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上雲案例」敢於創新的華夏航空

2018年,華夏航空17個業務系統遷移至AWS,節省成本20%以上,預計在2020年左右,我們計劃把絕大部分應用遷移到雲上。

——華夏航空股份有限公司首席信息官 蔣涵如

華夏航空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華夏航空”)成立於2006年,是中國支線航空商業模式的引領者和踐行者。截至2018年底,公司在飛航線123條,其中國內航線120條,國際支線航線3條,獨飛航線114條,佔公司航線比例達93%;通航城市107個,其中國際航點城市2個;公司支線航點佔全部國內支線機場比例達41%。

華夏航空將“通達到通融”作為戰略目標,在構築“通達”的航空立體網絡的同時,積極開拓地方優質旅遊、生鮮等資源,構建“通融”的社會一體發展。

「企業上雲案例」敢於創新的華夏航空

快速發展面臨的挑戰

十多年來,華夏航空一路快速發展,機隊規模、航線數量、營業收入都不斷增長。2013年1月,華夏航空的機隊規模還只有8架,到2019年1月,機隊規模已經達到45架。

華夏航空的快速發展對信息化建設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尤其2016年,是公司的機隊規模從當時的20架左右向現在45架猛增的關節點,華夏航空通過購買和自研的方式增加了很多應用系統,包括ERP系統、維修管理系統、運營保障系統、運行控制系統等等。

新業務系統不斷上線,幫助華夏航空解決了燃眉之急,但也顯露出潛在的問題:這些業務系統分佈在多個託管機房,所形成的數據孤島,勢必會對公司今後的業務發展帶來阻礙。

當時,華夏航空的信息化建設面臨兩個選擇:一是集中建一個新機房,規劃大小几百平方米;二是上雲。

遷移上雲更安全

華夏航空注意到雲計算的趨勢,當時已經有很多企業開始上雲,但在航空業還是比較陌生的事。一直堅持創新的華夏航空,2016年底開始和雲計算的創領者Amazon Web Services (AWS) 接觸,2017年進行了廣泛的調研。通過調研其它雲服務商,與同行溝通,跟民航管理部門彙報,並結合公司自身對數字化轉型的思考,華夏航空謹慎而又大膽地做出決定,全面上雲,決定用AWS。

針對一些人顧慮的雲上安全問題,華夏航空首席信息官蔣涵如認為,並非數據放在自己的數據中心就一定安全。放在自己的數據中心,其實也是聯網的。如果遇到攻擊,也會出現安全問題。放到雲上,只要做好加密,做好數據管理,從某種程度上比自己的數據中心更安全。而且,雲服務商體量更大,基礎安全做得更完善,可能會更安全。

“華夏航空選擇AWS,主要看重幾點:一是技術領先性。AWS是雲技術的全球引領者。二是讚賞AWS創新的思維。三是喜歡AWS客戶至尚的文化。”蔣涵如進一步表示。在跟AWS打交道過程中,他能不斷感受到,AWS的工作方式和產品設計都是以創新的方式來做的,AWS的客戶至尚不是說說而已,在每一個環節都能感受到AWS確實把客戶利益放在第一位。例如AWS工程師會幫助客戶設計最優的架構,不僅提高業務穩定性和可靠性,同時節省成本。“上雲過程中遇到很多難點,AWS工程師非常敬業,第一時間把我們的需求當成重點去解決”。

分步驟遷移應用

2018年華夏航空開始具體的實施工作。按照規劃,華夏航空將全面採用由西雲數據運營的AWS中國(寧夏)區域構建雲基礎架構,到2020年左右把絕大部分應用都遷移上雲。

華夏航空的上雲順序是這樣規劃的。第一步,讓華夏航空的中轉系統2.0上雲;第二步,遷移營銷、內部管理以及相關的業務系統,2018年總共完成十幾個這樣的系統上雲;第三步,核心業務運行和保障系統上雲,這一塊比較龐大,計劃在2019年做遷移。第四步,到2020年,把飛行管理、安保管理、安全管理以及一些周邊的業務管理,儘可能都遷移上雲。

華夏航空之所以從中轉2.0系統開始上雲,是因為中轉系統2.0正是當時的痛點。

中轉系統2.0是華夏航空的一個重要系統,它把華夏航空的支線航班跟國內其它幹線航空公司的航班組合成通程航班產品,為旅客提供一站式解決方案。針對一條需要中轉的路線,中轉系統生成一個虛擬的航班號,形成一個通程航班。旅客在華夏航空的官網平臺或OTA(在線旅行網站)預訂通程航班,系統會自動拆分到兩個航班,自動出票。中轉系統實時跟蹤售出的中轉航班運行狀態,是否有取消,會不會延誤,動態地監控航班的銜接。作為一家支線航空公司,中轉系統2.0的重要性可想而知。

在中轉系統2.0之前,華夏航空的通程航班產品銷售主要依靠中航信的ETERM系統 (俗稱黑屏系統),加上自己開發的一些輔助應用,整個過程沒有自動化,銷售人員工作負荷很大,難免會有遺漏。

