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妖貓傳》

《妖貓傳》:看過三遍,殘酷到讓人不願再看的電影

《妖貓傳》

“玄宗才是最大的幻術師”——劇中的臺詞

有人解釋這句話是說玄宗的幻術是愛情,但是在我看來,他的幻術其實就是他在沉香亭寫下並給阿部看的那四個字“極樂之宴”。這場宴會背後是什麼呢?就是整個的大唐盛世,不如說是玄宗給人們看的一場幻夢。這就是玄宗的雄才大略。而這場幻夢不僅吸引著當時的臣民以及外邦,而且吸引著後來的白居易和空海,甚至是現在每個心中有大唐的人。這場幻夢裡最美的最核心的一個人就是——楊玉環。

空海看穿白居易說,三十年過去了心繫貴妃的只有他一個人。這很合理,因為讓詩人痴痴不忘的也只能是夢啦,越大的詩人就有越美的夢。李白的“雲想衣裳花想容”是對這場夢的最切合的註解。那個詩中的美人不是楊玉環,這場幻夢裡他說出了真相,於是被玄宗“賜金放還”,楊玉環稱讚他“大唐因為他才了不起。”陳凱歌這樣的表述很有匠心,他不說政治黑暗,官場黑暗這類說辭。他知道,真相確不是這樣,他用電影說的是一場虛幻。

追逐這場幻夢的便是是白居易和空海。白居易剛開始看不穿,因為他是個詩人,幻夢世界才是他的世界,詩句成了幻夢便確實了,幻夢也便不再了。而空海是看穿了的,他是個理性的人,是個大師。但是玄宗這場大的幻術,他並沒有看明白,他只是覺知著。於是兩個不一樣的人相會在這場追尋裡。白居易對這場幻夢是一種痴,而電影裡將這種痴濃縮在了白龍對楊玉環的痴的身上,這才有最後白居易說詩不是自己寫的而是白龍寫的那句臺詞。這種痴是一種什麼痴呢?電影裡表現了白的一次“創作困境”,他寫完了《長恨歌》但是隱隱感覺少了點兒什麼。他在雪地裡穿著睡衣“獨立”在小庭院裡,這個鏡頭,把他由痴生成的苦給表現了出來。而在這場追尋妖貓的過程裡,他是很跳脫的,他一次的詢問空海原因,一次次質疑事件真相,痴。他念出“雲想衣裳花想容”以及談起每次午夜夢迴的長安,痴。他說起李白誇讚自己,又狂又痴。他住所滿牆為楊玉環畫的畫像,應該都是背影,痴。他的幾次落淚,痴。於是,電影說白居易是一個為愛痴狂的詩人。而對於他這場的化解也很有意思,一個是白龍的死,白龍魂的離去。一個是他枕夢而睡,楊玉環的畫掉下來從他手邊滑過落在地上。落地和飄散的正是這種痴。而這種痴飄散之後,落在詩句就是恨啦。恨和痴相比,痴在於迷,而恨在於明白。最後白居易明白了,他寫的這種恨是白龍的恨,長達三十年的恨。他一字不改,安然睡去。另一個追逐者是空海,他是為了“無上密”而渡海來的大唐。而這個“無上密”就是這場“極樂之宴”的真相。而他對應的是丹龍。白龍引領白居易完成《長恨歌》,丹龍引領空海找到“無上密”,很有意思。空海的設置是個僧人,他能看穿幻術。他追尋的“無上密”也就是看穿“極樂之宴”的密法。整個電影裡,丹龍一步一步的傳授給了他。他和丹龍不痴,丹龍看穿著白龍的痴,從離他而去的時候還沒有這種看穿,到出家參悟便可以看穿,再到給白龍解脫,他用著“無上密”。空海看穿了白居易的痴,帶著他追尋真相也是類似丹龍方式的一種“渡”,渡人也便渡己,這是佛家心腸。因此這四個人物有鏡像的平行關係,也有“看與被看”的聯繫。所以在《四味毒叔》裡,陳凱歌說電影里人物設置,讓人物之間互為照應,互為種子。

這場“極樂之宴”確實美輪美奐,就電影來看做的很基礎,如果只是被場景,物美還有美人給迷幻住了,你中了陳凱歌的幻術,你就像這場“極樂之宴”裡玄宗迷幻的人一樣。玄宗“賜金放還”的李白因為他的天真而不被迷惑,從這裡看李白對這場幻夢的威脅要比安祿山大,李白不受迷惑不是因為看穿而是因為詩人的孩童般天真,他說的話都是實話。他對這場幻夢來說是先天免疫的,玄宗控制不了他。就像“天子呼來不上船,自稱臣是酒中仙”那樣的刻畫一樣。而對於楊玉環來說,她知道這是場幻夢,她是這場幻夢的核心,她只是接受了。對於玄宗,她更像是一個玩物。一旦接受安排之後,命運也就命運了。她的唯一一次反抗就是在棺材裡的那一道道血指痕,那讓空海那樣的僧人也受到慌亂的血指痕。這一次“修行”裡,棺蓋暗處他終於真切感受到了“無上密”,那就是死亡。

陳凱歌講的確實是故事,有關白居易創作的《長恨歌》和空海追求的《無上密》的故事。但它到底是審美的,他說的是一場大唐的幻夢。而在這場電影裡,關照我現在的自己,一部分是想做李白的白居易,痴迷;一部分是追尋“無上密”的空海,他出海時說的那一句話,船入大海我的信心和驕傲就受到了考驗。但兩者結合在一起,終究是在做一次追尋,對我來說那就是美和愛。

其實大唐在玄宗時期已經開始墮落,玄宗是由盛到衰的轉折點。極樂之宴也是他最後的一場大夢。

《妖貓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