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雞百花電影節"互聯網之夜" 共話互聯網時代下電影的變化與機遇

11月20日晚,由中國文學藝術界聯合會、中國電影家協會、廈門市人民政府主辦,騰訊影業承辦的第28屆中國金雞百花電影節唯一以互聯網和電影為主題的活動——"互聯網之夜"在廈門舉行。中國電影家協會分黨組書記、駐會副主席張宏,中國電影家協會副主席、清華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教授尹鴻,騰訊集團副總裁、騰訊影業首席執行官程武,貓眼娛樂CEO鄭志昊,珠江影業傳媒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總經理張海燕,北京文化董事副總裁杜揚,北京電影學院管理學院院長、教授、博士生導師吳曼芳,電影《受益人》導演申奧等領導及嘉賓出席了活動,分享他們對互聯網和電影產業相結合的看法。當晚,由騰訊、貓眼娛樂共同出品,騰訊研究院、貓眼研究院、騰訊指數、騰訊影業聯合編制的《"從相加到相融"——互聯網時代的電影發展研究報告》也正式發佈。

金雞百花電影節

"互聯網之夜"活動現場

近年來,互聯網與電影的結合不斷加深,是文化與科技融合的一個縮影。從"要素相加"走向"融為一體",從消費端走向生產端,到逐漸覆蓋整個電影產業鏈條,互聯網+電影的融合正在拓展傳統電影產業的空間,為電影帶來更多新可能。中國電影家協會分黨組書記、駐會副主席張宏在致辭中表示:"今天我們拿著手機,在家裡就可以通過互聯網知道這場電影有多少人在看,它的評價如何,在哪個廳放映,互聯網真的改變了我們的生活,改變了我們的電影生態。"對於騰訊影業在電影節期間組織這場活動,他表示特別感謝。"騰訊影業一直在發揮騰訊的科技優勢,促進科技和文化的融合、科技和影視的融合,助力行業的發展。'互聯網之夜'豐富了第28屆中國金雞百花電影節,我們做到了相得益彰,強強聯手,我想這對中國電影有很大的促進作用。" 張宏說。

金雞百花電影節

中國電影家協會分黨組書記、駐會副主席 張宏

隨後,騰訊集團副總裁、騰訊影業首席執行官程武,貓眼娛樂CEO鄭志昊,珠江影業傳媒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總經理張海燕,北京文化董事副總裁杜揚,北京電影學院管理學院院長、教授、博士生導師吳曼芳,電影《受益人》導演申奧以"互聯網時代下電影產業的變化、機遇和挑戰"為主題展開圓桌討論,由知名影評人週黎明擔任主持。作為活動承辦方,程武表示:"騰訊從一家互聯網社交產品公司逐漸發展為以互聯網為基礎的'科技+文化'公司,我們看到科技對文化的巨大促進作用,也看到優秀的文化作品給社會帶來的意義和價值。互聯網是各行各業,包括影視行業的加速器。我們希望借這個場合跟行業內的好朋友、專家一起暢想互聯網將為電影產業帶來哪些新可能,比如虛擬技術,虛擬屏幕,可能會給觀眾帶來不一樣的觀影體驗。"

金雞百花電影節

騰訊集團副總裁、騰訊影業首席執行官 程武

圓桌討論從宣發、創制、院線、導演、人才培養等多個維度分享了互聯網帶給電影行業的改變。

金雞百花電影節

圓桌論壇現場

以用戶最習慣的方式與他們溝通

互聯網與電影結合,最明顯的要數宣發。鄭志昊透露,今年截至目前電影購票人次是17.5億,其中15億來自線上購票。除此以外,互聯網也在幫助電影以用戶習慣的方式和渠道完成觸達,如短視頻營銷、直播營銷等等。

