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佛普拉斯》是2017年上映的臺灣電影,由黃信堯自編自導,本片改編自導演於2014年入圍金馬獎最佳短片的作品,於第54屆金馬獎入圍10項大獎,並獲得最佳新導演、最佳改編劇本、最佳攝影(中島長雄)、最佳原創歌曲(《有無》)和最佳配樂(林生祥)共五項大獎,可謂是在金馬獎上非常顯眼的華語片。
而這部電影的監製是葉如芬和鍾孟宏,由於監製的關係,所以本片與《一路順風》有很多一樣的演員,像納豆、戴立忍、梁赫群和林美秀等配角。
電影《一路順風》海報

演員納豆
演員戴立忍
演員梁赫群
演員林美秀
故事情節
菜埔(莊益增 飾)是一位佛像工廠(葛洛伯文創藝術)的夜間警衛,他的工作就是每晚幫老闆黃啟文(戴立忍 飾)開、關門,菜埔有個朋友叫做肚財(陳竹昇 飾),肚財每天早上都到處撿廢品換錢,每到晚上就會到菜埔工作的地方看電視、聊天、吃宵夜,偶而會帶一些養眼的報紙、雜誌給菜埔,某天外頭下大雨,肚財又在半夜來找菜埔,偏偏唯一的電視壞掉,肚財又不希望白跑一趟,肚財因為菜埔的話而靈機一動,他聽說有錢人的生活都很精彩,於是想看看黃啟文的行車記錄儀中有些什麼東西,偷看行車記錄儀漸漸成為他們每天的娛樂,然而,他們卻因此看見一樁驚人的謀殺案。
電影中菜埔(莊益增 飾)和肚財(陳竹昇 飾)在看行車記錄儀
黑白畫面呈現的多種意義
首先,這部電影是黑色喜劇,在華語電影上是極為罕見的類型,然而它的完整度不僅高也相當成熟,是一部具有國際水準的電影,它既傳統又新穎,片中刻意採用黑白畫面,主要是為了表達這些小人物的人生是黑白的,藉以與有錢人的“彩色”人生作對比,畫面的黑白搭配行車記錄儀的彩色,也為這部片營造了獨特的美感,許多出乎意料的對白及呈現手法讓電影增添不少笑料。
電影《大佛普拉斯》宣傳海報
筆者覺得這部電影背後的發展過程也很有意思。像電影源自於導演的短片《大佛》,所以《大佛普拉斯》其實就是“大佛Plus”,算是原作的一個加強版,英文更是直翻《The Great Buddha+》;而電影之所以為黑白,導演聲稱是因為拍短片時沒錢,所以用一個比較省成本的方式呈現,這樣的視覺呈現方式反而為作品營造出一種特別的氛圍,所以沿用至長片,他以“有錢人的生活是彩色的”加入極少有顏色的畫面,畫面上的反差確實增加不少趣味性。
電影《大佛普拉斯》宣傳海報
片中有不少諧音梗,像納豆的店叫做“洗門”,源自於連鎖便利店7-11,或片中出現的“Puta”是西班牙文的“娼妓”,這點有直接表現在片中,而“Puta”讀起來很像“Buddha”(大佛),後者是莊嚴的象徵,不僅有諧音的趣味,也在意義上製造一個反差。擔任本片攝影的中島長雄的名字由來也很有意思,其實他就是鍾孟宏,只是因為一些緣故幫自己取個化名,而會叫中島是因為音同鍾導,這個文字遊戲也挺有趣的,他也是第四度入圍金馬獎最佳攝影,從以前到現在,他都維持著自己獨特的拍攝風格。
電影中三位主演釋迦(張少懷 飾)、菜埔(莊益增 飾)、肚財(陳竹昇 飾)
電影《大佛普拉斯》劇照
其次,這部電影有著《一路順風》絕大多數的優點,畢竟兩部片有許多重複的人參與,美術、攝影風格是很接近的,只是這次用黑白的方式呈現,更多了一股樸素感,也更貼近片中的中心角色定位。演員的表演也都不錯,不論是莊益增飾演的菜埔或是陳竹昇飾演的肚財在片中都有一種與生俱來喜感,然而他們在裡面的角色大多時候都是沉重、無奈的,幾乎沒有任何笑容,只能不時打嘴仗、嗆聲,連夾娃娃、偷看行車記錄儀都能變成他們生活中的主要娛樂,雖然這些行為、反應看似荒謬,但這樣的表現方式卻是相當寫實、自然地呈現出許多現代社會底層小人物的生活型態,甚至就是在述說他們的心聲,一種僅能如此舒壓的無奈,又或是接受眼前現實的樂觀。
演員陳竹昇
演員莊益增
電影中主演肚財(陳竹昇 飾)在夾娃娃
對於不同生活形態的人,筆者想在觀看這部電影時也許會有非常不同的感受,尤其是對於一般人(甚至上流階層)來說,片中許多荒謬的事情是沒有親身經歷、體會過的,像充斥髒話的聊天內容、騎著摩托車掛點滴、骯髒且效率極差的醫院等,諸如此類的劇情比比皆是,這些事情在許多人看來顯然是相當可笑又可悲的,但對那些身處這樣水深火熱環境之中的人們來說,看完可能是滿滿的辛酸。
電影中出現的騎著摩托車掛點滴
整部電影充滿大量的諷刺,尤其是對於那些有權有勢者,他們在裡頭都有著極為浮誇的表演、形象,行為也都相當大膽,像是片中的議員、大老闆,甚至是黃啟文都到處在外拈花惹草;片中還有一段甚至直接在警察局大鬧,黃啟文被帶到警察局問事情,他的朋友馬上進來對著警察大呼小叫,滿口都是過往黃啟文用錢堆出來的功德,警察只能默默接受並讓人離開。
