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片机扫拍夫子庙


午饭后,带着轻便的G7X3,到夫子庙走了大概1/3的范围,瞻园路这里也称为古玩街,还有个秦淮古玩城,但实际上真正的古玩不多,工艺品倒是不少,外来的朋友看看就好。因为纯粹扫拍,所以这批照片都是AUTO模式,JPG直出,没有调色,看上去灰暗些,当然跟天气也有些关系。

夫子庙最为广泛流传的关键词——六朝金粉。秦淮八艳的故事一直流传于民间,最著名的恐怕当属董小宛了。只是夫子庙也是个命运多舛的地方,历史上的夫子庙曾四毁五建,最后一次毁于1937年日军侵略的炮火,1984年复建,到现在基本上都是新的仿古建筑,真正老的东西已经没有了。

这是秦淮美食城一侧的四角凉亭,竹子都已变得枯黄,与这青瓦倒是挺般配。美食城里吃的东西很多,但对我胃口的极少,就没进去转了。

夫子庙的银杏树可能见到的阳光少,都现在大部分银杏叶还是黄绿的,只有少数变成了黄色,全黄的时候还是很养眼的。

媚香楼靠秦淮河一侧的窗外,挂着几盏红灯笼,在这灰蒙蒙的天气里倒也挺显眼。媚香楼是传说中李香君的故居,当然,是否真的在这个位置就很难说了。

夫子庙最不缺的就是各种小吃,天南地北各种各样,唯独缺了真正的南京味道。

糖葫芦看上去总是很诱人,尤其是对小孩子来说。

今天不是休息日,人也不多,拍个街景,总感觉少了人文,多了商业。

大名鼎鼎的乌衣巷,其实只是那么一小段,王道谢安的原府邸所在处,只是因为“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而闻名。

砖墙已经不是当年的砖墙,小树也只是新近栽的小树,但还是可以从中去体会当年高高在上的家族荣光。

看似古宅,实际上都是商业广场,各式店铺,只能仰望一下。

这段下河梯很有意思,并没有往秦淮河底生根,而是呈悬浮状,在雨水量不足的季节,就显露了出来。

没有生意的时候,就只能这么坐着闲聊,萧瑟的秋风中,拉洋车的为了讨生活,也着实不易。

天下文枢,这四个字的霸气牌坊,确实反映了当年科举制度的盛行,以及在文坛的地位。

琳琅满目的小商品,但基本都写着合同到期、清仓处理、特价……这年头生意不好做啊!

这里居然还有新华书店的分店,虽然书不多,主要是文房四宝为主,总体氛围感觉倒还行。

这是一个什么殿的后脑勺,没绕到前面看,估计是尊经楼。

云锦也有美扇,挺不错的。

回头了,再拍张街景。原本的一片蓝天被云层遮挡,两旁耸立的仿古建筑把天空挤压着,总感觉有些郁闷,仿佛还没从厚重的历史中醒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