而早在今年6月17日騰訊影業年度發佈會上,騰訊和貓眼宣佈成立"騰貓聯盟",希望構建以互聯網生態為依託,以優質垂直平臺為端口的影視宣發新體系,為好內容保駕護航。鄭志昊表示:"我們希望用各種各樣的互聯網產品、技術、數據、生態,服務整個生產、宣傳、發行、IP的生產打造和商業化。用互聯網產品、數據和技術幫助創作者解決各環節的痛點,讓創作者能夠專注創作,創作出傳播社會價值的好內容,這是我們建設騰貓聯盟背後的思考。"

金雞百花電影節

貓眼娛樂CEO 鄭志昊

"我們希望和貓眼聯合起來,做優秀導演和作品的加速器和助力者,讓好作品用最好的方式觸達潛在觀影群體,也希望藉助雙方在宣發、內容生態上的優勢為電影帶來更多可能性。"程武補充說。

爆款題材不是"拍腦袋"想出來的

北京文化董事副總裁杜揚則從創制維度分享了互聯網對電影的影響。"大家說北京文化做了很多爆款,但這些不是'拍腦袋'想出來的,或者說某個導演說要做就做的,我們做每個項目前,都會做很多研究,而這些研究都是依賴互聯網。比如我們做《封神三部曲》,有很多質疑,這麼大的投資到底行不行,其實我們做之前,做了很多調研,包括社會經濟形勢、觀眾心理、發行端的銀幕數量等等,電影做的是藝術,這就需要創制團隊或者投資人有一個更超前的眼光,去預測未來觀眾想看什麼,想要什麼。"

金雞百花電影節

北京文化董事副總裁 杜揚

論壇上,她也透露騰訊影業已加盟《封神》,這是騰訊影業與北京文化繼《無名之輩》《流浪地球》後的再度合作。程武表示:"《封神》是一個很經典的IP,有很多家喻戶曉的人物形象,比如哪吒、妲己、姜子牙等等,這個IP沉澱了非常多的用戶,非常深厚的情感,我們希望發揮互聯網的力量,發揮騰訊的優勢及專業能力,與北文一起把這個情感延續、擴容下去。"

從靠經驗排片到智能化排片

張海燕從院線維度分享了互聯網帶給電影的改變。"以前院線排片主要靠經驗,靠個人,現在是智能化排片。"通過互聯網平臺,既能準確分析影城的觀眾結構,影城的用戶喜歡哪類片子;同時也能及時瞭解周邊影城的排片情況、票價情況,以便做一些及時的調整。"互聯網在改變整個終端產業。"他說到。

金雞百花電影節

珠江影業傳媒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總經理 張海燕

互聯網拓展了電影的生命週期

談到互聯網對導演的影響,申奧坦言,互聯網的發展"救活"了一批導演。"以前很難想象20多歲的人可以做導演。互聯網時代,我們接到大量微電影、廣告製作的活兒,直接把我們這群人的生計問題解決了,這樣我們才有機會好好做創作。"

金雞百花電影節

電影《受益人》導演 申奧

另外,申奧認為互聯網有一個特別好的地方就是"及時兌現"。"以前電影播完之後,導演不知道問題出在哪,有很多的藉口,但現在一切都瞞不住了,網上的評論就在那裡,而且這些評論會直接影響到我下一次的創作。"申奧感激互聯網拓展了電影的生命週期,可以說從三週拓展到永遠, "這令我非常感動,可能我不在了,我的電影還在互聯網上存在、流傳。"

電影除了藝術屬性,還有產品、技術屬性

吳曼芳從教學切入,分享說:"以前大家總喜歡把互聯網影視公司和傳統影視公司拿來對比,其實不應該對比,電影一定要擁抱互聯網,擁抱互聯網工具的屬性。我們要知道受眾是什麼樣的,電影除了藝術屬性,還有產品的屬性,所以在人才培養的過程中,一定要強調互聯網對於電影行業的工具屬性。"

金雞百花電影節

北京電影學院管理學院院長、教授、博士生導師 吳曼芳

此外,她也強調電影的技術屬性。"電影每一次的重大變革都跟技術分不開,而互聯網對科技的發展有著非常大的助推作用。"

