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驅動,點燃寧夏高質量發展新引擎

區域創新能力綜合排名躍升至第23位,傳統企業生產效率提高30%以上,雲計算產業鏈帶動投資30億元以上!


  創新驅動戰略是寧夏回族自治區第十二次黨代會確立的“三大戰略”之一。兩年多來,寧夏舉全區之力,著力推動實施創新驅動戰略,在深入推進傳統產業改造提升和新興產業培育壯大過程中,“新”“舊”比翼齊飛活力迸發。

  11月20日,記者從自治區創新驅動戰略推進情況新聞發佈會上獲悉,在最新發布的《中國區域創新能力評價報告2019》中,寧夏區域創新能力綜合排名從全國第27位躍升至第23位。

  創新生態風生水起

  近年來,寧夏密集出臺一批政策文件,從政策導向、資金支持、人才激勵等方面為創新發展提供了有力保障,逐步建立起穩定支持創新的財政投入增長機制。2019年,自治區本級財政安排創新驅動戰略資金35.17億元,比2017年增長67%,年均增速30%。2019年自治區財政R&D經費11.58億元,比2017年增加6.36億元,年均增速51%。區本級財政科技項目資金連續兩年翻番,2018年,全社會R&D經費支出45.58億元,比上年增長17.1%,R&D經費投入強度從2016年的0.95%增長到2018年的1.23%,增幅連續居全國前列,排名從全國第22位上升至19位。

  與此同時,知識產權強企工程也極大激發了全社會專利發明的熱情,2018年全區申請專利量9839件,比上年增長14.8%,其中發明專利2986件,增長16.6%。截至今年9月底,全區萬人有效發明專利數達到4.57件,比去年增長16.3%。

  科技創新活力持續迸發

  1100多家科技型企業燃燒著“小宇宙”,支撐並帶動寧夏創新驅動發展的能力不斷提高。現代農業科技創新示範園區的建設,270家雙創載體,以及國家重點實驗室和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等各類創新平臺,為全區創新發展提供著有力支撐。今年5月,國務院對我區科技創新2項工作給予通報激勵。

  新材料、新能源、先進裝備製造等重點領域關鍵技術相繼取得突破,泰和芳綸及氨綸、國能煤制油、共享鑄造3D打印走在全國前列,維爾鑄造中國標準動車組鋁合金枕梁打破了相關技術依賴進口的局面,天地奔牛智能控制高效刮板輸送機達到世界先進水平。

  以人才活力激發創新動力

  近年來,我區著力破除人才發展體制機制障礙,以改革紅利釋放人才紅利、以人才活力激發創新動力,推動人才總量不斷增加、人才結構不斷優化、人才素質不斷提高、人才貢獻率不斷提升。

  為更好地引進留住、培養使用好人才,讓孔雀不再東南飛,我區制定出臺了一系列措施。實施以“院士後備”“科技領軍”“青年拔尖”“青年託舉”等四類高層次人才為主體的人才培養工程,對培養對象評分別給予3萬元至500萬元的資助,著力解決各類人才缺資金、缺項目等難題,支持不同產業、不同層次、不同年齡段的人才加快成長成才。目前,選拔資助院士後備人才5人、領軍人才90名、青年拔尖人才659名、青年託舉人才450名。同時,提高人才收入待遇,允許高等(職業)院校、科研院所、公立醫院突破區內事業單位績效工資調控水平。

  建立完善人才榮譽體系,設立“寧夏傑出人才獎”,每3年評選一次,每次評選3人左右,每人給予100萬元獎勵;調整“寧夏塞上英才獎”,每3年評選一次,每次評選10名至20名,每人給予50萬元獎勵;開展“塞上名醫生、名教師、文化名家、農業專家、技能大師”等覆蓋各行業、各領域名家系列評選表彰活動,給予每人5萬元獎勵,著力選樹一批先進典型,有效激發人才創新創業活力。

  產業核心競爭力增強

  我區深入推進傳統產業改造提升和新興產業培育壯大,支柱產業規模不斷壯大,產業核心競爭力不斷增強。

  新興產業初具規模。銀川IBI育成中心、中關村雙創園、石嘴山網絡經濟園、中衛西部雲基地成為新興產業集聚發展的熱土。裝備製造、新材料、新能源等新興產業增速高於工業平均增速,佔比逐年增加。中衛西部雲基地吸引浪潮、奇虎360、美團等140家互聯網知名企業落戶,服務器達到18.1萬臺,信息服務業增速達45%,雲計算產業鏈帶動投資30億元以上,西部雲基地“變黃沙戈壁為創新發展新熱土”的典型經驗受到國務院通報表揚。全區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企業超過400家,2018年規上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企業收入同比增長20.6%。

  傳統產業加快升級,工業園區成為工業經濟創新發展的重要引擎,工業經濟不斷突破發展瓶頸。工業技術改造投資連續兩年超過15%,一批傳統企業生產效率提高30%以上,產品研發週期縮短40%左右,運行成本降低30%以上。全區33個工業園區整合為22個,入園規上企業佔全區規上工業企業的71.7%,總產值佔比72,9%。國能寧煤、吳忠儀表、巨能機器人等一批行業領軍企業快速發展。

  隨著11個服務業集聚區、68個服務業品牌化和標準化試點項目穩步推進,我區現代服務業提檔發展。今年前三季度,服務業增加值佔GDP比重為44.7%,同比增長7.5%。預計2019年服務業對國民經濟增長貢獻率將達50%左右。(記者 楊曉秋 李 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