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島之湖”——柘溪水庫

 名播海內的柘溪水庫和水庫風景區,是資江益陽段的上源。在色彩鮮明的湖南版圖上,洞庭湖像一樽不規則的綠色樹蔸,資江則是這隻樹蔸上長出來的一棵扶搖而上的綠色大樹,而被稱之為“千島之湖”的柘溪水庫,便是這棵扶搖之樹的綠色樹冠,形狀多姿,高峽平湖鋪陳萬山之間。本是聚散無常,本欲一瀉而去,卻又相聚首,喜留連;月落了,日升了,風吹過,雨下過,雪飄過!相逢相擁相疊在此間,年復一年,熱情不減!如此玉液瓊漿,湧動波峰浪谷,是在演繹著那發生在上個世紀的奇蹟;這環繞群山、永無休止的濤聲,或淺吟低唱,或激越高揚,是在訴說著一個新時代的神話。

  上世紀五十年代末六十年代初,全身蓄滿“戰天鬥地”豪氣的梅山新一代,在位於安化縣城東坪西部12公里處攔截資江築起了大壩,修建了湖南省最早的一座大型水力發電站。在那個並不盛產理智和遠見的年代,在那種“畝產萬斤糧”、並不崇尚科學的氛圍中,卻偏偏老天情有獨鍾,使人們天才地在此處作出了理智和遠見的決策,用科學的態度,彰顯了科學的神威。毫無疑義,這是一個奇蹟。

  在兩山對峙的峽谷中,在寬約110米的資江河面上,一道混凝土大壩有如天上“息壤”般神奇長出,全長330米,高達104米,像一道彩虹飛架資江,雄偉壯麗。電站裝機容量44.75萬千瓦,年發電量22.2億度。電站的建成對湖南省的工農業生產起了很大的作用,特別是為三湘四水送去了光明。對一般百姓來說,電燈在當時還有些稀奇,於是引來一片歡呼。在照明上,我們真正實現了“大躍進”。

  同時,大壩上游構成了一處百里高峽平湖,總庫容量達35.7億立方米,控制流域面積22640平方公里,佔全流域面積的80%,防洪庫容量7億立方米,使尾閭防洪標準提高到30年一遇,保護農田70萬畝。在航運方面,可改善上、下航道300公里。

  “望水流洲”,是自古以來山裡人對水的慨嘆。建起了大壩,梅山腹地留住了水。最初,人們對水的好處認識很樸素;有了水,乾渴荒莽的山野便有了生命的膨脹:苞米更壯,紅薯個頭更大,樹木楠竹瘋長,山坡上獨有的特產冰糖蜜桔結得沉甸甸的,蜜汁飄香,茶葉如綠霧一般,漫過了一座又一座山頭,本來就是“深山俊鳥”的山裡女子,出落得更是水靈靈的,就連竹林裡飛過的竹雞,芭茅中躥過的野豬,毛色也特別鮮亮……有了水,採藥老人發現山裡珍稀藥草山苦瓜多了起來,七葉一枝花、田三七也成片生長。松樹下,苗如雪白遊絲,比“人參娃娃”還能“跑”的茯苓成筐挖出;那小船般長短的大魚,停在山邊水裡一動不動;美味的“雁鵝菌”在樹底草叢裡成批長出,這可是隻有遠來的雁鵝落腳棲息的地方才能生長的……

  後來,人們像是突然發現,有了水,他們走的路也近了,過去“望山跑死馬”的兩山之間,駕起了一葉小舟,很快就到了;接著,他們又驀然驚覺:自己住的地方,變得越來越美了!原來是高峽出平湖,已使他們身處勝似灕江山水的“百里畫廊”中,比自己感受到的還要美!

  於是他們就不含糊了,依託一湖好水,百里好山,加上週邊的一些人文景觀和地質遺蹟,很快把庫區建成了一處綜合性旅遊勝地,擁有對口溪、寶塔山、梅王洞、福壽山、大溶塘五個景區,將湖中45個孤島般的大小不同山頭,構成了一幅秀美雄奇的特色山水畫。並且,他們給這些景點取上了很詩意的名字:平湖麗色、雙溪對口、烈馬回頭、陽光島、飛月島、白鶴瀑布、聖帝山雲霧、相思巖、林海濤聲等四十多個。水庫周邊,原來只是一些吊腳樓、木板屋的煙溪、平口、渠江等古老墟場,迅速發展成為安化的明珠小鎮。

  從電站大壩乘遊船至平口鎮,水路全長56公里,湖光山色,猶如畫圖,青峰似黛,層巒盡染,水面開闊處,浩浩淼淼,恍若洞庭;狹窄處,水天一線,如同人在三峽,湘黔鐵路穿過庫區,大橋、隧洞相接,似長虹臥波,美不勝收。

  庫區湖中島上和湖汊裡,還建起了民俗度假村,水上船家辦起了山珍酒樓、活魚餐館;人文景點有靈猴島、孔雀島、白鶴殿、祥龍山莊、聖帝殿、桔園攬勝,茶山豔色等20多處。

  更吸引人的,還有庫區西部12250公頃的原始次森林,有如深閨佳麗,美而神秘。電站大壩,亦是世間奇觀,北有過壩船閘,南有公路隧洞。每當大壩洩洪,落差百米的江水,從壩頂處九個溢孔中飛瀉而下,滾滾雪浪似倒海翻江,有“飛流直下三千尺”之勢;進入夜晚,壩上壩下銀燈萬盞,真叫人“疑是銀河落九天”!整個庫區風景圈,碧水青山,或壯觀,或細膩,或開闊,或陡峭,加上民俗獨特,風情古樸,自成體系,恍若是千年之前那被“穿雲箭”射散了的“梅山古國”,在今天以開放與融合的方式閃亮登場,引紅男綠女流連。這裡現在被評為國家“A”級旅遊景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