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旋穿插,高低错落,崇山峻岭之间,世界文化遗产,河北邢台长城

邢台长城,位于河北省邢台市西部与山西省交界处,太行山山脊分水岭上,北起内邱县的嵩都岭,南至沙河市的黄背岩,呈东北--西南走向,时断时续,时起时伏,绵亘于崇山峻岭之间,这段长城被称作邢台长城。邢台长城是世界文化遗产中国万里长城的一部分。

回旋穿插,高低错落,崇山峻岭之间,世界文化遗产,河北邢台长城

邢台长城,绝大部分地段利用悬崖绝壁和沟堑代墙,而在山势较缓的交通要道筑墙设关,使山险与墙体有机结合,充分发挥地形优势,又在附近山顶修筑烽火台,如有来犯之敌,则迅速点燃烽火,传递军情。因此,邢台境内的明长城是由多处关隘组成。长城历经350余年的风雨沧桑,虽然多数关隘城墙残破严重,仍保存有相对完整的几处重点关隘。

回旋穿插,高低错落,崇山峻岭之间,世界文化遗产,河北邢台长城

鹤度岭长城;位于邢台内邱县侯家庄乡小岭底村的鹤度岭上,因山峰险峻,惟鹤可度,故名。据《故关志》载:鹤度岭口,"有月牙城,长50丈,高2丈5尺",城有楼,城门有勒石曰:"鹤度仙踪"。鹤度岭石城基本完好,有少许圮残,城高4~5米,上宽2米,下宽约5米。 建于明嘉靖二十年(1541年),因山高入云、陡峭险峻、惟鹤可度而得名,是真保镇龙泉关路长城扼守由山西昔阳县通往河北省邢台市的冀南平原的重要关隘。古称"仙人台"、"藁都岭"。

回旋穿插,高低错落,崇山峻岭之间,世界文化遗产,河北邢台长城

马岭关长城;位于邢台县宋家庄乡明水掌村西偏北的马岭上,太行山最高处的白虎山(不老青山)与牛群垴之间,北距鹤度岭长城8.5公里。马岭关地势险要,东南有重峦叠蟑、千寻绝壁的牛群垴,西北是异峰挺拔、万丈悬崖的白虎山。形成东、南、北三面的天然屏障。关隘设在两山之间的谷口处,只有东门和西门。东门外是数百米高的陡崖峭壁,唯盘绕于崖间的一条小路可以上下;西门外有一条二十米宽的鬼谷沟,在谷的最窄处有一吊桥,桥对岸是数百米高的悬崖,有一小径从悬崖处盘绕而上。山的顶端,又有坚厚的石墙维护,颇有关外之关之感。东、西门里是一小盆地,约有五千平方米。原有官厅营房等,可供一营兵驻扎。还可清楚地看到原来的宏伟规模和残垣断壁。整个关呈长方形,布局别致壮观,充分体现了我国古代建筑的艺术特点。

回旋穿插,高低错落,崇山峻岭之间,世界文化遗产,河北邢台长城

黄榆岭长城;位于邢台县冀家村乡营里村西南2.3公里的黄榆岭上,北距马岭关11公里,长城即沿山脊修建。"黄榆岭,在城西一百八十里,形险道冲,旧设有边墙、敌楼、官厅、营房、防守军兵,今废。"明初,都城在南京时,就有明朝兵将驻守黄榆关,"洪武三年,置巡司戍守。""土木堡之变" 后,更设重兵防守于此。

支锅岭长城;位于邢台县浆水乡营房台村西南3.5公里的山岭上,因附近三座山岭起伏,状如支锅,故名,据《四镇三关志》载:支锅岭口关为"嘉靖二十一年(1542)建。"支锅岭口关城南侧为山涧,深不可越,西侧为壁立悬崖,陡不可攀,所以只在北、东两面筑有石墙。城墙今保存较好,北侧城墙上尚存石匾,阴刻横书"支锅形胜"四字。此匾无年号,署有"总督蓟辽都御史杨"、"巡抚保定都御史孙"、"整饬大名兵备副史姜"。据《顺德府志》记载:"支锅石,旧有边墙、铁门、箭楼、官厅、营防、民壮守防"。这里西侧为峭壁,南侧和东侧临深涧。关城就建在其间一狭小平缓处。关门狭深险峻,仅可容单骑通过。门两侧均设有卫所房。这段长城从西北悬崖顶起筑13米。到西北角成为全墙最高点,设九级台阶折东而缓下。呈弓形弯曲向东南方向延伸,尽头即涧顶悬崖,全长150米,底宽3米,顶宽2.5米,高3米至5米,墙头设有垛口、箭窗,全部由石条砌就,白灰勾缝。关门居城墙中部,面向东北,宽6米余,青石拱券门洞。支锅岭口关城之中原有一座小庙。庙已毁,仅残存清道光二十八年冬所立之石碑。

黄背岩长城;位于邢台沙河市蝉房乡栗岩坪村西南的山岭上,西南与武安市相邻,西北距支锅岭长城20公里,南去数道岩长城18公里,为明长城要塞之一。"长城大体走向为西北--东南,略呈"Z"形,总长度约2000米,是邢台境内现存最长的一处,在长城东侧保存一通明代石碑,双色线阴刻竖行"郭公关"三个大楷字,单字高30厘米,宽25厘米,右侧竖写寸楷:"直隶顺德府督工同知关西郭□□□垣。"左侧书:"嘉靖二十一年壬寅岁仲夏吉旦典史高文□□。"据《顺德府志》记载,郭公关为顺德府同知郭从路督工修建,故名。

大岭口长城;位于邢台沙河市蝉房乡石盆村西北十多里处,东接大寨山,西接五指山,北邻邢台县,修建于明嘉靖二十一年(1542年),《畿辅通志》载:"数道岩口东十里为大岭口,其西三十五里为黄背岩口,皆有关墙,旧为兵防要口。"上有边墙一道,今城墙与门洞存留完好。

大岭口长城沿五指山与大寨山主峰之间的山梁修筑,墙体顺山势起伏,两端直至悬崖,大致呈东西走向,全长约520米,用不规则条石、白灰砌墙,内夯黄土、碎石。关门以东100多米保存较完好,高4.3米,墙基厚3.8米,顶宽3米,唯垛口已被破坏。其余长城墙体倒塌严重,残高多在0.8-2米之间。

关门位于长城中段偏西处,拱形券门,用灰砖、白灰起券,单砖规格为0.31×0.16×0.075(米),券门宽1.9米,高3.2米。在关门东侧,保存一处建筑台基,东西长6米,南北宽5米,残高1米,当为营房或官厅遗址。

在这段长城上现存两座敌台,均为毛石、白灰砌墙,内夯黄土、碎石。1号敌台位于长城东端,呈正方形,台基边长6米,残高2.5米,残顶边长5米;2号敌台位于关门西侧,亦呈正方形,台基边长5米,残高4.2米,残顶边长5米。

货郎神长城;位于邢台县与山西省交界处太行山山脊上的一处明长城关隘。此处层峦叠嶂,山高谷深,风光秀美。明代曾有驻军防守,营盘棋布,旌旗招展,乃明长城要塞之一。清代诗人宋岳在《货郎神口》一诗中写道:万峰回合此天关,坐拥旌旗月满天。岁熟定知民瘼少,时平应见羽书闲。……诗人在描绘货郎神口群峰起伏,营盘棋布,旌旗招展,肃穆庄严的同时,又饱含激情地期盼五谷丰登,战事平息,人民安居乐业,读来发人深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