中轉系統2.0剛做好的時候,華夏航空使用的是本地部署的虛擬化環境,因硬件設備老舊以及網絡出口帶寬不足,頻繁地出現假死機、運行緩慢等情況,嚴重影響了OTA的業務對接成功率和客戶購票體驗。

因此,華夏航空決定對中轉系統2.0加以改造,讓它能夠發揮雲的優勢,然後再遷移上雲。改造工作主要有兩方面:一是把原來的Oracle數據庫改成MySQL數據庫,省去商業數據庫軟件昂貴的授權及持續的高額服務費用;二是把架構做一些微調,做好負載均衡。整個改造和遷移過程花了不到兩個月的時間。

2018年2月,中轉系統2.0成功遷移到AWS雲。上雲之後,再也沒出現之前假死機、運行緩慢的現象。在這期間,AWS顧問與華夏航空IT團隊聯合辦公,有效保障了遷移過程的平穩過渡。

“中轉2.0”系統上線後,華夏航空的上雲之旅漸入佳境。2018年,共有17個業務系統順利遷移到由西雲數據運營的AWS中國(寧夏)區域,包括門戶網站、業務流程處理系統、移動端應用等等。

2019年,華夏航空的重要任務是運行和保障系統遷移上雲。運行和保障業務系統是航空公司所有系統中的“發動機”,航班的運行信息都通過這個平臺來交互,所有的業務部門都要依靠這個平臺開展工作,需要24小時不間斷運行。為了保障業務連續性,華夏航空進行了很久的思考和評估,並在2018年實踐經驗的基礎上,與AWS專家一起做出了可行的方案,目前正在進行應用重構和優化中。

上雲加速業務創新

下圖是華夏航空的系統架構圖,所使用的AWS雲服務包括Amazon Elastic Compute Cloud (EC2)、Amazon Simple Storage Service (S3)、Elastic Load Balancing、Amazon ElastiCache、Amazon Relational Database Service (RDS)、Amazon DynamoDB、AWS Direct Connect、Amazon API Gateway、Amazon CloudWatch、 AWS Lambda、Amazon Kinesis、Amazon Simple Notification Service (SNS)、Amazon Simple Queue Service (SQS) 等。

「企業上雲案例」敢於創新的華夏航空

通過使用AWS上雲,華夏航空取得了一系列好處:

一是系統更安全、更穩定可靠,性能有保障。AWS雲技術成熟、經驗豐富,為華夏航空提供了安全、可靠的基礎設施。華夏航空也藉助上雲的過程,對應用架構進行了優化,例如利用AWS的技術實現了更好的負載均衡等。利用AWS的彈性擴展,隨時可以增加雲資源的使用,為業務高峰提供保障。以中轉系統2.0為例,同期對比OTA數據採集量、下單成功率、系統穩定性都得到了本質上的提升,有效支撐了中轉業務在春運重保期間的銷售增量,實現系統0故障。

二是節省了成本。根據華夏航空的估算,業務應用上雲後,可以節省成本20%~30%,有的應用甚至可以節省50%以上的成本。對一些應用,如果加以改造、優化後上雲,可以節省更多成本。例如,把原來的Oracle數據庫改成MySQL數據庫,省去商業數據庫軟件昂貴的授權及持續的高額服務費用。

三是加快了業務創新速度。上雲之後,華夏航空技術團隊在觀念上發生了很大的變化,掌握了DevOps運維研發一體化的思路,也接受了持續集成、持續部署等新的理念,從原來的瀑布式開發轉向敏捷的、迭代式開發。同時,應用部署的速度也得到提升。華夏航空引進的一套人力資源系統,是AWS合作伙伴基於AWS開發的SaaS服務。華夏航空可以非常方便地將這套系統部署到自己的雲環境中。

華夏航空還嘗試了Lambda無服務器新技術。採用Lambda,不用考慮服務器和存儲,也不用考慮操作系統和數據庫,開發者只需要編寫應用代碼,進一步加快應用開發速度。

四是培養了團隊。2018年,華夏航空有18位工程師通過AWS架構師認證,員工學習熱情之高,出乎蔣涵如的意料。大家都很看好雲計算替代傳統IT技術的方向。

「企業上雲案例」敢於創新的華夏航空

華夏航空上雲的過程非常精彩,背後蘊含了華夏航空對整個IT系統演進路線圖的長遠考慮以及務實的操作過程,對成熟技術自信,對新技術大膽嘗試與學習,同時利用遷移的時間差和技術代差,驗證新技術,磨練隊伍。

我們彷彿看到,華夏航空正在做的事情就好像把一架正在飛行中的老式螺旋槳飛機,按照新的設計思路,進行零件複用、修補、更換,使整架飛機升級為新型的噴氣式飛機。但是整個過程中飛機不停,而且速度越來越快。在這個過程中,機組和機務人員的能力,也逐漸從駕駛和維護老式螺旋槳飛機逐漸升級到駕駛和維護噴氣式飛機。

相信華夏航空上雲遷移過程中的思考、心路歷程、最佳實踐,對於傳統企業上雲能夠提供一個很好的借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