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陽市北關區道交糾紛一體化處理中心和訴調對接中心揭牌成立

法制日報安陽電(睢位紅 陳陽)11月22日上午,安陽市北關區人民法院舉行北關區道路交通事故損害賠償糾紛“網上數據一體化處理”中心和訴調對接中心揭牌儀式。市中級人民法院黨組副書記、常務副院長楊學軍,市中級人民法院執行局局長申海軍,市中級人民法院專職審委會委員李亞錕,中共北關區委常委、政法委書記王正賢,安陽市保險行業協會秘書長李獻軍,中國人壽財險股份有限公司安陽中心支公司總經理陳獻彬等出席揭牌儀式。區委政法委常務副書記王道勇主持儀式。

揭牌儀式上,北關法院和中國人壽財險股份有限公司河南分公司簽署戰略合作協議。北關法院院長李春旺介紹了“網上數據一體化”處理中心、訴調對接中心籌備建設情況,區委常委、政法委書記王正賢、保險行業協會秘書長李獻軍、人壽財險安陽公司總經理陳獻彬分別致辭。安陽中院黨組副書記、常務副院長楊學軍和區委常委、政法委書記王正賢共同為兩個中心揭牌。

北關法院案多人少矛盾極為突出,十年前的北關法院年收案1000件,承辦法官43人,人均年結案不到25件,而十年後的2018年,區法院25名員額法官共受理案件6470件,人均辦案249起,且仍然以每年25%的速度繼續增長,以往傳統方式解決矛盾糾紛過程中,由於解紛主體不多元、信息不對稱、過程不透明、數據不共享、部門不聯動、標準不統一等諸多原因,大量糾紛無法在訴前得到及時有效化解,最終湧入法院。

2015年10月13日,中央深改組審議通過《關於完善矛盾糾紛多元化解機制的意見》,2016年6月28日,最高人民法院出臺《關於人民法院進一步深化多元化糾紛解決機制改革的意見》。2019年1月15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政法工作會議上提出“堅持把非訴訟糾紛解決機制挺在前面”。中央從頂層提出多元糾紛解決機制的設計方案,特別是十九屆四中全會決定中提出: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完善社會矛盾糾紛多元預防調處化解綜合機制,努力將矛盾化解在基層。

為認真貫徹落實十九屆四中全會和習近平重要指示精神和最高法院要求,在北關區人代會上,北關法院提出《關於建立北關區矛盾糾紛多元化解機制平臺的議案》。在市中院和區委、區委政法委的領導支持下,以兩個中心為核心功能的北關區矛盾糾紛多元解紛平臺歷時三個月初步建成,開啟了北關法院多元化解矛盾糾紛的新探索,為推進北關法院審判體系和審判能力現代化提供了新路徑。

市中院黨組副書記、常務副院長楊學軍受市中院曹更生院長委託,代表市中院黨組作了重要講話。他指出,道路交通事故損害賠償糾紛“網上數據一體化處理”是司法改革的重要一環。開展道交一體化改革,是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的重要舉措,是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重要體現,也是多元化預防和化解矛盾糾紛的重要機制。他要求,一要立足實際,積極運行。加強物質保障,強化平臺運用,建立協作機制,積極調處糾紛,大力宣傳引導,不斷深化應用程度。二要大膽探索,銳意提高。深化思想認識,拓展思維能力,與智慧法院建設相結合,確保試點改革取得成效。三要突出實效,保證利民。以高度的責任感和使命感,切實實現“數據多跑路,人民少跑路”。四要黨委領導,協作配合。要始終堅持把政治建設擺在首位,堅持公正司法、陽光司法,切實提升人民群眾對社會治理的滿意度和平安建設獲得感,為轄區經濟社會發展和穩定提供有力司法保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