費解!手握183億卻還不起20億債務,東旭光電陷入迷霧

費解!手握183億卻還不起20億債務,東旭光電陷入迷霧

11月18日,東旭光電被曝出債券違約。在召開臨時會議後,東旭光電宣佈回售違約,暫時沒有資金兌付,也沒有實質性的償付方案,引發投資者不滿。此後,事件持續發酵,被視作“2019年年終大雷”。

東旭光電迷局:手握183億為何還不起20億的債?

東旭光電是中國本土最大、全球排名第四的液晶玻璃基板生產商,集裝備製造、技術研發及生產銷售於一體,同時也是全球領先的光電顯示材料供應商。

據媒體報道,東旭光電未能如期兌付應付利息及相關回售款項,與公司資金暫時出現短期流動性困難有關;而流動性困難的直接導火索,則來自於金融機構一筆20億元規模的抽貸行為,這讓東旭光電流動性瞬時緊縮。

在很長時間內,東旭光電都被視為白馬股,此次違約讓市場感到震驚。其中,最令人費解的是,東旭光電在2019年三季度手握183億元貨幣資金的情況下,公司2016年度第一期中期票據品種一和品種二合計20.1億元應付本息,未能在2019年11月18日實現兌付。

因此,甚至有業內人士吐槽財報太假,“這財報讓人沒法相信啊,跟康得新有的一拼。”

11月20日午間,深交所下發問詢函,要求東旭光電說明違約的具體原因、後續擬採取的應對和解決措施等。

費解!手握183億卻還不起20億債務,東旭光電陷入迷霧

關於這次無法兌付,東旭光電方面給出的理由主要是:受去槓桿影響,現金迴流慢,貿易戰影響,外部競爭者影響,政府紓困基金和補貼款沒有到位,銀行抽貸等眾多因素影響。最後還提到了賬上部分現金(80多億)歸集到財務公司,但部分是受限資金所以無錢還債。

“存貸雙高”的公司安全嗎

東旭光電的鉅額貨幣資金,與公司上市後持續融資關係密切。近年來,東旭光電借力資本市場持續融資,在擴大主業的同時,也進入了石墨烯產業化應用、新能源汽車等領域。主業的快速發展使得公司營收大幅上升,但與此同時,公司貨幣資金和負債卻也雙雙居高不下。這種“存貸雙高”的現象也曾發生在康得新、康美藥業(現ST康美)身上。

如今,在康得新、ST康美財務造假被揭露後,東旭光電的債券違約使得不少投資者陷入擔憂:公司“存貸雙高”是否有風險?債務違約現象是否只是個案?

海通證券研報曾對“存貸雙高”進行了分析,稱其主要有三種情形:

一是集團型公司在合併報表層面可能出現存貸雙高,這反映出企業資金配置效率低;
二是虛增利潤的同時虛增貨幣資金,或者提取貨幣資金充時點數;
三是貨幣資金中存在未披露的大額受限資金,可能的情況一是被關聯方或者大股東佔用,二是為大股東或關聯方提供貸款質押、擔保,如與銀行簽訂抽屜協議,質押存單從而放款給大股東或者關聯方。

銀行“抽貸”“斷貸”原因何在?

在東旭光電方面看來,在公司可用流動資金只有30億-50億元的情況下,金融機構一筆20億元的抽貸,成為流動性危機導火索。

東旭光電錶示:“上述抽貸金融機構為非國有銀行,其抽貸行為比較典型。該銀行本來答應續貸,但是公司償還完畢後,就再也貸不出來了,具體原因不清楚。”

有人認為這折射出了民營企業融資難、融資貴的問題;也有人認為,在當前的經濟形勢下,部分企業的潛在風險可能會在未來加速暴露,指責銀行“下雨天收傘”是片面的。

銀行“抽貸”“斷貸”的原因表面上看是銀行判斷企業的經營風險增大、不具備還款能力,而背後的成因既有企業自身的風險問題,也有部分銀行“衝規模”跟風放貸、風險控制能力不足的問題。

部分民營企業脫離主業大肆擴張,完全是靠借債擴張、槓桿收購,這就導致了企業對資金的飢渴和負債率的高攀。一旦市場出現重大變化,企業會立刻出現資金鍊斷裂,無法按期償還貸款。

此外,部分中小型銀行風控水平有限、只關注短期效益,而忽視了企業的可持續發展。當一些企業出現經營風險,如果銀行只顧眼前利益,會加劇“抽貸”“斷貸”問題。但如果企業的流動性困難只是暫時的,未來有一定的訂單和現金迴流,銀行應該給予支持,幫助企業渡過難關。█

參考來源:證券日報、第一財經、財經、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微信公號“債市研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