電影主角是一群較為邊緣的小人物,生活在底層社會,對於許多上層社會的事都是一知半解,他們的生活環境還有點與社會脫節的傾向(沒有人關心他們,菜埔還不知道行車記錄儀的記憶卡外觀),對他們而言,最重要的莫過於好好過生活,他們的人生幾乎沒有翻身的機會,不論多麼努力也大概就是這樣了,片中無處不是他們對他人生活的羨慕、美好想像。而他們也是比較常被打壓的一群人,片中以兩段明顯地呈現,一段是肚財被警察押在地上,還被新聞扭曲真相,反正也沒人知道、在乎真相;另一段則是上段所說的黃啟文被帶到警察局,他的朋友馬上來帶他走,被嗆的警察還無能為力,除了看見片中議員囂張地濫用權力,彷彿也是表達臺灣現代警察做事被綁手綁腳的現狀。
電影《大佛普拉斯》劇照
同時,這部電影有大量的導演旁白,一般來說,旁白太多會顯得乏味,但這部電影一點也不會,反而讓整部片更加有趣、新鮮,這可能得歸功於導演長久以來的經驗,畢竟他之前是拍紀錄片的,對於旁白的運用恰到好處。 這部電影用了不少長鏡頭並將焦點著重在角色的表情、行為,就像在捕捉某些人的生活一般,而且它確實也很寫實地呈現臺灣各種光怪陸離的現狀,然而,正是旁白及演員讓我們能夠認清這是電影,甚至讓自己與片中的內容脫離開來,除了故事性及演員外,這部電影從題材、內容到拍攝手法都像是一部紀錄片般簡單、直接以第三人稱的角度呈現幾個人的生活。
電影中菜埔(莊益增 飾)和肚財(陳竹昇 飾)
最後,這部電影也相當接地氣,這倒不是因為它的語言,而是片中所呈現且要傳達的內容就是大家生活周遭常常能看見的人,這些小人物生活的酸甜苦辣,它是一部從上至下貫穿整個現代臺灣社會脈絡的電影,精準掌握老百姓的生活,直指臺灣社會所存在的現況、問題,對於貪官汙吏的極盡嘲諷與批判,表現出有錢有勢者荒淫、無視法規的生活,以及對底層人民的關懷,儘管這兩類人都很多,但大多數人其實都界於這兩者之間。
嘲諷的點有些很敏感,但因為敘事手法十分平和,加上導演溫和的旁白,並不會讓人感到尖銳,像是片中說:社會常說公平正義,但在他們的生活中並沒有這四個字,畢竟他們連捧飯碗都沒有力氣了,哪裡有時間去講那些有的沒的。直接表達這四個字就像宣傳口號或標語一般掛在大眾口中,但不論這個詞被多廣泛運用,這個臺灣社會還是充斥著不公不義,真正需要公義的人也不會成天將這個詞掛在口中。片中真的有許多這類有趣又令人印象深刻的佳句,
像裡頭有一段說:現在是太空時代,人類已經可以上月球,卻永遠無法探索人們內心的宇宙。也是反應了現代社會科技越來越進步,但人與人之間仍保持著一定的隔閡,更不用說這些平時就很少人關注的底層人們。電影《大佛普拉斯》劇照
電影《大佛普拉斯》劇照
反映出生活在社會底層小人物的黑白人生
《大佛普拉斯》是筆者看過為數不多反映出生活在社會底層小人物的黑白人生的電影之一。 本片前半段非常好笑,諷刺得很到位,也是最近讓筆者笑得最開心的一部電影,而後半段雖然也不時塞入好笑的情節,卻也因為悲劇的發生相對沉重,越接近尾聲越是如此,也讓我們看見這些底層人物對於社會壓迫無力反抗的悲哀,只能忍氣吞聲、私底下抱怨,但罵完後什麼也不會改變,而現實中,那些幹盡壞事的有權有勢者也未必會受到懲罰。我們同時也能從這些小人物的互動中感受到一種團結,還有一絲溫暖,儘管大家生活都不好受,卻還是會互相勉勵、幫助彼此,甚至對他人有更深的同情心,同時也帶有一些自嘲式的樂觀,可以算是導演對這些底層角色的一種關懷吧!
電影中三位主演肚財(陳竹昇 飾)、菜埔(莊益增 飾)、土豆(納豆 飾)
電影中菜埔(莊益增 飾)和肚財(陳竹昇 飾)
整體而言,這是很不錯的一部電影,非常值得看,其實故事從頭到尾都沒有非常刻意的搞笑,只是我們以旁觀者的角度來看這些與我們相差甚遠的生活時,那種反差更讓人感到荒謬,這部片用了許多極端的反差,從黑白到彩色,從上流到底層,從喜劇到悲劇。悲劇與喜劇有時只是一線之隔,這個差別常常建立於我們是旁觀者或參與者,而導演很巧妙運用這點讓觀眾大都能因為片中講故事般的方式讓自己沒有太深的帶入感,卻又能對片中不同部分感同身受,畢竟筆者想若真如片中的肚財那樣貧窮到三餐都不穩定,又怎麼可能還有錢用來看電影,就如導演所言:當悲劇用喜劇呈現,才是真正的悲劇。筆者想這句話也呼應了整部電影的情境、主軸,當他人的生活悲劇成為一般人眼中的喜劇時,那將是非常悲慘的一件事!
閱讀更多 影視最前方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