騰貓聯盟首份行業報告發布 "六個新"體現科技與文化的融合

當晚,騰訊和貓眼繼今年6月17日騰訊影業年度發佈會上宣佈正式成立騰貓聯盟打造"頂級電影宣發體系"後,發佈了首份行業報告。報告包含互聯網電影產業新機遇、從觀眾到用戶的新消費風潮、互聯網助力電影產業數字化升級、開放共築影視新生態、傳播正向價值打造文化符號和互聯網時代電影產業新趨勢六個方面,從電影消費、生產和生態的全方位視角,來觀察、研究互聯網帶給電影產業的變化,預判產業未來發展的趨勢。此報告也展現了科技對文化產業的正向促進作用,期待通過報告的觀點表達,為科技與文化的進一步融合深化提供參考。

互聯網和電影產業結合的過程,是一個從"相加"到"相融"的過程。作為報告的引薦人,中國電影家協會副主席、清華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教授尹鴻在現場表示:"毫無疑問,互聯網改變著中國電影的產業格局和生態;毫無疑問,互聯網助推了過去十多年中國電影的高速發展。我相信未來,互聯網不僅能夠推動中國主流電影做更大的市場,也一定能夠幫助我們創作出更多差異化的電影,並且能夠幫助不同的觀眾更容易地找到自己喜歡的電影。"

金雞百花電影節

中國電影家協會副主席、清華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教授 尹鴻

現場,騰訊研究院副院長、數字內容研究中心主任孫怡發佈了報告。報告充分展示了騰貓聯盟雙方資源及專業能力的不斷深化和行業服務能力。雙方希望積極發揮各自體系中的資源與平臺優勢,深入到影視產業的每一個環節,去積累、沉澱,助力行業未來,打造出更多"豐富生活、溫暖人心、感動人性"的好作品。

金雞百花電影節

騰訊研究院副院長、數字內容研究中心主任 孫怡

此報告由貓眼專業版、騰訊視頻、雲合數據提供專業的數據支持。

互聯網與電影產業結合體現在行業多個方面

報告發布後,電影《毒液:致命守護者》騰訊影業宣傳負責人劉曉晨,赤太科技總經理王晨,淘夢創始人、CEO陰超依次上臺結合具體電影項目分享了《互聯網宣發新勢能》《"聯影通"項目分享》《網絡電影,助力中國電影發展的新力量》。

其中,劉曉晨表示:"基於騰訊的互聯網基因,依託大數據與用研可以更好地助力電影宣發。比如前置挖掘項目營銷賣點,根據數據模型鎖定用戶圈層,從而去指導宣傳策略以及後續的口碑營銷、物料製作、互動社交合作等。"

金雞百花電影節

《毒液:致命守護者》騰訊影業宣傳負責人 劉曉晨

王晨分享稱:"我們致力於影視產業信息化升級,希望通過與院線結合的產品,幫助大家擴大業務的收入,減少運營成本。例如希望通過 '無紙化'讓用戶有更好更便捷的體驗,同時院線能獲取更加清晰的用戶數據來進行有效的定製化服務。"

金雞百花電影節

赤太科技總經理 王晨

陰超則說:"網絡電影一方面給青年導演提供了很大的創作機會,助力他們在未來能夠成為中國院線電影的生力軍;另一方面是網絡電影能給院線電影帶來一些新穎題材的和碎片化觀影體驗的互補。"

金雞百花電影節

淘夢創始人、CEO 陰超

互聯網與電影產業的融合已經成為中國電影產業最重要的發展趨勢,在我們向著文化強國、電影強國邁進的過程中,互聯網一直在持續地為電影產業賦能,開拓發展空間,推動其向工業化和數字化不斷升級。互聯網與電影交融的未來機遇與挑戰並存,我們需要以用戶為基礎,以內容為核心,以宣發、創制多重維度的創新探索,為好電影、為整個產業創造更多可能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