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本市場併購重組“放管服”成效顯著

■安寧

近日,中國證監會副主席李超在出席國際金融論壇(IFF)第16屆全球年會時,再次談到要完善再融資併購重組等制度,提高市場資源的配置效率。

筆者注意到,今年以來,“完善併購重組制度”已數次被監管層提及,而且,一系列併購重組的重磅改革舉措也紛紛落地,明顯感覺到鼓勵上市公司併購重組的政策信號越來越強,“放管服”在併購市場的實施成效顯著,上市公司併購重組正迎來新一輪發展機遇。

近年來,上市公司併購重組佔企業併購交易總額的比例持續上升,資本市場已成為我國企業併購重組的主渠道、存量盤活的主戰場。

證監會數據顯示,上市公司併購重組交易金額從2014年的1.45萬億元增長到2018年的2.56萬億元,約佔國內併購總量的60%,躍居世界第二大併購市場。

這也顯示出併購重組作為資本市場優化存量資源配置最重要的方式,在推動產業結構升級、服務實體經濟發展、深化企業改革、提升公司質量等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

但在我國經濟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後,如何更加充分地將併購重組這一功能充分發揮出來,也成為資本市場服務國家戰略大局和實體經濟中的一項重要任務。

一直以來,證監會對上市公司併購重組高度重視,通過貫徹落實“放管服”理念,持續深化併購重組市場化改革,通過對資本市場併購重組制度的完善,加強關鍵環節的監管,進一步優化了併購重組的市場環境。

“放”,就是充分發揮市場的決定性作用。證監會通過持續簡政放權,目前90%以上的併購交易已由上市公司自主實施;同時,規範簡化申報材料,提高行政許可審核效率,今年年初主動承諾將審核時限由法定90天壓縮到70天,目前平均審核用時進一步下降。企業參與重組的意願大幅提升,更好支持產業整合與經濟轉型升級。

“管”,就突出一個“嚴”字,針對市場博弈薄弱環節,有針對性地採取監管介入措施,矯正市場失靈。

證監會通過強化事前、事中、事後監管,嚴懲上市公司併購重組中的違法違規行為,對“忽悠式”“跟風式”“三高類”重組等亂象加大整治力度,經過對重組亂象的整治,市場環境逐步規範,估值體系迴歸理性,投資者對於重組概念更加理性。

“服”,就是以透明高效為目標,全面提升服務上市公司的能力。

在“放管服”監管理念下,上市公司併購重組在加快國有經濟佈局優化、結構調整、戰略性重組方面的主渠道作用日益彰顯。

筆者認為,通過不斷優化併購重組制度,降低交易成本,一方面為上市公司提質增效注入“新鮮血液”,提升企業發展內生動力;另一方面,充分發揮資本市場的資源配置作用,有利於提高我國直接融資的比重,使資本市場更好地服務我國經濟結構調整和產業升級,助推經濟實現高質量發展。

但是,在併購重組市場快速發展的同時要注意一個問題,就是過去很多企業熱衷於併購,在某種意義上來說,是做到了敢併購。但敢併購並不代表高質量的併購,敢併購如果不是善併購,那麼帶來的可能是風險。未來,要求更多的企業要做到善併購,這就要求上市公司能夠進一步提升專業意識和專業能力,能夠更好地判斷併購過程的風險因素、更好地實現價值創造,開展高質量併購。


分享到:


相關文章: