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底,《賣金鈔的小櫃員》又來了…買金鈔傳兒孫可行嗎?

又要年底了,網上有個段子,改編自《賣火柴的小女孩》,叫《賣金鈔的小櫃員》:

這是年底任務結束日的最後一天,鵝毛大雪紛飛,天氣寒冷的可怕。一個賣金鈔的小女孩在街上走,她的工服又單又薄,風吹得她瑟瑟發抖……她揹包裡裝著20套金鈔,不住叫著:“賣金鈔呀,賣金鈔呀……”

年底,《賣金鈔的小櫃員》又來了…買金鈔傳兒孫可行嗎?

改編成賣金鈔的小櫃員,氛圍一點都不違和啊

聽語氣,也知道小姑娘金鈔賣得不輕鬆。年底快到了,確實擺在大家面前的,有金鈔、金幣(如熊貓)、金條(又分投資金條、工藝金條)……如果把購買黃金作為投資手段,甚至是用於傳家,那究竟該怎麼挑,到底是去銀行買,還是去金店買?

金鈔、金幣不都是“錢”嗎,為何前者難賣?

首先有一點要明確,金幣和金鈔“出身差別”太大了。

金銀幣,首先是“人民幣”,發行的主體、製作單位、經營單位是他們:

我國擁有鑄幣權(發錢)的,是人民銀行,有資格“造錢”的,是其直屬機構中國印鈔造幣總公司,而中國金幣總公司,

是人民銀行直屬的我國惟一經營貴金屬紀念幣的行業性公司。比如熊貓特種金銀幣(非普制幣),因為其稀缺性和高工藝,它們價值幾何,是進入了收藏品、藝術品討論範疇。

年底,《賣金鈔的小櫃員》又來了…買金鈔傳兒孫可行嗎?

拿這個傳兒孫,兒孫估計是不會嫌棄的……

可金鈔呢,只要看看發行方是誰就知道,連面值都沒有(有的話可能違法),連“人民幣”都算不上,充其量是黃金工藝製品。萬一還印點米老鼠、kitty貓,就是過年哄小孩子開心的,很難變現,如果真覺得造型巧奪天工,可以放在家裡欣賞。

至於山野電視臺裡播放的紀念幣廣告,大多數是假的,充其量是“紀念章”,基本沒有收藏、傳家的價值。

甭管什麼“金”,離開“回購機制”的黃金投資都是空話

如果要把傳兒孫的金製品排序,那應該是熊貓貴金屬紀念幣(然一般人買不起)、投資金條,然後才是那些工藝金製品。

“投資金條”是專有名詞,也就是“投資變現”專用,變現渠道是所有黃金製品中最為暢通的。

年底,《賣金鈔的小櫃員》又來了…買金鈔傳兒孫可行嗎?

投資金條一般長相淳樸,銷售方也會告知這是投資金條。

如果將黃金比作麵粉,那麼投資金條充其量是盒裝麵粉,而工藝金條、金首飾就是麵糰、麵包,而從變現角度來說,無論是麵糰、麵包還是麵粉,市場都只會出面粉的回收價!“投資金條”售價更接近於金價裸價。工藝金條、金首飾、金鈔等因涉及造型設計、鑄造工藝,附加了“手工費”,變現不利。

投資金條一般只在銀行、大型金店有售,而且是由銷售方承諾按國際金價或上海金交所金價回購(或僅收少量手續費),比如你280元一克買進,漲到300元一克賣,對方就得按300元回購(或收取少量手續費)。回購是金條變現的重要渠道,你買了金子,沒人回收,那投資就是空話一句。

投資金條買回家沒事千萬別拆封,最好直接由銷售方保管,不然過了好多年,對方扯皮什麼氧化啦,磨損啦,煩得很。

金首飾:其實沒有一家商家樂意回收自家的金首飾, 取而代之的,是同等重量同類產品的“以舊換新”,比如今年你買了個3克的千足金“葫蘆”吊墜,明年可以去換個3克“愛心”千足金款,中間會適當扣除一些交易手續費,總之想無差價換,難。

工藝金條:也可能是千足金,可是其中“工藝費”的含量太高了,基於“麵粉變麵包”理論,很難靠變現賺大錢(如果有,請留言刷新這個知識點),而且一般銷售方都會明確告知沒有回購機制。

冬天了,深深同情賣火柴的小女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