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雕佛国:人与自然合作的艺术结晶,绝无仅有的5A景区,当之无愧


开化,在老郑的印象里,一直是遥远的纯净的存在,在杭州,我有几个朋友是开化人,所以,我吃过开化清水螺,喝过开化龙顶茶,甚至听说过开化监狱。朋友从事经营绿色农产品,性格有那么一点佛系。所以,当我想起开化时,还是满眼的山清水秀,和与世无争的人们。

当我真的去了开化,果然与想象相似。即使在县城里,我呼吸到的也是新鲜洗肺的好空气,因为整个县城就在山里,路上也没有杂糟的声音,早早的被山林吸收了。再加上一湾清水河流穿城而过,路上显得非常干净。在这里生活,脚步不自觉的放慢许多。

开化可能拥有顶尖的生态环境,比如著名的“钱江源”藏在这个县的深山里,却没有拿得出手的人文古迹。近来声名鹊起的“根宫佛国”就担负起这个使命了。朋友一再推荐我去根宫佛国去看看,而且不止一个人推荐,连我住在江山的客栈老板也推荐。这根宫佛国是何方神圣?


根宫佛国既不是人文古迹,也不是自然风光,却是5A景区。内心可能有所疑问。但是当你走进根宫佛国那一刻,你的心灵会被这些巧夺天工的艺术品大大的震撼,这些人与自然相互合作的结晶,是绝无仅有的特色,5A景区,也是当之无愧的。

如果只是一个小小的根雕,如盆景一般的罗列展示,或许没什么稀罕。但当如真人大小,数量达500尊之多,并以长达680余米的长廊展示的时候,你无法不被这些巨型根雕罗汉的阵势所震撼。

更重要的是,每一个罗汉都不一样,依据树根材料的本来的形态,从整体形象到面部形态、造型姿势和服饰纹理等不同角度,运用放大细部的方法,展示出艺人的雕刻技艺和刀法,让我能够感受到每一个罗汉的的姿态与神韵。

有时候,艺术的感染力,往往来自数量的惊叹!来自吨位的惊叹,来自精细的惊叹。当足够多和足够大还有足够精细,三者交叉起来后,就让人看到了根雕背后的大量的时间与心血凝结。这就是艺术对人心灵的冲击波。

与五百罗汉像结缘,听说颇富传奇色彩。根宫佛国的创始人徐谷青大师,想雕一套五百罗汉像,雕琢了几次,都因根材不合适,未能如愿。这时,他听说广州白云机场扩建,毁掉了附近一大片树龄数百年的荔枝、龙眼林。

这些树根如何处理成了当地一件麻烦事:不能当建筑材料用,不能当柴火烧,不好处理。徐谷青连忙赶去买下来,那么多的树根运回来很难,用汽车运,一车装不下几个。最后是用火车几个车皮才运到衢州,再运回开化。这样历尽千难万难,终于功德圆满。

罗汉神态各异,表情不同,有的宝相庄严,有的和蔼可亲,有的金刚怒目,有的低眉顺目。传说中,罗汉们本身来自世俗民间,他们来自木根,来自土地,是真正的接地气。游客可以用手摸一摸,也可以与他们合影。我想,根雕或许是具有天然的亲和力的。


与寺庙里居高临下的佛像不同,游客们在这里,心态放松了许多,不会出现不敢对视的窘迫,反而能长久的观瞻。能进行一次面对面的心灵对话,来一场奇幻的相遇,化敬畏为敬重,也许是佛在人间的另一种存在。

《华严经》里面说:“一切众生而为树根,诸佛菩萨而为华果。以大悲水饶益众生,则能成就诸佛菩萨智慧华果。”我们细看这些佛像作品,底部往往大璞不雕,保持着树根的原来模样,作为基础底座,中部略加雕刻修饰,上部才精雕细琢,幻化为佛像,这是不是“诸佛菩萨由树根画而为华果”的智慧呢?

能把众人熟视无睹的随处可见的树根,雕琢成一个个精美鲜活的佛像的人,必有佛缘,能充分想象,因材施艺,用变废为宝的能力,赋予树根第二次生命,必有慧根。又能把极为艰难的事,做起来,并且做成了,我想这样的伟力,不能用执着坚韧来简单说明,或许唯有”信仰“两字更恰当。


博物馆外观就非常精巧大气,整体风格仿造唐代。体现了我国建筑风格的对称、古典美。以前在图书馆看见过关于此座博物馆的介绍,今日一见果然不同凡响。园内除了根雕外,还陈列有以松柏类为主的盆景艺术作品1500余盆,造型博采众长,创意自然,于方寸间一览无余。

因为时间关系,很多景点我没有完整的游玩,但没有关系。我已经感受到了根雕艺术的冲击力,也看到了”信仰“的力量,不虚此行!感谢推荐我前来的朋友们。开化山清水秀有灵气,如有机会,当再次前往参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