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黨區引導企業技術創新,全力打造產業集群——“上黨製造”步入發展“快車道”

  振東的中藥製劑跨出國門、走向世界,成長為晉商的新領軍企業;成功汽車在巴西建成首個整車組裝工廠,拉開進軍“海外”的序幕;中德型材、日盛達光伏玻璃都在全國打響品牌;ABB集團、西門子等多家國際知名品牌先後入駐園區……營商環境的改善,技術含量的提升,銷售渠道的暢通,讓上黨區的先進製造業駛上了“快車道”,彰顯出“國際範”。

  “通過傳感器的自動識別,生產線可以同時生產不同厚度、花型以及尺寸的太陽能超白原片玻璃。”山西日盛達太陽能科技有限公司技術員胡云龍介紹。該公司日產500噸光伏玻璃,是長治市20個非煤非電轉型發展的重點項目。自建設投產以來,公司堅持技術創新,高端引領,品質保證,著力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為牢牢控制產品質量,日盛達大打技術組合拳,引進世界最先進的一窯四線技術及鋼化、鍍膜等深加工技術,生產不同型號的產品,四條生產線配備兩個控制室,採用目前國內外成熟的分佈式計算機控制系統DCS,實現全自動操作、集中監視和管理。其中由3臺機器人組成的全自動光伏玻璃鋼化鍍膜生產線是企業的王牌,技術和產能世界領先。“剛有一批玻璃加工完畢送到墨西哥,我們這些國際訂單幾乎月月都有。”該公司產品質量檢驗部部長孫清泉說。目前,公司突破年產量1.8億平方米光伏玻璃的生產能力,合格率達100%,質量位列行業領先水平。

  民營企業走出國門,除了自身的積極努力,更離不開營商環境的改善。上黨區60%規模以上企業集中在經濟技術開發區,為進一步深化“三化三制”改革,提高政務服務工作的質量和效率,開發區建立“一站式”企業服務綜合窗口,提供全程“保姆式”服務,打通行政審批關鍵環節的堵點、難點,完善投資項目並聯審批和全程代辦服務制度。在園區功能提升上,按照“九通一平”建設標準,不斷完善“兩縱兩橫”道路網絡基礎,形成天晚集路、緯四街、創業街、月華街及中心街區的交通道路格局,配套水、電、暖、氣和通信設施建設,開發區的承載能力日益提升。與此同時,上黨經濟技術開發區用創新的思路解決發展難題,破除發展瓶頸;用創新的理念貫徹落實中央、省、市精神,推動各項工作有效開展;用創新的方法辦實事、解難事、理舊事,築牢了發展基礎,集中精力發展廠房經濟,在建高標準廠房17萬平方米。去年,上黨經濟技術開發區獲得省政府批准,搭上了全省轉型發展的“動車”。

  面對當今國際裝備製造智能化的形勢,上黨區充分運用工業互聯網,以打造智能裝備製造基地為目標,致力於為企業提供生命週期管理的數字化服務,引導企業走技術創新和數字化企業之路,從而推動區域“塊狀經濟”邁向高質量發展的“產業集群”。(來源:長治日報 李建義 牛曉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