以後的機會。

電子行業的第二個板塊機會就是半導體,客觀上說原來半導體是沒有機會的,因為聽起來,半導體很專業,很厲害,而事實上可以把半導體和京東方a這種企業放在一起理解,對於國家的工業體系非常重要,但是對於投資者是場災難,本質上還是商業模式的問題。

但是一切從中美摩擦開始就變了,這裡面最重要的變量來自於兩個方面,國家的強力推動和半導體國產替代。最典型的就是華為,這對於國內半導體企業來說,是從0到1的過程,持續高增長。

很多朋友問,這個半導體行業怎麼估值,抱歉,很難估值,這裡面的所有參與者包括機構,就是看著底部放量,隨著趨勢在裡面折騰,什麼長電科技320億,韋爾股份1069億,這麼高的市值,不要說你們不信,他們董事長都不信。

通過以上的分析估計大家也都看出來了,這科技股的錢看起來好掙,想拿走好難,尤其是對於散戶投資者,因為咱們天然缺乏信息的優勢,全靠研報或者渠道信息瞎吹,等到看明白的時候,好了,自行車,300塊歸你了。

這兩天市場出現了一定的調整,很多人把原因歸結於中美之間那點破事,我估計好多朋友看到這個原因的時候,自己都不信,還是看盤面給的信號,比如今天創業板50新高了,突破了4月份的高點,然後頂背離了,這就是唯一的原因,就是市場要調整了。

深挖背後邏輯,把握龍頭趨勢!我會用最認真的態度,換來你的支持和鼓勵!我是老趙,希望這篇文章可以對你有所幫助!記得關注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