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與鑑賞——極具中華文化風味的首飾:髮簪

收藏與鑑賞——極具中華文化風味的首飾:髮簪

我國在清代以前的男女均留蓄長髮,又往往把長髮挽成髮髻,髮簪就是用來固定髮髻和裝飾頭髮的一種首飾。

中國古代把髮簪稱作“笄(ji)”。在男子盛行帶冠的時期,發笄還用於固定發冠,以防滑墜。女子插笄則是長大成人的一種標誌,女子在15歲前的髮式大多做成丫鬟(環)髻,沒有插笄。到了15歲,便要行“及笄”禮,也就是將頭髮梳挽作成人的髮髻,並使用發笄。古時稱女子成年為“及笄”,就出於此。女子行笄禮之後,如果已經許嫁,不但要像成年婦女一樣,挽髻插笄,還要在髮髻上纏縛一根五彩纓線,表示其身已有所繫。從此,她的言行舉止就得嚴加檢點,還得深居閨房,一般不許與外界接觸。直到成親之日,由她的丈夫把這根纓線解下,她便成了婦人,不再需要這種特殊標誌了。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凡是舉行過笄禮的女子,不論其成婚與否,都可享受成人的待遇,甚至連去世之後的喪事,都可按成人的規格辦理。

髮簪式樣豐富多彩,主要是在簪首常常配有燕雀魚蟲、飛禽走獸、喜慶花卉等各種吉祥的圖案或造型。製作髮簪的材質也很豐富,有荊、竹、木、玉、銅、金、銀、象牙、牛角及玳瑁等。

這付髮簪一橫一豎,銀質鎏金,金光閃閃,簪首有鐫刻工藝極佳的吉祥花草圖案。

(此件由嵊州市收藏協會會員提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