斤斤計較只會讓自己失去更多,懂得寬厚待人才能為自己贏得更多。

斤斤計較只會讓自己失去更多,懂得寬厚待人才能為自己贏得更多。

氣,蘊含著一個人的所見所聞、所思所想、所言所行,代表著一個人的精神狀態。

有才氣者風流瀟灑,自讀書中來;

有運氣者吉人天相,自勤奮中來;

有大氣者氣度不凡,自寬厚中來。

人一旦養好這三種“氣”,人生自然能一帆風順、富貴安康。

斤斤計較只會讓自己失去更多,懂得寬厚待人才能為自己贏得更多。

01 讀書養才氣

在知乎上曾有過這樣一段經典問答:

“我讀過很多書,但後來大部分都忘記了,你說這樣的閱讀究竟有什麼意義?”

“當我還是個孩子時,我吃過很多食物,現在已經記不起來吃過什麼了。但可以肯定的是,它們中的一部分已經長成我的骨頭和肉。”

有些東西的作用是顯而易見的,比如營養食物,讓人獲得肉體上的成長;而有些東西的作用是潛移默化的,比如經典書籍,讓人獲得精神上的成長。

“腹有詩書氣自華”,常讀書的人,言談舉止之間,常透露著一股無意、非刻意的才子氣息。這股氣息,我們稱之為“才氣”。

一個人的風華氣度如何,其一開口便知。

著名主持人汪涵是主持界公認的才子,他總能在節目中出口成章,引經據典,各種典故、笑料信手拈來。除此之外,他應變能力極為出色,多次憑藉沉著機智的救場深深折服觀眾,博得廣泛讚譽,被引為典範。

一個人,是如何做到如此有才的?

據他自己所說,“曾有段時間一天錄七八個節目,但無論多忙碌,每天早上,從九點半到十二點,都是我的讀書時間。”

他在多種場合都說過,自己走到今天,主要來自書籍的賜予。

曾國藩曾說:“人之氣質,由於天生,很難改變,唯讀書則可以變其氣質。古之精於相法者,並言讀書可以變換骨相。”

這麼看來,讀書確是精神上的整容,無需刀割針縫,而氣象卻已是大為不同。

讀書能養才氣。常讀書,可頤養風華,可豐滿才情,可盪滌靈魂。

斤斤計較只會讓自己失去更多,懂得寬厚待人才能為自己贏得更多。

02 勤奮養運氣

人們常說:“有耕耘,才有收穫。”

一個人能夠成功的因素有很多,或天資,或機遇,或環境等外界因素,但最為重要的一個因素還是要依靠自身的勤奮和努力。

天資如方仲永,少年成名,聰明絕頂,但被父親帶去四處顯耀之後,佔用了他太多學習的時間,久而久之,天才也變成了庸才。

很多時候,天資就如同一個瓶子,而勤奮就如注入瓶中的水一般;若只有瓶子沒有水,即便瓶子再如何精美,也沒有太大價值。

所以,真正決定價值的,是勤奮,是長久以來的積累與學習。

北宋名臣司馬光,小時候記憶力很差,別人背一篇文章,讀三四遍就可以了,差一點的讀十遍也就差不多了,可他每次都要讀幾十遍才行。

為了背文章,司馬光看書常常看到深夜,但是因為白天也在看書,所以一到晚上他就困得睜不開眼睛,有時竟會迷迷糊糊地躺在那兒睡著了。

後來,他想了一個辦法,拿了一段圓木頭來當枕頭

半夜,他一翻身,圓木頭就滾走了,頭部跌下來就馬上會清醒,又可以起來繼續看書了。他把圓木頭叫“警枕”。

從此之後,他天天早早地起床讀書,堅持不懈,終於成為了一個學識淵博的大文豪,還寫出了《資治通鑑》這等鴻篇鉅著。

正如曾國藩所言:“勤能補拙是良訓,一分辛苦一分才。”

人,只有勤奮起來了,才能越過先天設下的限制;只有當人勤奮起來了,這世間的苦難才會為你讓路。

勤奮能養運氣。因為勤奮,你才能有更大的發展,擁有更多的機會,那麼運氣自然會變得越來越好。

斤斤計較只會讓自己失去更多,懂得寬厚待人才能為自己贏得更多。

03 寬厚養大氣

越優秀的人,待人越是寬厚,也就越大氣。

格局越小的人,越是小肚雞腸,每天總是盯著一處,患得患失。

卻不知,一個人想要在這世間活出滋味、活出樣子,就不能總是斤斤計較,要有一些容人的雅量。

因為心不寬,天地則小,路就越走越窄,甚至沒有出路。

當年,齊桓公還未稱霸春秋之時,本名叫公子小白,是一位在外逃亡的齊國王子。

當時在位的是他的哥哥齊襄公,然而齊襄公生性多疑,結了眾多的政治仇家,最後被政敵殺害,導致齊國陷入混亂。

公子小白知道消息後急忙回國,然而,齊國並非只有他一個王子,他還有一個競爭對手叫公子糾。

回國途中,公子糾的謀士管仲射了小白一箭,公子小白為了讓公子糾放低戒心假裝被射死倒在了地上。

管仲與公子糾認為公子小白已死,再沒有人與他爭奪君位,也就不急於趕路。六天後才到齊國。沒想到齊國已有國君,新君正是公子小白。

之後,小白殺死了公子糾,並將管仲擒住。

齊桓公本來想殺了管仲,但是他的謀士,鮑叔牙對齊桓公說了一句話:“如果君上想成就天下霸業,那麼非管仲不可。管仲到哪個國家,哪個國家就能強盛,不可以失去他。”

齊桓公也並非是心胸狹小之人,通過與管仲的交談發現他是個不可多得的人才,於是便放下“一箭之仇”,並拜管仲為相,並稱管仲為仲父,委以政事。

在齊桓公和管仲兩人的齊心協力之下,齊國很快繁榮富強起來,乃至稱霸亂世,成為“春秋五霸之首”。

齊桓公的不計前嫌與寬厚,不僅為國家贏得治國能臣,還讓其成為“春秋五霸之首”,留下一世英名。

正如《菜根譚》所言:“處世讓一步為高,退步即進步的張本;待人寬一分是福,利人實利己的根基。”

很多時候,斤斤計較只會讓自己失去更多,懂得放下,懂得寬厚待人,才能為自己贏得更多。

寬厚能養大氣。一個心懷寬厚之人,能體諒到別人的難處,放下不該執著的,處處透露著大氣。

斤斤計較只會讓自己失去更多,懂得寬厚待人才能為自己贏得更多。

04 林語堂說過:“福氣不是自外而來的,而是自內而生的。”

換言之,一個人的福氣,全靠自身去蘊養,只有當自己強大起來了,一切才會否極泰來,得心應手。

人只要養好以上三種氣,定能福氣滿溢,順風順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