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卿:人到中年,一定要具備這三種能力

01

最近的《央視主持人大賽》一開播,董卿的點評就迅速霸佔了熱搜。

大方得體的談吐、優雅知性的面容,可謂是氣質美如蘭,才華馥比仙。

此次來參賽的選手個個身手不凡,堪稱“高手過招,神仙打架”,而董卿的點評,更是金句頻出,妙語連珠,堪稱大賽點評嘉賓的典範。

有網友說:她說話溫潤而有力量,柔和卻能給人致命一擊,是溫柔了歲月的書香美人。

從連續主持13年春晚,到如今的央視主持人大賽,董卿真正的詮釋了“美人在骨不在皮”這句話。

她讓我們看到了一名女性最美的樣子,也讓我們學會了人到中年,該以何種姿態面對餘生

02不辜負自己,也不辜負他人

當眾人在豔羨董卿的能力斐然、氣質出眾時,殊不知她之前也犯過錯。

2009年春晚,董卿在報幕時將馬季先生的兒子“馬東”說成了已經逝世的“馬季”。

董卿當時完全沒有意識到說錯,導演也下令不要告訴她,以免影響後面的主持。

當她得知了事情原委後,立刻就懵了,她沒有參加慶功宴,還為此哭了三天三夜。

從那以後,她再也沒出過錯。

董卿之所以是央視一姐,就是因為對自己要求嚴格,不許自己犯低級錯誤,只為了不辜負。

你有沒有發現,不管這世界怎麼浮躁功利,總有人能沉下心盡力去做好每一件事,不讓別人失望,更不讓自己失望。

沒有誰,比董卿更適合詮釋這一點。

在40+的年齡,她開啟了另一種工作狀態。成為了《朗讀者》的製片人,開始承擔起更復雜的責任,扮演更重要的角色。

從策劃案到舞臺搭建,從拉贊助到請嘉賓…她不僅僅是萬眾矚目的主持人,還是默默無聞的幕後工作者。

擔任製片人可比主持人困難得多,就像是孕育一個新生命,凡事都要親力親為。

明明安心的做個主持人就好,但偏要自己沒日沒夜地做節目,不為別的,就為了做一檔自己真正想做的節目。

她是個細節完美主義者,不論臺前還是幕後,她將自己的全部情感與努力都奉獻給了這個節目。

背水一戰後,她真的贏了!

在如此喧囂的時代中,這檔迴歸個人情感的節目,感動著每一個人,豆瓣評分直飆9.2,每一期的開場白都被評為教科書級別的範文,而身兼製作人和主持人的董卿,更是被譽贊為綜藝主持的“清流女神”。

董卿:人到中年,一定要具備這三種能力

她是那麼渴望做成《朗讀者》,也是那麼的全力以赴。

她沒有辜負自己,更沒有辜負觀眾。

03從未長大,但也從未停止生長

科幻作家克拉克說:“我永遠都沒有長大,但我也從來沒有停止生長。”

當初做客《朗讀者》的袁泉,正是這句話的完美踐行者。

董卿:人到中年,一定要具備這三種能力

袁泉一出道就備受矚目,先是拿到了中國電影金雞獎的最佳女配,次年又拿下了北京大學生電影節影后。

榮耀和輝煌往往會停掉一個人的思想,往往會讓一個人留在原地沾沾自喜,但袁泉沒有。

就在事業如日中天的時候,她突然“抽身而退”,拒絕了多部電影的合作邀請,從而轉戰話劇舞臺,這一決定令眾人疑惑不解。

要知道,話劇之於影視劇,不僅曝光度低,稿酬少,而且對演員的演技也十分苛刻,但袁泉還是甘願奔赴話劇舞臺,因為她說:“我是個演員。”

從《琥珀》到《簡愛》,從《暗戀桃花島》到《活著》,在幾百場演出中,她傾盡全力去飾演每一個角色。

也正是這些付出,她把話劇界所有獎項都得了個大滿貫。

2007年,年僅30歲的袁泉就躋身“中國話劇百年名人堂”,和她一起入選的還有老舍、曹禺等人。

袁泉成為了話劇史上最年輕的名人堂成員,是名副其實的“話劇女王”。

她說:我不想成為一隻滾輪上的倉鼠,人太舒服,就沒方向了。

沒有人不喜歡舒適的日子,人人都想久居於象牙塔內,但若是想看見大海,就必須從井裡跳出來。

總是滿足於當下的人生總是黯然失色的,最高級的生活就是讓一切歸零,重新開始。

一直在路上的袁泉,從未停止成長,她勇於打破舒適區,不斷挑戰不可能。

正如沃爾頓說:要想成功,就必須走在變化的前面。

04優秀不是一種行為,而是一種習慣

菲爾普斯是奧運史上最偉大的選手之一,在2008年的奧運會上,曾經發生了一個小插曲。

董卿:人到中年,一定要具備這三種能力

在200米蝶泳過程中,菲爾普斯的泳鏡進了水,他眼睛睜不開,也看不清前方的視線,但是他卻不慌不忙游完了全程,還打破了世界紀錄,包攬了所有的游泳獎牌8個。

有記者問他為什麼泳鏡進水了都能打破記錄,他說:“當時自己只是按照無數次訓練的動作,劃臂蹬水罷了。”

所以即使前方視線一片黑暗,他也毫不畏懼,因為他的長期訓練,使得肌肉產生記憶,形成了條件反射。

這就是習慣的力量,當你將一個動作視為習慣的時候,自然而然的就會產生一種行為。

不禁想起亞里士多德的話:“我們每一個人都是由自己一再重複的行為所鑄造的。因而優秀不是一種行為,而是一種習慣。”

董卿在採訪中說過:我基本每天保持睡前1個小時的閱讀,很多人問我怎麼堅持的,這好像無所謂堅不堅持,這只是一個習慣。

日本作家村上春樹每天堅持寫10頁小說,每頁400字;每天留出1小時跑步,幾乎雷打不動。

他堅持了30年,跑步和寫作已經成為他生命中不可或缺的習慣。

他說:當自律變成一種本能的習慣,你就會享受它的快樂。

過去的每一個優秀的習慣,成為了日後攀巖的墊腳石,也鑄就了他們輝煌的今天。

原來,不是一個人優秀了才有好的習慣,而是養成了很多好習慣,才讓人變得越來越優秀。

王爾德有一句名言:“起初是我們造成習慣,後來是習慣造就我們 。”

與君共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