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东北的冬天,还得去农村,光荣村的一户平房人家的日常生活


大院套、大铁门、苞米垛子、鸡鸭架、兔子窝、狗窝、煤堆、柴火垛、大水缸……其中大水缸必须要巨大,因为冬天的农村,它除了储物,还充当天然大冰柜,别管啥冻饺子、粘豆包、肉、鱼、雪糕……通通都可以搁里头保鲜,盖上厚重的盖子,省得馋嘴小动物窃取革命果实。

放在朝阳处的鸡笼子,里头关着大公鸡,这是男生宿舍,小母鸡们都在院子里溜达,因为大公鸡通常过年才杀, 平时来人去且都是从小母鸡队伍里选拔待客主菜,所以,母鸡们除了溜达,还得自觉锻炼奔跑速度,速度决定生命长度……

柴火垛里堆放着今年仓房拆下来的木头板子,平时先烧从后山上砍下来的木头柈子,住平房活儿多,没事儿就得去山边捡木头,回来劈成小段码好,引炉子时,先点桦树皮,再放木头柈子,最后上煤块儿,暖和都得靠勤劳来换取……

东北的民居通常比较厚实,砖瓦结构,普通人家是两屋一厨一仓房的格局,两屋一大一小,称为老少屋,现在孩子们都去城里定居了,家里只剩下老人,他们不愿意搬上楼,觉得憋得慌,还是住平房里敞亮,得劲儿,出门溜达也方便。

家里养了几只兔子,最后就剩一个兔顽强,每天三瓣嘴不停地咀嚼,因为体型过于肥硕,连窝儿都懒得挪一下,恨不得闭着眼睛嚼……

东北的家禽家畜都是抗冻抗造牌的,地上除了冰就是雪,它们白天找有阳光的地方日光浴,晚上北风一起,就自发地躲到小仓房去取暖,鸡和大鹅各有各的旮旯,互不侵犯,只偶尔打打嘴仗……

今年的棉门帘子重新做了一个,还没整好,为了防止往屋里灌风,在屋门下安装了个小机关,平时挡风,下雪时,一开门,它就自动刮出一个扇形。东北平房人家的门窗颜色偏爱蓝色,房子老了,好几年也不上回漆,更添沧桑感。

推门进屋,一般都烧得贼热乎,别看是平房,取暖靠煤炭,但怕冷的东北人在烧煤上从不吝惜,外头已经很冷了,屋子里必须热热乎乎地才有点儿幸福感,一个炉子,一个铁炉子带暖气,两面大火炕,两面火墙子,是标配。植物们只要水给得足,冬天照样灿烂。


外屋地里总有忙碌的身影,也是家里温度最低的地方,因为屋子里热气太足,再加上油烟,总得开门放放空气,所以忙着做饭的主妇穿得比较厚实,看见那个勾的椅垫没?大冬天的在家没事儿,就做点儿这样婶儿的手工活,往炕上一坐,勾点儿门帘,织织毛衣。

家里的男人们活儿也不少,除了上山砍条子烧火外,还得劈柴火,砸煤块,拎煤泥,扒炉灰,倒泔水桶……因为平房通常没有下水道,生活污水都得靠手拎到垃圾站去倒。

烧煤取暖过的人一定知道,住平房,很难保持家里干净,一尘不染更是天方夜谭,因为吧,煤灰到处飞,烧完的炉灰更是无孔不入,炕上每隔一会儿就得用抹布擦一遍才能坐人,要不就是一层黑灰,蹭裤子上黑得发亮,还不好洗。

以前住平房的时候,就算是小孩在家啥活不干,到了晚上洗脸的时候一照镜子,也跟内“烟囱塞子”一样,带眼儿的地方都镶一圈黑边,所以,烟熏妆在俺们东北由来已久,只不过,熏得有点儿过分,不该熏的地方也黑的乎的,大冷的天,坐在炕沿边,吃着家养的小鸡炖粉条,来碗大米饭,别提多美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